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跟痛治疗:手术切除、矫形鞋垫、封闭针到底怎么选择?

 whhpzyy 2016-01-21

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见主诉足跟痛的患者,尤其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最为常见。实际上这种情况即医学上称之的跟痛症,是因多种慢性疾病所导致。


跟痛症是指足跟部跖侧(足底侧)的疼痛,中年以后的肥胖者更易发生,严重者出现行走困难。其最常见的病因包括跖腱膜炎、足跟脂肪垫炎、跟骨骨刺、跟骨滑囊炎等。


因此,找出足跟痛的原因,精准治疗,才能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关于跖腱膜炎


跖腱膜是维持足弓的纤维结构,疼痛出现的病因是筋膜弹性部分或全部丧失,日常活动因弹性的缺失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刺激。临床上发现,肥胖的中年妇女和喜爱运动者中,跖腱膜炎发生的概率尤其高。


另外,特别强调,软底鞋也是跖腱膜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软底鞋不具备对地面冲击力和震荡的吸收能力,会将损伤累积于足部软组织。

跖腱膜炎的表现常常比较典型,患者站立或行走时足跟下方及足心处有明显疼痛,足底可伴随胀裂感跖腱膜于跟骨大结节附着处存在压痛,特别是在内侧位置疼痛感更为明显。

跖腱膜炎的治疗方法也比较多,大部分跖腱膜炎患者通过非手术的传统治疗,症状即可得到缓解,如进行理疗、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物、跖腱膜及跟腱的牵拉锻炼、激素封闭治疗等。但我们最为推荐的还是定制的矫形鞋垫,如FooTek足下至上?在国内,通过患者足部的3D数据对足部结构形态和压力评估分析,针对不同的足部疾病状态进行特制的矫形鞋和矫形鞋垫,可以有效分散患者足部压力,改善应力状态,治疗足部疾病。


但尽管如此,病人也可能经过各种非手术治疗后,症状依旧持续,所以,有时也需要手术部分切断跖腱膜干预症状的发生。

关于足跟脂肪垫炎


足跟部的皮下组织与皮肤垂直的纤维将皮肤与跟骨相连,形成一种特殊的足跟脂肪纤维垫,其作用吸收振荡和冲击量。老年人的足跟脂肪垫通常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或变薄,所以在站立或行走时会出现足跟痛现象。



足跟脂肪垫炎的常表现为足跟负重区内侧的压痛,有时可摸到皮下的脂肪纤维块,且压痛感觉明显。

足跟脂肪垫炎的治疗可采用局部热敷、理疗、温水浸浴或按摩疗法等方法。FooTek足下至上?的矫形鞋和矫形鞋垫对此症状依然适用,分散足跟承重压力,增加减震弹性,保护足跟部伤病区域。

足跟脂肪垫炎为什么不建议使用封闭治疗?对于脂肪垫炎的患者不宜采用局部封闭治疗,因为封闭可能会造成脂肪垫的进一步萎缩,甚至加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而关于跟骨骨刺,其形成是由于附着于跟骨下面的肌肉长期受刺激,引起了局部骨质的增生。许多老年人都有骨刺,但并非每个人都会出现疼痛,骨刺不是引起跟痛症的常见原因。


即使因为骨刺引起了疼痛,其疼痛的程度也与骨刺的大小不成比例。切除骨刺后只有少数人的足跟痛症状会消失,大部分人仍会存在足跟痛。

准确的讲,骨质增生是人体对压力的一种反应方式,它能均匀分布骨骼所承受的力量,并相对得降低受力强度。骨骼受力超出可适应的强度越大,骨质增生现象则越快且越严重。所以根据'骨刺'的形成机理,对于想通过增加活动强度而磨去'骨刺'的想法,必将难以奏效,只会促进骨刺的增大发展。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理疗、局部封闭的治疗方法,多数患者的症状短期也可得到改善,足下至上?推出的特制的矫形鞋和矫形鞋垫,尤其对于经久不愈的病人效果更佳,因为这是在压力模式上减轻了骨刺部位的直接受压和冲击。



当然,医生可能也会考虑手术切除跟骨骨刺或局部神经切断,或实施跟骨钻孔术以减低骨内压。但有时术后又会重新长出新的骨刺,因此我们建议采用非手术疗法为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