分享

马洛伊丨所有人在世界面前蒙了七层面纱,隐居在内心深处

 真友书屋 2016-01-20




对于我们的生活,伍尔芙曾说,它不是一列列整齐排列的马车灯,相反,混沌和暧昧才是生活的常态,像一片光晕,无处不在地笼罩着普通人。“而现代小说的关键”,伍尔芙在《现代小说》里写道:“就是要洞察生活和人物内在的本质,现代书写所要再现的真实和生活,是飘忽不定的惊魂。”在这个意义上,匈牙利作家马洛伊山多尔作为浪漫主义的最后传人,把笔触伸向了现代小说的巅峰。


上周三,慢师傅带着书友开始共读马洛伊·山多尔的作品——《烛烬》。读书会当晚虽然前来的书友不多,但阅读的过程中还是碰出了不少思维的火花,也生出了几许疑问,记录在笔记上。过后,我们各自查找了相关资料,对它们进行了小小的探究。


慢师傅由此想到,如果为我们阅读的经过作一次微信版的“全程记录”,即时地分享对书本内容的体会和“研究成果”,那么,一方面可以让没看过《烛烬》的书友,慢慢了解书中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与读过本书的朋友进行线上的交流探讨,共同学习。这还是不同于以往的书籍推荐,只用一篇文章就写尽大体内容,而是好比把书店的读书笔记给大家观看一样,可以让你体会到文章最细微精彩的地方。我们争取今后的每周都会作这样的分享,所以是真正的“精读”,也是场“流动的盛宴”。如此坚持下去,看看慢师傅一年内能为大家带来多少本书的“慢读分享”......


好了,现在就开始对《烛烬》读书会进行回顾。上周我们主要读了译者余泽民先生的后记,对作家马洛伊的生平做了下大致了解。他作为奥匈帝国的贵族,经历了帝国的覆灭,一战二战前后国家体制的多次变更。面对帝国的分裂他满怀感伤,面对各种政治力量他从不妥协,坚持着他对自由与独立的信念。由于国内的政治压迫,他最终在1948年流亡海外,并且再未踏上故土。


接着慢师傅和书友的问题就来了:


奥匈帝国是个不和谐的民族大熔炉


一、奥匈帝国究竟是个怎样的国家,能让马洛伊对它充满怀念


这个奥匈帝国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半个世纪(1867~1918),但它努力适应着西方现代化的步伐(实行君主立宪的政体),国力不断强大。领土在欧洲仅次于俄国(包括中东欧的广大地区以及部分东南欧和意大利北部地区),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八大列强”之一(被八国联军入侵过的我们当然不该忘了它)。而其前身即著名的“神圣罗马帝国”。虽然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帝国”,是由多名族多公国组成,没有形成强大的中央集权,但毕竟存在了八百多年,可谓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在17世纪,它成功抵御了奥斯曼土耳其对欧洲的入侵,防止了欧洲文明的陷落。


奥匈帝国在一战后分裂为很多小国家,看似是“民族主义”的胜利,实际上并没有解决当地的名族问题,相反地,本来拥有完整领土的国家(如匈牙利)被强行割裂,一些小国却被强行合并,拥有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领土,因而加剧了各国间不安的因素(巴尔干半岛的问题一直持续至今)。各小国由于市场萎缩、人力物力不足,又无法像帝国时期那样进行产业分工,国力因此也不如从前。应该说,一战后的分裂使原奥匈帝国的大部分成员,都面临着危机。而追忆往昔的荣耀,马洛伊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奥匈帝国贵族的生活状态


二、当时贵族的生活状态,对于马洛伊的写作与思想意味着什么


奥匈帝国时期实行君主立宪制,贵族的特权肯定无法与封建时期相比。虽然没有了封地,但他们依旧更容易跻身上流社会,获得更多机会担任重要的职务,也更容易享有名誉与敬重。马洛伊的家族,就世代都为法学界的名流,他也曾攻读过法学专业。


当然,如果你觉得贵族阶层都是些纨绔子弟,或置身世外的闲云野鹤,那就错了。欧洲对于的贵族的要求可谓苛刻,他们崇尚的贵族需要有高等的文化教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自由独立的精神与人格。即使在现代社会,贵族的孩子都接受着比普通人更艰苦的学习和锻炼。马洛伊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年少时便在写作上展现出天赋。他及早地拥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直是个与陈规陋习作抗争的“反叛者”。在大学期间已经开始致力于记者事业,即便流亡美国后也积极参与新闻报道,对时局发表自己的观点。他的文风隽永,对白式的写作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莎翁的戏剧,每一句都饱含深思与睿智。余泽民先生在译后记中,评价他是“凡间极少见到的高尚、独立、聪慧、坚韧、柔情、勤奋,而且品质上几乎没有瑕疵的人”,甚至把他比作天使。应当说,他精雅的文笔、对实事的关切以及为追求自由与真理而不与政治势力妥协的种种行为,都极致地体现出一个真正的贵族应有的素养。


集权主义下,文艺家的精神状态是如何的


三、为何马洛伊拒绝政府的“示好”,至死不回祖国


译后记里提到,七十年代匈牙利政府曾向流亡中的马洛伊发出回国邀请,但遭拒,且马洛伊不允许自己的作品在祖国出版。对于其中的缘由和二战后的匈牙利国情,译者没有介绍很多。但最近出版的另一本书,同是匈牙利作家写的《天鹅绒监狱》,恰巧满足了慢师傅的好奇心。其实很简单,当时受苏联体制影响的东欧各国,都培养着“国家艺术家”,用“审查制度”来限制作家的文章,用以发表对政府有利的言论。而那些作家也因为“国有化”带来的衣食无忧,慢慢接受了体制的束缚,甚至自觉地审查起自己的作品,奴化了自己的精神。很多留在国内的优秀作家,在那段时期没有留下优秀的作品,他们也都抱憾终身。


马洛伊的高傲使他保全了自己的思想与写作的自由,虽然1948年流亡后直至离世都没能回到祖国,但他也因此留下了更多值得我们品味的经典,是为读者之幸。


作者

About the author


马洛伊·山多尔(Márai Sándor,1900-1989),他出生于奥匈帝国的贵族家庭,然而一生困顿颠沛,流亡四十一年,客死异乡。他是二十世纪匈牙利文坛巨匠,一生笔耕不辍,著有五十六部作品,死后被追赠匈牙利文学最高荣誉“科舒特奖”。他亦是二十世纪历史的记录者、省思者和孤独的斗士。他的一生追求自由、公义,坚 持独立、高尚的精神人格。


他质朴的文字蕴藏着千军万马,情感磅礴而表达节制。他写婚姻与家庭的关系,友情与爱情的辩证,阶级和文化的攻守,冷静的叙述下暗流汹涌。德国文学批评界说他与茨威格齐名,另有批评家将他与托马斯·曼,穆齐尔,卡夫卡并列。因为他,二十世纪文坛大师被重新排序。


联合推荐

Recommendation



(马洛伊)重新被文学界发现,值得全世界同声欢庆。重新发现马洛伊,就像在阁楼上发现一幅古老的大师画作。 —— 英国《星期日电讯报》


匈牙利浪漫主义文学伟大一代的合法后代。 —— 著名诗人尤若夫·阿蒂拉


假如,有过一位其生活方式、世界观、道德及信仰本身等所有一切就代表着文学的作家,那么毫无疑问,这个人就是马洛伊·山多尔。在他的文字里,可以找到生命的意义;在他的语言中,可以窥见个体与群体的有机秩序,体现了整个民族的全部努力和面貌——匈牙利文学评论家普莫卡奇·贝拉


他是凡间极少见到的高尚、独立、聪慧、坚韧、柔情、勤奋,而且品质上几乎没有瑕疵的人。即便因为他,我也愿相信:存在天使。 ——译者 余泽民


活动推荐

Activity recommendation


为你读书丨慢师傅邀你一起读《烛烬》


时间: 1月20日(周三晚)19:30

地点: 苏州市观前街蔡汇河头4号(近临顿路)慢书房


你是否会因为平日的繁杂琐事,无法按计划读完床头已经垒得高高的书籍?你是否会想要将文字朗读出来,又怕遭到旁人停驻的目光?或者需要有人陪你一起阅读,一起分享?今晚七点半,慢师傅将邀你一起阅读、分享经典的文学作品——马洛伊·山多尔的《烛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