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四大诱因 避免孩子轻生

 tuzididie 2016-01-27

3月24日,邯郸16岁少年因学习压力大跳楼身亡;3月30日,杭州11岁女孩因被“叫家长”,跳楼身亡;4月7日,扬州11岁男孩因作业未完成被老师批评,自缢身亡……这是一份沉重的黑名单,30多天来,各地中小学生自杀事件频发,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9名中小学生采取自杀行为,其中7人不救身亡。心理专家表示,春季是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高发期。因此,目前正处于一年中的自杀高发

期。这一特殊时期,学生们还将面临中高考临近的压力,为此本刊特邀资深学者、心理专家、教育专家为您解读,什么原因会导致孩

子轻生?父母的哪些做法能挽救一颗向死而生的心?

新闻背景

7名身亡学生4名因学习压力大轻生

2015年3月24日,邯郸磁县住宅区内,一名年仅16岁的少年自16楼家中自行跳下,当场身亡。其生前和父母最后的对话是大吵一架,争执原因是这名少年学习压力大、家长管教太严;

2015年4月7日,江苏扬州一名11岁男孩因未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当天放学回家后,他在厨房缢亡。还是小学生的他,QQ空间的最后一条状态停留在4月6日上午,“学习太累,上学太累,活着太累”……

30多天来,仅媒体报道,广东、江苏、四川、河北等地先后有9名中小学生轻生,其中7人不救身亡。这7名身亡的中小学生中,有4人因为学习压力大才走向极端。其他采取轻生行为的5人中,一名17岁女生因同学嘲笑而于家中跳楼身亡;一名17岁男生因在教室偷窃行为被发现,且监控视频被曝光于学校跳楼,后抢救无效身亡;1名10岁男孩因母爱缺失服毒自杀,后抢救及时脱离生命危险;此外还有两名中学生轻生,轻生原因不明。

数据

中小学阶段初中自杀率最高

频频出现的中小学生轻生事件刺痛人心,每经报道总会引发父母们的担忧,现在的孩子真的变脆弱了?多少孩子会有这样的想法?

2014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以下简称“蓝皮书”)中曾指出,中小学生自杀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现象。根据搜集的2013年全年79例中小学生自杀案例分析,中小学阶段自杀率最高为初中,男生自杀现象更为突出,比例高于女生。

2013年,12355南京青少年综合服务台对90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4%的中小学生表示面临逆境时经常存有自杀的念头,偶尔有自杀念头的占到了35%。

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5年9月的一项全国性调查也显示,约有9%的中小学生对生活感到绝望,产生过自杀的念头。

解读

春季是自杀高发期父母多警惕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郜广存分析,这些令人痛心的案例中,学习压力大是导致学生轻生的主要原因,而遭遇问题不会倾诉、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他们走极端的重要原因。“病树前头万木春,两相对比,心情低落的人更容易伤心。”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钱永霞则表示,近期中小学生轻生事例频发,和春季不仅是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的高发期,也是自杀高发期有关。“春光明媚时,越看春光美好,心理抑郁的人越会发现自己的悲,当自己不能生发出这种勃勃生机时,会愈发伤心、感觉受挫、情绪低落。”钱永霞表示,除了对比强烈之外,春暖之时气候变化明显,身体的变化会对心理较弱的人也产生影响。因此,有些人会因为天气变化而情绪起伏较大,进入心理灰暗期。

探究

四大诱因最易导致孩子轻生

原本该“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孩子,为何会轻生?蓝皮书中指出,压力主导型自杀在中国中小学生的自杀中占绝大多数,其中“师生冲突”、“家庭冲突”、“学业压力”和“相约自杀”是中小学生轻生的四大诱因。

其中,第一诱因为“师生冲突”。2013年的79例自杀案例中,由师生冲突引发的自杀有14例,占比最高。报告分析,这一冲突与“成绩指标”有关,教师的压力传导至学生,使他们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第二诱因则是“家庭冲突”。其首要因素就是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第三大诱因是“学业压力”。因为最典型的学生自杀就是长期学习压力导致的瞬间崩溃。

最后一类是“相约自杀”。报告分析,对死亡的无知、生死界限的模糊是中小学生自杀的另一种类型。生命教育的缺失让他们不了解死亡、不惧怕死亡、崇拜“穿越”,甚至将死亡当做逃避困难和压力的最好方式。

名家表态

●专家简介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知名教育专家。

别把分数上升到生命高度

孙云晓表示,学习压力是导致孩子自杀的主要原因。然而学习压力不是一个简单的学习成绩的问题,而是反映了社会观念的问题。孩子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是人们把对社会的盲目恐慌压到了孩子头上,因此,转变两种观念尤为重要。

●转变人才观念:拥有健康人格的就是人才

孙云晓表示,我们首先要转变人才观念,只要拥有健康人格的人,都应该称得上人才。因为只有让孩子拥有了健康的人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将来孩子才能在社会上幸福地生存。

人才观念转变了,教育观念就能改变,不一定非要上名牌大学、进大公司才能成为人才,创业式的就业也算是人才,自己开一个花店也算是人才。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服务行业体系,任何一个人只要拥有健康的人格,都能在社会的任何一个位置上找到幸福和乐趣。

●转变成功的观念:孩子拥有幸福感,就是成功

其次,我们要转变成功的观念。现代社会,大部分家长、教师喜欢将具有“高学历”或“高职称”、具有一定权力和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威望等视为“成功”。那么在上学阶段,就要努力不惜一切取得好成绩,上名牌大学,进而获得“高学历”或“高职称”等。这样,对这部分家长和教师来说,好的成绩几乎等于孩子的成功。

但家长们可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选择是否适合自己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如果不适合,孩子将怎样达到家长所选择的“成功”?如果达不到,他如何能感到人生幸福?心理学研究显示:最好的学习,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的学习,孩子最容易发展好,而最糟的学习是竞争需要的学习,学习成效最不好。

我们提倡以人为本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观,教育不是短跑,是长跑,要想让孩子长期获得幸福,只有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文/本报记者蔡静

《河北青年报》  2015.5.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