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我正在为今天写什么而忧愁,再加上电脑不知怎么搞的,有些平台不可以发表文章,难怪会焦虑起来,用时髦的话说,得了上网焦虑综合症。这时,妻侄儿醒了,小家伙要上幼儿园,岳母大人开始较劲,哪里知道,这次为了穿什么衣服闹得不可开交。 本来,我还能一本正经坐在电脑前构思,渐渐地,声音愈来愈大,马上,小家伙开始稀里哗啦地哭闹起来,嘴里念叨着,“不想穿其他衣服,只愿意穿蜘蛛侠的。”岳母大人有些急躁,与小家伙好说歹说,就是不听。小家伙眼睛一闭,嗓门愈来愈大,看来,我又要做和事老了。 这些天,生病在家,每每早晨,我都充当这样的角色,可能是老师的缘故,小家伙还算给面子,不用多长时间,就能够心情平复,又能正常地穿衣服、吃早饭。这不,穿什么衣服,小家伙不理解为啥要换其他衣服。可能岳母大人一开始没说清楚,等到小家伙生气了,一切已经晚了。 我立马跑过去,没有说小家伙这样做不对,而是肯定了他的想法。同时,稍微等了一会儿,给其选择,要么穿新的衣服,这样,老师和同学都会喜欢,都愿意跟其玩耍;要么穿原来的衣服,可惜衣服太脏了,说不定老师会不喜欢,小伙伴们不愿意一起玩耍。小家伙有些不死心,嘴里还在念叨,要穿原来的衣服。我立马说道,原来的衣服奶奶要带到学校去,新的衣服要穿在身上,到时候,让老师说说,到底穿什么衣服好。听说小家伙在学校里特别乖巧,到时候,肯定不再坚持穿原来的衣服。这下好了,小家伙总算同意了我的想法。不用多说,穿外套、刷牙洗脸、喝粥,不用多长时间,一切都准备完毕。等到要出门时,我再次强调要把原来的衣服带过去,毕竟答应小孩子的事儿一定要做到。小家伙就这么快乐地上学去了。 不要以为小孩子好忽悠,他们其实机灵着呢?妻侄儿可以跟奶奶大吵大闹,就是不敢与我和老婆大人发脾气,原因很简单,我们夫妇俩从来都是说一不二,只要坚持的东西,也不会更改,因此,只要我们发出的指令,没有不执行的说法。用儿子的话说,“爸爸妈妈从来不会在是非问题上妥协,只要是合理的,也会第一时间满足,如果是不合理的,就算想了,也是白搭。”妻侄儿也知道,自然不怎么喜欢与我们讨价还价,有话也好好说。有意思的是,小家伙挺喜欢察言观色,只要我们开开心心,他会小眼珠子一转,立马想着买一些东西,而且还喜欢说许多甜甜话。如果我们不在家,他与奶奶在一起,那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什么早饭不好好吃,衣服不好好穿,只要想买什么东西,就会哭着闹着实现。 实际上,我不怎么主张老人们带小孩,也许有人会说,老人们有的是工夫,完全可以照顾。殊不知,老人带孩子,除非曾经从事过教育工作,否则,往往在孩子的哭闹中失去主张,只能选择妥协,无限制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在校门口,我们常常看到许多老人带着孩子在地摊逗留,这样的掼着孩子,不养成坏习惯才叫奇怪呢? 我的儿子,上幼儿园小班时,也是爷爷奶奶带的,谁让我们是教师呢,整日里忙个不停。但是,一段时间下来,我们发现,小家伙买了许多不上谱的东西,脾气也愈来愈急躁。这下,老婆大人坐不住了,恰好,学校旁边的房子也已经装修了三个月,天也冷了起来,我们顺理成章地把孩子带在手上。从那时起,儿子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吃的,校门口再怎么美味,我们也不逗留,原因很简单,我们也会跟着儿子的眼神,满足其一定的欲望,同时,小家伙有什么不理解的,我们也会耐心地剖解给他听。许多人总认为小孩子到了七到八岁,那时候连小猫小狗都不喜欢,然而,我们的儿子却没有,难怪当时的老师说,这娃儿比其他孩子懂事。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与孩子正常相处呢?我认为给孩子适当的选择权特别重要。然而,这种选择权,我们大人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味地喜欢用“yes”或“no”来决定一切,完全忽略了孩子可选的余地。 记得老婆大人曾经讲过一则自己亲历的故事,说的是到某个人家去做客,这时候,大人要看球赛,旁边的一个小女孩要看动画片,这下好了,双方竟然抢起了遥控板。恰好老婆大人在那儿,不由得与小女孩说道,看看,球赛看得人特别痛苦,我们就用这痛苦的节目气死他们。没想到,小女孩竟然答应了,其他大人觉得特别吃惊。事实上,老婆大人用的就是选择性原则,只不过是在内心深处已经摸准了小女孩的选择。知道小女孩不喜欢球赛,内心一定特别痛苦,那么,只要稍微循着其内心的选择再强化一下,然而稍微转个弯,自己不喜欢,那么大人看了也一定头疼,这时候,小孩子就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放弃远离的坚持。 这么多年的教育实践,我发现大人与小孩子和谐相处,选择权的赋予显得尤为重要。父母与子女之所以闹得不可开交,说到底,就是什么事儿都没有选择的余地,到头来,双方都顶起牛来,一切就是水火不容了。 什么是有话好好说,那就是大人在面临孩子的各种需求时,不妨多给其选择性,不用拒孩子于千里之外,这样,小孩子自然会觉得自己也有选择权,说话做事也就不那么的暴躁了。可以说,选择权的赋予是沟通顺畅的前提,如果大人不再这方面注意,在沟通上很难做到十全十美的。 我喜欢与儿子边看书边探讨问题,儿子看的书,十之八九都是自己挑选的。这一点,可能许多大人很难做到,他们总是自以为是,觉得在世上混了这么多年,那些书好,那些书不行,自己还是有数的,然而,这种单方面的一厢情愿,孩子常常不买账。事实上,小孩子看的书,大人也不妨参与其中,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你才会与小孩子在选择上有共同语言,否则,一味地拒绝或者无条件的答应,小孩子都不会心服口服。 这不,妻侄儿在岳母大人面前又不愿意喝粥了,我又要出马了。当然了,我这些天老是陪小家伙看动画片,自然对其喜欢的动画人物特别熟悉。在小家伙喝粥的过程中,我有意识的选择其喜欢的动画人物与之交流,再配上一些夸张的表情,不知不觉中,小家伙喝起粥来却有滋有味,一会儿工夫就完成了。 爱孩子,你不仅要陪陪孩子,还要察言观色,多给孩子选择权,适当地走进其内心世界,多关注孩子选择的结果,顺藤摸瓜,从而尽可能多的与孩子在共同语言上下功夫,这才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所需要的。 如果说教师与孩子相处,需要一定的规矩作为基础,那么,父母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利,懂得孩子的选择性嗜好,这样的原则一旦运用自如,可以肯定,你与孩子一定会成为好朋友,家庭的和谐也不会那么遥远。 然而,许多人都很忙,往往以恐吓欺骗为手段,误以为小屁孩没啥大不了,稍微糊弄一下,就可以摆平。殊不知,等到孩子长大了,个子一样高了,嗓门一样粗了,到那时候,选择变成了粗暴,不用多说,你的家庭教育只能以失败而告终。(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