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粹君,主播|吉米。 有首诗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 “人,诗意的栖居”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向往的时候,我们回顾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这种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与之异曲同工。 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古国,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意飞扬的诗国。中国传统村落、城市和古典园林的建造,始终体现诗性,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 “诗意栖居”的实际表达。 我们的传统文化比西方文化更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如果说诗可以直入人的心灵,从日常生活的大地升起飘飞,进入栖居的状态,使存在和精神都充满了诗意和诗性,那么中国有足够的资格和历史传统。 以诗意的栖居和日常生活行为方式精神化来看,“竹林七贤”、陶渊明和李白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在他们身上实现了“像诗歌一样地生活”,诗歌创作及诗风诗意与生活知行高度融合,诗歌富含家国情怀与个人独特际遇的人生境界,平常人生更活得坦荡潇洒飘逸。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四言十八首赠兄秀才入军》第十四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第五首);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这些诗句由悲愤郁闷化作激情深沉又宁静致远的更高人生境界,野游、山居和狂饮的不同形象都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人生痛定思痛后的大彻大悟。 中国历史上有相当一批人因诗歌而活得极其诗意和优美的栖居于大地,以精神般的光芒照亮历史并昭示来者。 ![]() ![]() ![]() ![]() ![]() 当央视记者追逐路人不断提出“你幸福吗”、“你的梦想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我们或许可以感觉到当下的自己并没有因温饱解决或因开始富裕而潇洒起来,坦荡起来,自我起来。 我们依然觉得,眼前不过苟且,诗在远方。我们距离“诗意的栖居”还有很长的路程。 ![]() ![]() 满眼的高楼华宇,灯红酒绿,几乎人手皆有的iPhone和iPad,还有完全国际化的高尔夫球场、泳池别墅、私人会所、“海景房”…… 这些现代化的物质符号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可精神的舒展,身心的愉悦,却要依赖于文化的提升,国民素养的挖掘。 ![]() ◆ ◆ ◆ ◆ ◆ ▲作者:国粹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