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意的栖居——中国人的宜居梦想

 半老随你 2016-01-20

“诗意的栖居”,最早出自诗人荷尔德林的诗作:“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之上”,因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借用并赋予其哲学内涵而闻名。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的栖居”,是想明白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解释人的“本真”的存在是什么,并非指物质层面上的东西;过分的追求物质的东西就会让人的生活失去“诗意”,从而陷入苦闷。这里的“栖居”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占有居处,或者是物质性获得的筑居,而是为了获得与心性相通的、使自己心灵得到安置和张扬的精神居所,是关于人生境界的至高情怀。“人自由地居住在大地上”是一种诗意,这种充满诗意的自由情怀就是人与自然的契合与融合。2000年,我在《理想家园》一书中,明确的将“诗意的栖居”理念引入人居环境学建设,认为美好的居住就应该是“诗意的栖居”,就应该是满足物质与精神双重生活需求的美好家园,它既能为人们提供生物体所需的寄居空间,更能为人们获得与自然相融相生的精神愉悦创造条件,从而回归中国人追求美好人居环境的矢志不渝的梦想和情怀。

一、“诗意栖居”的文化理想

中国人的本性是尚诗的,中国文化始终是充满诗意的文化。中国人在很大程度上习惯于“诗性”的思维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诗性智慧”。

众所周知,《诗经》是中国汉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核心经典之一,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智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如《诗经·硕鼠》中说:“硕鼠硕鼠,无食我黍(shǔ)!三岁贯女(rǔ),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yuán)得我所!……逝将去女,适彼乐国。……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作者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到“乐国”、“乐郊”,提出了建立“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再也不会过哀伤悲叹的日子,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有似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蓝图。

从人居环境的角度来讲,中国古代文人山水诗、山水画所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就足以反映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1.山水诗中的“诗意栖居”

山水田园诗源于晋代的谢灵运和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等人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山水田园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以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实现心灵的皈依。

山水诗中的人居环境的诗意是通过“意境”来表达的。唐代诗人王昌龄总结到:“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景。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也。”这种由醒然在目的“物境”,到触景生情的“情景”,再到感悟心灵的“意境”,正是中国传统诗歌层层递进的美学意蕴所在。这种以物为基础,又得以超脱的心态和神韵,从视境到悟境逐渐递进的过程,与道家哲学的“物我两忘”和禅宗思想的“即物本无”的观点是趋同的。古代诗人陶渊明、谢灵运、李白等人都是老庄思想的崇尚者,唐代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王维等人则是禅宗思想的信仰者,而道家思想和禅宗哲理,通过这些诗人和学者,最终都与崇尚自然本性和充满“意境”的诗性融为一体。

东晋陶渊明的作品,经典的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他的田园诗,是他人格精神的外化,所以,他写景物重在写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呈露出浑然天成的大境界。因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所以,著名的《桃花源记》便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自给自足”、“路不拾遗”的“世外桃源”之境,成为中国古人追求自然本性的社会梦想。

陶渊明关于“诗意栖居”的诗性智慧,在他许多诗歌作品中都有体现。诗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又有诗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树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里,鸡鸣桑树巅”。(《归田园居》)

被称为中国山水诗鼻祖的东晋名仕谢灵运的诗歌作品,同样洋溢着“诗意栖居”的期盼与激情。诗曰:“抗北顶以箿馆,瞰南峰以起轩。罗曾崖于户里,列镜澜于窗前。因丹霞以赤眉,附碧云以翠椽。视奔星之俯驰,顾飞埃之未牵。”(《山居赋》)足见诗中有画。

唐诗历来脍炙人口,而且诗中有画,画面感强,诗性特征明显,故有明代雅士将唐诗的意境转化为画境,作有《唐诗画谱》,“诗意栖居”的人居理想表现得十分突出。李白的《村居诗》如下:“径曲萋萋草绿,谷深隐隐花红。枭雁翻飞烟火,鹧鸪啼向春风。”又如白乐天的《溪村》:“蒲短斜侵钓艇,溪廻曲抱人家。隔村惟闻啼鸟,卷帘时见飞花。”

王建的《田园乐》再次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桃花源式的人居境界:“采菱渡头风急,仗策林西日斜;杏树潭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2.山水画中的“诗意栖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