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日本“煮饭仙人”来到北京,展示50年才炼成的煮饭绝技。。。

 文心0007 2016-01-20


86岁的“煮饭仙人”村嶋孟到中国来煮饭了!


80位嘉宾在北京吃到了他用日本背来的炊具亲手做的饭!


银白色的须发、瘦削而不失矍铄的面孔、米黄色的套头衫……2016年1月12日,北京一个特意搭起的灶台前,86岁的村嶋孟正在埋头忙碌着,时不时添火、加水、移动锅盖,就像在他的家乡日本大阪一样。


“煮饭仙人”村嶋孟是谁?


在日本大阪,村嶋孟的名字家喻户晓。


由于做得一手好米饭,村嶋孟在大阪开的一家大众食堂——“银饭屋下户亭”,常年宾客爆满,这位习惯于赤膊在灶台前忙碌的老人,被日本民众称为“煮饭仙人”。


在他眼里,不好吃的叫做米饭,好吃的叫做饭(米饭的礼貌语),只有纯正美味的米饭才堪称“银饭”。




这间大众食堂是1963年开的,外观并不起眼,菜色也很寻常,却常年要排大长队——



大家都冲着能品尝一口由村嶋孟亲自煮出来的白米饭而来。


每到中午用餐时间,店里往往菜品还没有卖完,米饭已经一扫而空了。以至于没吃到饭的人们,只好点菜来吃。



“白饭很好吃,我现在感觉非常幸福”


“这边的白饭,可能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一家”



每每听到这样的赞赏,“煮饭仙人”一脸胡须的脸上,就会泛起开心的笑容。



食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食客纷纷涌来,最近甚至还有很多中国客人专程前往。老爷爷此次受邀到北京“做饭”,正是源于一位访日中国人在博客中的介绍。


虽然不久前已经宣布归隐,但“煮饭仙人”还是接受邀请,前来展示他“一碗白米饭”的绝活。跟他一起展示的,还有助韩国“越冬泡菜”申遗成功的功臣:“泡菜大神”金顺子。


最好吃的米饭怎么做?


“我是1930年代出生的,出生时就经历战争,那时物资匮乏,能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就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了。”村嶋孟回忆着。


他说,“经历过饥饿时期,所以就想家人能够一块吃好,我就是带着这个信念一直做到现在”。


正因为对于米饭的特殊感情,自少年时,村嶋孟就喜欢上了米饭的烹饪。


“煮饭仙人”村嶋孟有一套复杂的流程,将他的秘方简化、整理,可以总结为六大要素——


原料讲究的是人、米、水。


技法上则讲求淘、煮、蒸。


米是基础。


“煮饭仙人”饭店所选用的米的原料,均来自固定可靠的店主。对村嶋孟来说,仅仅触摸这些米就知道它的品质如何。


他说,如果用手抚摸优质大米,会从手心一点点感受到米丝柔而细滑的质感。相反,如果买的是普通的米,则摸上去会有类似抚摸干燥物品那种沙沙的声音,感觉自然也是硬而扎手的。



米饭要好吃,洗米有讲究。


老爷爷说,要巧妙利用指尖的力道,让每粒白米相互碰撞,这样的米容易吸收水分,又能增加甜度。


浸泡40分钟之后,把米放到专门用来控干水分的筛子中,去除多余的水分,并盖上干燥的布巾。由于含有了水分,米的重量较淘米之前重了一些。


水是替米饭注入灵魂的关键一步。


蒸饭的秘诀,“第一是水、第二是水、第三还是水。”村嶋孟说。除了上乘的稻米,老人最为推崇的就是水,将其视为好米饭的“灵魂”。


村嶋孟会将煮饭用的自来水放入装有备长炭(一种优质白炭)的大瓦罐中静置一晚上,从而把水中的漂白粉和其他杂味统统去掉。村嶋孟老爷子认为这是替米饭注入灵魂的关键一步。


对水进行处理后,“煮饭仙人”单手拿着铝锅,毫不费力地将水倒进入锅中。加水后立刻盖上盖子,把火点着,整套动作一气呵成,有种匠人独有的连贯感。



煮是整个过程中最见功夫的一步。


1963年开店以来,村嶋孟坚持沿用古法,不用电饭锅,而是用灶台蒸煮米饭。老爷爷烧饭用的灶台,是近半世纪之久的红砖灶。炉火不直接接触饭锅,而是透过红砖,把热度传到饭锅的每个部位。



一旦开始煮饭,老爷爷就寸步不离灶台。


他说,刚开始时要使用微火,忌用强火。十多分钟之后,看到锅周围冒出白雾之后开始计时。再隔七分钟,白色的米饭粘汁就会迫不及待地要溢出来,这时要使用专门设计的双层锅盖,这种锅盖很重,从而能够紧紧地压住锅,提升内部的压力。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要在煮饭的过程中每隔30秒及时转动锅盖和饭锅,这样白色饭汁才不会大面积溢出,而是会看到干燥的锅盖周围有一层薄沫游移。



这就是为什么煮饭仙人一旦开始煮饭,就必须寸步不离灶台。


蒸是升华


米煮22分钟后,方才能开始蒸饭。蒸米饭是将所有程序进行升华的最终一步。



但要注意不能继续在之前的灶中蒸饭。为了降低锅周围的温度,必须把锅从灶中拿出,再用微火蒸饭20分钟,等看到冒出白色的热气时,要迅速地把米饭转移到木桶中并盖上盖子,这样即使饭冷却了,也能保持米饭纯正的香气。




每当他在蒸气腾腾的厨房中,赤裸上身坚守在白米锅旁控制状况时,就犹如一尊捍卫日本稻米文化与料理传统的雕塑。



50多年功力煮出来的米饭,自然是这里最受欢迎的食物。



在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中,老爷爷逐渐形成了一套精细复杂而又流畅连贯、堪与“茶道”相媲美的做饭工艺,那灶台边上下翻飞的手与饭团,让旁观者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做饭之余,村嶋孟还坚信健康的力量。他称,只有“最健壮的体魄才能烹饪出最正宗的米饭”。为此,村嶋孟坚持每天早上4点就起床锻炼身体,然后才开始每天15个小时的工作。


“集中精神才是做好米饭的前提。”他说。



由于精湛独到的技艺,村嶋孟被认为是日本稻米文化与料理传统的捍卫者,也成为当下“匠人精神”的代表。


来到北京,村嶋孟说:“我上世纪80年代来过中国,这次来,感觉变化特别大。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会常来给大家做饭吃。”


而现场有幸尝到老人亲手烹制的米饭的人,则不时竖起大拇指,他们说,这是自己吃到过的“最耐嚼的白米饭”。



“平心而论,中国其实不缺好的食材,缺的是老爷子的这种匠人精神。”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许京说。


在中国,谁吃到了“煮饭仙人”做到饭?


“煮饭仙人”驾临北京,那么谁有机会吃上他亲手做到饭呢?


主办方公布答案,老爷爷提出的标准只有一个——能够静静吃一碗白米饭的人。


主办方将这句话理解为他希望这次活动参与者的筛选标准,无关乎财富和权力,只在乎受邀人的情怀、境界及对生活的感受。
  
其实对于到北京能否做出同样好吃的饭,老爷爷行前还有点忐忑。


他有两个担心。
    
第一个担心,是北京的雾霾。


村嶋孟说,自己已经习惯了每天早上4点起床,第一件事并不是直接开始做饭,而是先在大阪的清新空气和晨光中锻炼身体,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几十年。他认为这有助于集中精神,做出好米饭。但想到北京的雾霾可能让他不得不取消室外晨练,他非常担心这会影响自己的状态,最终影响白米饭的口感。


第二个担忧,就是日趋浮躁的人文环境。


村嶋孟听说当今的中国人越来越忙,越来越着急,很难静下心来品尝一碗白米饭。


他认为白米饭不同于其他料理,更多地需要有平和的心态与安静的氛围才能领略其中真意。


他希望主办方能挑出80位能安安静静地品味稻米文化的人。


所以最后,主办方尊重“煮饭仙人”村嶋孟的意愿,将之前的嘉宾邀请制改为微信平台自由报名,但凡有一颗静静品尝“煮饭仙人”白米饭的心,即可报名参与。




50多年专心只做一件事情,煮出一碗好吃的米饭——


这是一碗米饭的坚持,也是村嶋孟老爷爷创造的传奇。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用心做事更需要勇气——


这是小小一碗米饭带给我们的感动,也是匠人精神的根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