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翻转课堂的五大潜力

 江山携手 2016-01-22

翻转课堂的五大潜力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 

    任何一种教学变革,都是为了解决当下教育存在的问题。美国的微型教学视频和翻转课堂主要为了解决给缺席的学生补课和如何给予学生更多个性化辅导的问题。中国的教育与美国教育不一样,主要存在两大“顽疾”,一是班级授课无法照顾学生在学习理解速度上的差异,教师也难以捕捉学生理解与否的信息;二是教师讲授占据过多时间,没有给互动学习和探究学习及创造能力的培养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翻转课堂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在某种程度上医治这两个“顽疾”,实现因材施教教学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笔者认为,翻转课堂能做到这一点,其主要原因是翻转课堂比传统教学具有五大潜力:

    一、借助信息技术优势,用视频再造教育

首先,视频是一种综合性、集成性媒体,能将文本、图片、声音等各种媒体集于一身,其动态性、可视性、综合性,以及形象生动的特点,是其他单一、静态媒体无法比拟的。其次视频具有非常强大和人性化的交互性。视频能够方便地暂停、倒退、重播、快进,为学生提供一个人性化的学习方式。需要停顿下来思考或做学习笔记可以暂停播放;碰到观看了一遍还没有理解的内容可以倒回去重新播放,一遍又一遍,直到理解为止。第三是翻转课堂借助的授课视频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便于使用。这种短视频的播放长度一般在十分钟以内,符合人眼视觉驻留规律,不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而降低学习效率。为了增加视频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一些授课视频还会植入电影大片、广告、动画等元素,大大提升了授课视频表现力和对学习者的粘着力。第四是许多专业机构开发的授课视频都是名校名师名课,对提升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非常有益。可汗将翻转课堂授课视频对促进教学变革的这一特性和优势形象地称之为“用视频再造教育”。

二、将传统课堂中的集体教学变为以教学视频为依托的一对一学习

由于教学视频具有动态性、可视性、综合性和人机交互性的特点和优势,它不仅可以实现对传统课堂讲授的替代,而且可以实现对传统课堂讲授进行升级和换代。也就说,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用教学视频可以取得比面对讲授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如果微视频经过精心设计和精心制作,视频教学可以比课堂讲授不仅效果更好,而且大大节省时间。因此翻转课堂可以将传统课堂中的集体教学变为以教学视频为依托的一对一教学。一对一教学,学生可以自主掌握学生的节奏和进度。当然,由于受到设计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制约,目前大多数教师录制的大多数的微课视频都是以简单的PPT录屏为主,展示内容形式主要是“文本+讲解”,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教学视频和翻转课堂的巨大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三、突破传统课堂在时空上对创造力培养的制约

长期以来教学改革的无效和失败说明,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已经成为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的“天花板”。由于群体教学和个体差异的矛盾,使得“在课堂时间传递知识”注定了是一种有缺陷的方法。新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都倡导“自主、协作、探究”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主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历时十几年,但没有取得如期的效果,主要是由于传统课堂中教师讲授占据了全部时间和空间,造成课堂讲授与协作探究在时间上的冲突。课堂没有留下给学生进行协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翻转课堂将用观看授课视频的形式取代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将课堂讲授的时间由课堂移至课外(与课外作业的时间进行转换,保证不增加学习时间和负担),保证学生可以掌握学习的快慢节奏,并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的支持,帮助教师掌握学生课前学习的信息,更好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腾出来的课堂时间,给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慧。创造力确实不能传授,但绝对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条件是必须给予足够的时间、空间和宽松的环境。我们要去保护它,而不要扼杀它。

四、根据学习目标的需要优化教学过程

翻转课堂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就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在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中,布鲁姆把知识领域的目标分成6个不同的层次: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从识记到创造,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的学校教育,通常是会把“识记”和“理解”这些难度比较小的环节,放在学校和课堂中进行;而把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些难度比较大的环节,放在学生家中让学生自己解决,坚持学习。而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教学视频放在网络上,让学生在自己的家中通过观看微视频和其它学习材料来完成知识传授过程。这样,学生便可以依照自己的步调来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在线与同学交流互动,在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翻转课堂将课堂和家庭的功能和顺序进行倒置,即把识记、理解这些难度比较小的环节放在家中,让学生通过视频和网络进行学习,即便给学生提供的帮助较少也关系不大;而把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四个难度大的环节,放在教室中进行,教师给予了学生比较多的帮助和选择。体现了翻转课堂的优势。因此,Eric Mazur总结他的教学实验说:传统教学只注重学习过程的第一步-- “信息传递”,并把这一过程放在最重要的环节,也就是课堂上;但他们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内化”,传统上都把这一过程,放在缺少帮助的课后环节中,那个时候没有老师和家长在场,碰到疑难时,学生容易因无人协助,而产生挫折,丧失学习动机和成就感。结果本应用于师生互动、同伴协作和交流的课堂,常常被教师一个人占用来作知识传授。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学生在家通过教学平台先完成学习,使得课堂变成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完成作业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Eric Mazur教授提出,由于新网络科技让知识的传授变得便捷和容易,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模式,而把教学重心和时间放到第二步了,换言之,就是把“吸收内化”这一重要的过程放在课堂时间。

五、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翻转课堂的支点,是课外、课内两个教学和学习时空的差异。前者是个休学习空间,适合完成接受知识的过程;后者是集体学习空间,适合探究学习。翻转课堂的潜力,不仅体现为两个具有不同性质的学习过程安置在不同的合适的时空,还体现为两者的有机结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发表在上海教育科研杂志2014年第8期)一文的作者王秋月老师认为翻转课堂的本质是接受式学习,而不是探究式学习。事实上,翻转课堂既具有接受式学习的属性,又具有探究式学习的特征,是接受式学习和建构式学习的有机结合体。翻转课堂的最大优势,还是接受式学习方式与探究式学习方式的优势互补。因此,聚奎中学的专著《学习的革命:翻转课堂》把“能将接受式学习和建构式学习的优点有机整合在一起”作为翻转课堂的第一个优势。在翻转课堂中,接受式学习用的是直接教学法,主要通过观看精讲教学视频的形式实现,具有快速、系统接受知识的优势,不足之处是不利于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翻转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一种“自主、协作、探究”式的建构学习。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创造能力,但它主要以问题解决和探索研究的形式来实现,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两者的结合,正好实现优势互补。从知识分类的角度来看,既有适合“告知、传授”的显性知识(事实和概念),又有需要通过观看形成过程来体验、感悟的隐性知识。人类知识浩如烟海,既需要快速接受,又需要慢慢探究。

因为有了这五个方面的潜力,翻转课堂成了“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但这些隐藏的潜力要变成翻转课堂的显性优势,并不容易。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各方面的挑战,如应试教育制度的束缚、信息化环境的制约、师生教育观念的滞后、教与学的习惯适应受阻、相关能力不足等,翻转课堂的潜力和优越性远远还没有挖掘和释放出来。要想实现真正的课堂翻转,并通过翻转课堂,破解我国教育教学的难题,就要敢于迎接挑战,在这五个方面挖潜力,显优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