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评审经验谈

 mahongkun2004 2016-01-23

评审人一


首先,谈一下我评审的情况。我评审的是生命科学学部某处的 10 份标书。所有申请人我均不认识,所有没有任何偏向性。涉及到科学院、省级农科院、985 高校、普通高校、211 高校几种类型单位。上面要求通过率 40%。最终,我给予了 4 个优先资助,1 个可以资助,5 个不予资助(一共就这 3 个等级)。评审标准:其实评审是一个综合考虑的因素,绝对不是说主要看哪个部分就可以决定的,大家一定要明白,你要在第一关胜出,必须击败 60% 的对手,成为进入 40% 的那部分人,才可能进入下一轮的。


当然,各方面的权重是有差别的,是根据官方的评议要点来的,大概次序如下:(1) 首先看项目的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很多虫友认为这个标准很虚,认为每个人对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的看法可以不同,这说明该虫友根本没有认识到什么是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举个例子,一份标书研究艾滋病致病机理,一份标书研究 ** 对环境的危害,你认为哪份更有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你可能认为我是在说笑,其实你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里面大有学问的。单独一份标书你可能辨别不出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的重要性,但 10 份差不多的标书,你很快就能分辨出来哪个重要,哪个纯是为发文章写项目而选题的。所以,选题是一定要选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更好的方向来做。(2) 创新性要具体。很多虫友对创新性认识不足,认为这块也是虚的。所有喜欢写运用 ** 先进及术,在技术上有很好的创新性,运用某某材料,在材料上有所创新。诚然,这都是创新,但是重要性就不如选题创新和学术创新来的吸引人。(3) 研究内容要瞄准几个关键问题,凝练而不杂乱。研究内容一般应围绕你的标题,选择最关键最相关的 3-4 个问题来阐述,切忌多而杂,什么都写上去。你好回头看看你研究的内容是不是与你的标题直接相关,如果不相关,没必要写上去的。(4) 研究目标和关键科学问题一定要准确。设置合理的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也要根据你的标题和研究内容来拟定。千万不要写成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5) 工作基础,尤其是该项目的前期基础展示一定要全面。用图表展示你前期的工作基础是很好的选择,要尽量详细。当然有的人其实工作都已经做完了,拿完成的工作来些标书,如果被发现,我一律枪毙的。(6) 技术路线和方案要详细清晰。用技术路线图是清晰表述的一个好方式,当然这不是必须的。技术方案要详细,但是不要写成试验方法,过于细致。(7) 年度研究计划要细化具体。我评审的一份标书有一份年度研究计划每年只有一句话。例如 2014 年研究计划:整理 1-2 篇 SCI 论文。这种年度计划要不得。


其他小的方面:(1) 参加人员,有的参加人员只有 2 个硕士生。有的青年基金参加人员写上 10 个人,其中 4 个都是发表了 N 多牛文章的高级职称人物,在项目中承担重要的科研任务。而申请人只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博士讲师。(2) 攀附大牛,有的写道申请人师从 A 院士,且在 B 院士试验室合作交流,此外,试验室还和 C、D、E 等大牛或院士有密切联系,可及时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3) 发表的论文,主持人 5 年内未发表一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文章。有人总是说要不要看申请人发表的文章,我说当然要看。有人说不能以发表的文章来作为评判标准,我说为什么不能?你不要指望一个连一篇像样文章都发不出来的人能写出像样的标书来。就算一个人的标书写的天花乱坠,惊天地泣鬼神,如果他在此 5 年内没有发表过一篇像样的文章,项目给他也绝对是浪费纳税人的钱,肯定完成不了。有人又要举袁隆平的例子来批评我了,我恳请大家客观一点,袁隆平院士有没有 5 年内一篇文章都没发表?(4) 依托单位,这是个有利有弊的东西。如果你标书好,工作基础好,依托单位好就是正强化。如果你标书差,工作基础差,你在一个好的依托单位只会令人更加瞧不起。相反,如果你标书好,工作基础好,依托单位差,我会认为你很有前途,有照顾你的相反。相反,如果你标书差,工作基础差,依托单位也差,那么我肯定认为项目给你完全是浪费纳税人的钱。


所以,不要偏激的认为是因为你发表的文章差,依托单位差而被枪毙掉的。是因为从标书到依托单位,到工作基础,你就从来没比人家好过。不要问凭啥让中科院,985 学校通过率高,人家没两把刷子能进中科院,985 学校?好单位的差人也有,但是比率肯定要低,这是不争的事实。总之,标书评审是一个综合考虑的结果。肯定不会仅仅因为你没发表好文章,或者依托单位差而枪毙你,是因为你别的地方也不突出。要想胜出,只有尽量每一点都比你的对手强才更具竞争力。


评审人二


首先申明,本人不是大牛,大腕,只想把自己的感受呈现给大家。欢迎理性讨论,拒绝语言暴力;所有谩骂攻讦均原物奉还,谢绝人肉搜索和跨省追捕。虽然近几年都函审自然科学基金,但都只有几项,今年是最多的,达到了 15 项(14 项面上,一项青年),估计是新成立的医学科学部的缘故。这是一项很费时的工作,除去首末页,正反面打印也有 180 多页(请不要责怪我不环保,眼睛不好使,盯着屏幕时间一长就“内牛满面”了)。审完后有一些感想,与站友们分享。和许多站友一样,我也有过焚膏继晷、悬梁刺股准备标书的经历,对于申请人为标书付出的心血感同身受;而且今年我也申请了项目,一样在等待最后的“宣判”。N 年以前,我的一份标书被毙,两个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对我影响极大,其中一个建议不予资助,意见总共只有二十余字,没有任何具体内容;另一个专家给了 B,列出了标书中的一些不足,意见非常中肯,我获益匪浅。当时我就告诉自己,如果有朝一日能够函审标书,一定要像后一个专家一样,真正为标书负责,即使毙掉,也要让申请人明白具体的理由。因此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是认真地对待每一份标书的,除了特别差的几份,其他标书我至少要精读两遍。在阅读过程中,我还会查阅 PubMed 和万方,就每一标书选择直接相关的文献阅读,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我的评审意见最短的 300 字,最长的 900 余字,都有具体的指向。我的评审建议:15 份标书中,2 份 A(优先资助),4 份 B(可资助,其中两份建议一年期小额探索资助),9 份 C(不资助)。


总的而言,我的评审标准还是比较宽松的。


致命伤:1. 标书撰写不认真:其中一份标书立项依据只有 600 余字,而且内容空泛;研究内容更过分,只有六句话,技术方案不分没有任何技术路线的细节。另外一份错别字连篇,严重影响阅读,仅基本信息一页就有 8、9 个错误,其中摘要中有 5 个错别字。这样的标书显然是应付科管部门的,评审也比较省事,只看一遍,斩立决。2. 题目和研究内容不相符:毙掉的标书中好几篇是“XXXX 机制研究”,但是通篇没有涉及机制研究的内容。机制研究不是做几个 PCR,测定几个序列就能解决的,没有详尽的体内外的功能实验,怎敢妄谈机制?此外还有两份“我国 XXXX 研究”,申请人尽管在三甲医院,可是没有见到与国内同行合作的内容,以一家医院的数据何谈“我国”?3. 去年曾审过的一份标书,我提过几点意见,建议不予资助,今年这份标书几乎未作任何修改又回到了我手中(甚至没有添加该领域一年来的新进展),理所当然地毙掉。你不尊重我的劳动,我又怎么会尊重你的?4. 对相关领域的进展掌握不充分,或者为了凸显原创性,刻意忽略相关文献。有一份标书,第一次读完以后感觉比较好,有一定的工作基础,而且技术方案设计很好。随后在 PubMed 上搜索文献,发现一年前国外已经有实验室发表了这方面的论文,无奈只好忍痛割爱。5. 自我重复:有一份标书,申请人有很好的基础,发表了相关的 SCI 文章,但是拜读其文章后发现,标书只是其已发表文章的重复,没有体现出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其他问题:1. 立项依据:这个怎么写,见仁见智。有一份标书的立项依据洋洋洒洒近万字,虽说写得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但是有很多内容与所申请课题关系不大,完全可以忽略。我觉得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要凝练出具体的科学问题或假说。2. 创新和特色:由于基金委强调创新,所以申请人也就想方设法突出这一点。其实 NSFC 每年资助那么多项目,有 5% 真正是创新的就相当不错了。我审的标书大部分创新点是“首次在 XXX 中用 XXX 研究 XXX”,窃以为这已经不是创新了。所以我不太关注这一点。我关注的是标书是否提出明确的科学问题或假说,并围绕这个科学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来回答。遗憾的是,大部分标书都没有做到这一点。3. 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有的标书把两者混为一谈。我的理解是研究内容是“做什么”,不需要特别详细,而技术方案是“怎么做”,要尽量详实,能够实现研究内容。有的标书为了体现先进性,把一些新的热门技术加上,其实这些技术未必是实现其目的的最佳手段,失分不少。4. 工作基础:这指的是与申请相关的基础。有的标书把不相关的内容(主要是 SCI 论文)生拉硬扯放进来,感觉很不好。有的还把 SCI 论文的 IF 因子注上,更是不合我的胃口;都是这个领域的,知道每个杂志几斤几两,弄这个就是画蛇添足了。我不是唯 SCI 论者,一个我评议为“优先资助”的标书就没有 SCI 论文,但是申请人有一些很好的中文文章,标书写得很好,针对临床中的一个具体问题,设计实验予以解答,这就足够了。5. 研究团队:我一般对于研究团队一项只是浏览,但是其中一份标书的团队 9 个人里面,有 8 个是副高以上职称,而且都安排了 9 个月以上的实验,其中三个更是临床科室的科主任,主任医师,负责分子生物学实验!全世界都知道自然基金干活的是研究生和年轻人,换做是你,你愿意相信这个研究团队吗?


建议:1.NSFC 虽然是 Peer Review,但和文章投稿不同的,这是一锤子买卖,申请人没有申辩的机会。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标书,写的时候要换位思考“我这么写能不能说服函审人?”2. 关于立项依据部分的撰写,现在的很多标书这一部分概括起来就像是八股文:“通过 XXX,阐述 XXX 机制,揭示 XXX 规律,建立 XXX 体系,为 XXX 提供依据”。我个人很不喜欢这样的语调,这样的表述太虚了;很多标书动辄就“XXX 机制研究”,至少我觉得任何“机制研究”都是很大很大很大的课题,真的能搞清楚一个机制,那都是 CNS 的文章。我觉得这一部分的撰写方式最好是假说驱动(hypothesis driven)的,根据现有国内外进展和自身工作基础,提出明确的假说或科学问题,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问题不需要很大,但一定要具体。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偏好,别的专家可能不这么认为,这一点仅供参考。3. 技术路线一定要为科学问题服务,不要什么热就上什么,流行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4. 标书一定要请别人看一下,如同事、同学等(最好专业不要太相近),他们可以客串函审专家,给你挑刺。如果你的标书能让专业不太相近的人看懂,看出价值,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以上内容是完成基金评审任务后有感而发,如有不妥,敬请包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