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心灵对话,写给患者朋友的一封信...

 书香人生zbs 2016-01-23

致亲爱的患者:

新春来临之际,道一声“新年快乐,幸福安康”!

感谢您的信任,茫茫人海能与您相遇,就是一种缘分;又把性命相托,更是一种怎样的期待!

作为一名医生,工作时间越久,越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治疗后的您恢复健康,露出快乐的笑容,我是那个最开心、最有成就感的人之一。如果万一不幸出现并发症或者效果不好,看着您和您的家人焦灼的眼神,我会是那个最纠结最自责的人。

面对病魔,我有时希望自己是那个全能的神,用神奇的力量帮助我的患者康复。但我知道我不是,我无法承诺百分之百的成功,但我愿意承诺百分之百的努力。

一种疾病的痊愈,不管从知识技术的发展来讲,还是从一个医生成长的角度来讲;它都是医生和患者携手努力追求完美结果的过程。结果不一定都是完美,但过程中我们相互信任,用心去追求完美。

我时常在想,医生和患者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可能,我还没有最后的答案,但我知道医生和患者不应该是当下中国这样的医患关系。

在这样的时代,很多的患者奔向医院,他们不知道找哪一个医生,看哪一个专科,因为他们没有经过家庭医生的初诊和推荐。到了医院,他们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好比到了人潮涌动的高铁站却不知道去往何方。他们好不容易挂上一个某某科某某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号,却只有可怜巴巴的时间倾诉。

在很多的情况下,医生眼里可能这个患者只是某某号患者;而患者眼里的医生也是一个怪咖而不是一个人。他会惊奇地“发现”“哦,医生也要上厕所,也要吃饭,也会心烦意乱”。这是一次性的、冷漠的人与人的关系。

那么医生和病人是亲人关系吗?坦率地讲,这是不现实的。医生和患者之间应该充满温情,但我们的关系是一种职业的关系,我希望用专业来代替亲情。

实际上,医生往往非常敬业,对自己的亲人多照顾不周。我知道很多医生读到这段话会涌上愧疚的感觉、乃至两行热泪。

那我说的医生的专业精神表现在哪里呢?那就是,在工作中,坚持“以患者之事为优先”,也就是在美国的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看到的那个理念“Patients first always(患者第一)” !  北京协和医院里面流传着林巧稚大夫的一句话,“我愿意做一辈子的值班医生”,这句话的精髓就是“只要患者病情需要,我愿意随时来到患者床头”。这是一种专业的精神。据说,北京人艺剧院的排练场里高悬着一幅“戏比天大”的牌匾,我想这种专业的精神是共通的。所以,良好的医患关系就是医生专业,病人信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