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展示儿童写作的“真功夫”

 迎高考学习资料 2016-01-28

有幸参加“泰禾杯海峡两岸好文章”中小学生作文赛小学组终审活动。在审读了数百份入围儿童习作,回顾日常对儿童写作教学领域的关注与思考,我们大致描绘当下儿童写作的发展状况。

送选并入围的都是优质的儿童习作,呈现的突出特质如下:其一,文章内容充实。儿童很自觉地将生活纳入写作表达系统,选材与本次命题“我常对自己说”结合较为紧密。从文章中得见,本次征文儿童基本做到有话写,有生活佐证,有情感依托。可见,海峡两岸的写作教学,在“如何审题”上做得较为扎实,效果也明显。儿童能够依题选材,依题作文,生活见闻成为写作巨大素材库,能随时因需调用。其二,语言表达柔美。可能是入选的作品皆已是优秀的缘故,大部分文章呈现散文化表达倾向,语言精致,表达细腻,让所有评委感叹。在儿童写作中,对语言文字精致化的追求,并能在表达中通过选择、雕琢,最终呈现,这的确是让人赏心悦目的结果,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不得不让人佩服。其三,体裁的多样化。本次征文进入终审的有叙事性文体,也有议论性文体,还有书信,诗歌等。同一命题下以多种文体表达,写作的自由度与文体应用的灵活度在此得以彰显。有参赛儿童还以“给未来的自己写信”“给成长中的自己做总结”等形式创意表达,在这些大胆的尝试展示了作者对写作的认识和现有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征文整体可读性得到提升。其四,正能量的弘扬。毫无例外,本次入选征文都具备正能量。“常对自己说”的话充满自我鞭策,鼓励;包含对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的反思,警醒;文章写作过程与结果都带来自我身体的成长与性灵的提升,写作实现了自育功能,令人倍感欣喜。

同时,整体总览全部入围的作品,也发现儿童写作尚有可以研究的领域,大有可发展的空间。

首先,让人耳目一新的个性化表达创意还未被激活。也许是在征文活动中求稳、求全的缘故,很多习作呈现出创意的平庸化,未能给人带来视觉冲击力,更无法引发阅读时思维参与的惊与喜。表达时循规蹈矩,结构的平面推进,构思的落入俗套,这些都带来阅读征文时的困乏感。此类问题也成为今后写作教学中最为关注且亟待攻关的研究重点。例如,有一文章小作者将“常对自己说的话”设定为要做“中国好哥哥”,内容直面家中增添小弟弟后带来的变化,写出自己应对变化需要做出的调整,让所有评委在忍俊不禁的同时集体为其点赞。文章的创意是征服读者的第一要素。

其次,童真童趣的缺乏是让人忧心忡忡。大多数征文反应的儿童生活都是“类成人化”的,儿童思维都是“亲成人化”的,儿童表达意识都处于“迈向成人化”的进程中。真正反映出独属于儿童世界的童年生活,童言话语,童心创意,童化思想,显得极其稀缺。其实“常对自己说”这一话题,就是鼓励儿童反观自我生活,回到童年世界,畅游思想妙境,和自己心灵对话,梳理自己生活感受的命题,不需要“代圣人立言”,更不需要“学说大人话”。征文参赛中特别保有童真的作品尤为吸引人。例如,有一小作者创作了一首自由自在的童诗。语言诙谐,带有时尚气息,大有流行歌曲中的词风,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活泼洒脱,也表达了面对成长的困扰。相对于暮气沉沉的作品,此文一时间成为评委关注、热议的佳作。

最后,写作的功能性有待加强。征文写作不能为了取悦评委。“表决心”“做检讨”“写保证”一类的写作思路要尽快摈弃。要让文章写就后,真正具备交际交往的功能,做到“写了有用”。本次征文中,不少作品未体现出较为明晰的功能性。例如,写作对象不明确。“常对自己说”的文章究竟写给谁看?要知道“读者指定”会带来话语表达的特殊性,新鲜感,这正是阅读的趣味依存。又如,用什么样的文体表达更为贴切?其实,文体的适切性,规范性,正是文章阅读时的一大亮点。我们发现不少“童诗”仅仅是断句排列,毫无意识地分行组合,缺乏童诗应有的童年话语情趣,童年意象观照,童年心灵折射。再如,最为凸显的是文章写后,可以用来做什么?这是功能性缺失的关键要素。“常对自己说”的征文,写下后可以是成长的印记,也可以成为与人交流的平台,甚至是向未来的自己发出的呼唤,进行的沟通对话。绝不能停留在“事件+教训+反思”的类似“检讨书”的狭隘写作格局内。

总之,本次征文展示了海峡两岸儿童写作此时此刻的“真功夫”,有喜有忧,给写作教学研究者与一线操作执行人都带来了许多启迪,也给媒体在选择与发表儿童习作上带来更多参考,是对过往写作教学的一次大型的整理与检阅,让我们都从中获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