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收到吴江作家协会的朋友馈赠新书,书名为《我与高清互动》,是一个征文结束后的结集。一篇篇读下来,能见到很多熟悉的朋友参与,文美情真,深感亲切。尤其感到亲切的,是他们这种认真和参与意识。吴江作协每年都要搞几次有规模的征文活动,有区域内的,也有区域外的,还有全国性的,都很成功,佳作不断,影响广泛,参与者和主办者以及赞助方皆大欢喜。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是他们一年内寄赠的第四本征文集,有交通征文,有抗战纪念征文,等等。 吴江风物清嘉,这个拥有垂虹桥、垂虹亭的人文荟萃之地,自古以来就让未到者心生向往,驻足者文思泉涌。说到垂虹桥,很多人都知道元代诗人萨都剌的那首七律:“插天带东势嵯峨,截断吴江一幅罗。江北江南连地脉,人来人往渡天河。龙腰撑云渔舟去,鳌背高驰驷马过。桥上青山桥下水,世人曾见几风波。”气势波澜壮阔,好诗。其实更早的还有宋代笔墨,大书画家米芾有七绝一首,云:“断云一叶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好作新诗寄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他写的是桥畔的垂虹亭,让很多后来写亭写桥的书画家很多,但从个人喜好来说,我还是将宋代写有《樵歌》的朱敦儒放在了头一篇,他一首长短句《念奴娇·垂虹亭》,纵横捭阖,明白晓畅,读来的大慰胸襟,录于此:“放船纵棹,趁吴江风露,平分秋色。帆卷垂虹波面冷,初落萧萧枫叶。万顷琉璃,一轮金鉴,与我成三客。碧空寥廓,瑞星银汉争白。深夜悄悄鱼龙,灵旗收暮霭,天光相接。莹澈乾坤,全放出、叠玉层冰宫阙。洗尽凡心,相忘尘世,梦想都销歇。胸中云海,浩然犹浸明月。”连读几遍试试看,是不是有“洗尽凡心,相忘尘世”之感? 一番引用古人,还是想夸夸今人。虽不敢满嘴跑火车胡说什么“敢叫前贤愧后生”,但称赞他们是后人思齐追前贤,总归不会有错。 吴江的经济文化双翼齐飞,他们继获得“全国诗词之乡”后,又获得“全国散文之乡”,原因,就是有一帮做实事的文化人在那里做出了实绩。舍得投入搞活动,而活动又搞得有声有色有成果。不是某些活动那样,烟花炮竹伺候,胸佩鲜花如新郎新娘一样几番溢美致辞,几轮掌声呱唧就了事啦,活动也打水漂了,之后就风平浪静,无声无息。吴江的征文不是这样,他们每次都有好作品出现,好作品征集到了每次都能有公正的评奖,公正评奖后的好作品每次还都能结集出书,这就让作者参与的劲头越来越足,赞助商看到了真实的效果也心中满意,使得活动“可持续发展”,用古诗来描述就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这些“擂台赛”的作品,能真切看到身边人的功力,也就有如品尝刚刚出笼的新鲜馒头,咂嘴之余不禁叩案。 ■沙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