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为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张伟杰药师。 前日,在审阅处方时发现一个不太常见的药品用法:巴氯芬用于呃逆?就这样展开了我对呃逆的资料翻阅。 呃逆是由膈肌和肋间肌不自主地间歇性收缩引起,简单来说就是膈肌抽搐。呃逆一次发作持续达48小时,即可诊断为急性呃逆;相对而言的慢性呃逆通常是持续性的,或复发性的且多为继发性的;而当呃逆持续时间大于2个月的,可视为顽固性呃逆。 了解其发病机理对对症用药很有必要。呃逆是由于膈神经、迷走神经同时受到刺激所致,其神经反射在延髓,延伸到胃及呼吸中枢。发生过程:一方面兴奋沿脊髓到达膈神经,刺激膈肌收缩,呼吸暂停;另一方面,兴奋沿迷走神经传到咽喉神经,与暂停呼吸的节律产生“冲突”,致使呃逆的发生,俗称的“打嗝”。这时正巧膈肌收缩和喉头关闭同步了,“打嗝”便持续了。 综合以上分析到的原因,用药的侧重点便是:阻止兴奋传导,抑制迷走神经通路,解除痉挛,甚至镇静等方法都可以考虑,常用的药物有:氯丙嗪、地西泮、山莨菪碱、阿托品、卡马西平、乙酰唑胺、多塞平、利多卡因、可待因、麻黄碱、氟哌啶醇、心痛定。氯丙嗪、卡马西平、乙酰唑胺、利多卡因、麻黄碱等都具有抑制迷走神经和膈神经的作用;而多塞平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抑制膈肌痉挛;山莨菪碱、阿托品为解痉药;值得一提的是,有文献报道尼群地平治疗顽固性呃逆(《顽固性呃逆的药物治疗》曲春宁,苗兴旺等),作用机理与地平类与抑制钙离子内流,而直接解除膈肌痉挛有关,心痛定(《顽固性呃逆治疗方法详解》陈香宇)也同理。 近期研究表明,巴氯芬也可用于呃逆,而且效果不错。巴氯芬,原本用于脊髓损伤等导致的肌肉痉挛症,但由于其具有抑制中枢神经和解痉作用,也适用于顽固性呃逆,用法:5mg,tid,连服3日改为10mg 每次,效果不佳时,还可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兰索拉唑等。但是也要警惕巴氯芬带来的不良反应:嗜睡、失衡、头晕、恶心、便秘等,因此必须严格把握剂量和进行必要的监测。其他抗呃逆药物也有注意事项:氯丙嗪有降低血压和加快心率的作用,治疗时要避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安定易引起呼吸中枢抑制,应严密监测呼吸。 除了药物,治疗呃逆也可使用心理干预、饮水、牵舌法、电刺激法、针灸等心理、物理治疗方法,因应个体病情的差异可选择适合的方法对症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