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杏坛归客 2016-01-23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

2、了解诗歌形象的分类;

3、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教学重难点: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指导,共同总结

 

一、考点解读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能力层级为E

【命题特点】 
    1
、诗歌绝大多数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2
、大多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多是不带典故的借景抒情诗。
    3
、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4
、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量的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二、高考真题

   2、【2004年广东】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做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

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

作者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虽已晚年仍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

三、了解形象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以下三种:

    1.人物形象。①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②诗人自己。

    2.自然景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写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情节)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花鸟虫鱼)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咏物诗的和送别诗中的动作细节

 

四、人物形象

1、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诗人闲居之地。)

    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通过这一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诗人通过记述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的遭遇。(形象的特征)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形象的意义)

【解析】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驰骋疆场的战斗生活;下两句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自己已经身离战场。下片描绘了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形象;“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2、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答案】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什么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形象的特征)这个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形象的意义)

 3、对诗歌中形象的分析,答案一般应该有三部分构成:

①诗中塑造的形象是什么;

②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③通过形象的塑造,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意旨是什么。

 4、课堂练习

①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江雪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a、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什么形象)

b、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形象的特征)

c、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形象的意义)

2004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 ? 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

【答案】诗中作者写了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5、如何正确鉴赏

①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苏东坡的豪放旷达   陆游的悲壮爱国

②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

③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④结合诗题和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情感世界。

6、常见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 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离别诗。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边塞诗。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

 

五、事物形象

1、考点分析

物象,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或托物言志。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提问方式

①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 ②某物象有什么特征?

③某物象象征什么? ④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

⑤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2、高考真题

2011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解析】首联叙事点题,平和自然。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活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其既惊喜又遗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清澄和灵气,被这窒息的环境遮盖了。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咏山泉》又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

3、常见感情

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

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4、答题步骤

①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③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5、课堂训练

⑴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阅读此诗,简析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形象?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1:这首诗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步骤2:边境战场,一片肃杀悲凉景色;那骏马却企盼着披上威武的鞍具,在战场上迅捷地奔驰。“何当”表现心理,“踏”显出轻捷矫健的风姿。

步骤3: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⑵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步骤①刻画了一个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的石头形象。

步骤②诗歌通过对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的石头的描写,

步骤③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⑶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又硬。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点。2、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①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特点。

②这首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一方面,用“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比喻人才虽出身卑微而终能成就大业;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世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⑷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緌Ruí藉jiè

作者借“蝉”的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作者写蝉居于高处、鸣声远播,而不需借助秋风,

②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③这首诗以蝉的形象表现了封建士大夫的志得意满和清高。

⑸瀑布  李忱chén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答案】作者描绘了不辞劳苦,汇涓涓细流,壮大自己,一心奔向大海的瀑布艺术形象(步骤一)。瀑布从高处流出,不辞劳苦,冲破溪涧,流经千岩万壑,冲向大海,形成汹涌的波涛(步骤二)。表达了作者决不满足现状,不畏艰辛,继续努力,勇往直前,决心干出一番事业的伟大理想抱负。(步骤三)。

⑹病牛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李纲,南北宋之交的一位坚决主张抗金的政治家。由于投降派的排挤而被罢相。这首诗是他被罢相之后贬到武昌时写的。
  
禾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注:孔平仲,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曾多次遭受贬谪,做过地方官吏。对农村的熟悉与了解,使他能够真切而生动地描绘出农村风光;而对官场的厌倦情绪,也正好借这野朴的乡村风俗得到淘洗和宽慰。窦:水沟。
这两首诗中的病牛有何不同?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没有谁来同情它。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与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矢志不渝的执着和关注苍生、奉献到底的心志。

    《禾熟》中的老牛 在完成自己一年的耕作后,从禾黍香”“谷登场的丰收中获得了粗了耕耘债的轻松与满足,正悠闲自得地享受着主人给自己的奖赏,它不争不怨,知足而乐,随遇而安。这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

房兵曹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翻译:房兵曹的马是著名的大宛马。瘦骨棱棱,好比刀锋。两耳尖锐,如同削竹。四蹄轻快,犹如劲风。所向之地,空阔广漠。不怕险阻,可托生死。有如此壮健、如此奔腾快捷的良马,足可横行万里之外!

评价:作者塑造了一匹痩骨突出、两耳高耸、奔腾驰骋、四蹄生风的大宛骏马形象。作者歌咏胡马,抒发了喜爱赞美之情,也是希望房兵曹努力建功立业,更是寄托了自己驰骋疆场,纵横四海的志向与情操。 

6、常见意象的思想感情、文化意义。参考教材。

 

六、景物形象

 1、考点分析

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基本思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试题类型: 1、概括意境描摹图景。2、由形象画面剖析作者情感思想。

 

2、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龙》)。品味意境就要借助意象。

1  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指导:A、选取了哪些意象?B、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案:明月、风灯、宿鹭静、跳鱼鸣(以动写静),这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成清幽、静谧的意境。

2: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题: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3
、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诗中赏画,就要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歌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例: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指导:

A、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画面。

B、这幅画面是怎样组合而成的?可从色彩、动静、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分析。

C、概括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思想情感。

分析:这首诗写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也表现作者陶醉在春光中的怡然之情。

4、分析景物,概括作用。

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答:  A、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B、为下文做铺垫,也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5、借助意象,体味情感。

 (1)、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

例: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赠别 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第一首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

第二首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以前欢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暗淡的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

这两首诗中,排云白鹤蜡烛垂泪形象,二者在色调截然不同,前者是奋发向上的,后者是伤感愁苦的。所以我们从中感受到的内在形象情感也就截然不同。

 (2)、乐景衬哀情:

1

谢亭送别 谢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分析: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2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6、课堂练习:

⑴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⑵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不觉欢欣,反倍感烦恼。

语序。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 

⑴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⑵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答:(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

 

七、强化训练

 

八、教后反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