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425期:知不知不知

 昵称13526324 2016-01-28

425期:知不知不知

谢小庆

(北京语言大学)

2002年2月12日,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拉姆斯菲尔德(Rumsfeld)在记者招待会上谈到伊拉克是否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时候,说了这一段好像绕口令一样的话

我们知道,我们“知知”:存在一些我们知道自己知道的东西;我们“知不知”:我们知道一些事情我们尚不知道。此外,还有一些事情属于我们“不知不知”:一些我们不知道自己实际上并不知道的东西(As we know, there are known knowns; there are things we know weknow. We also know there are known unknowns; that is to say we know there aresome things we do not know. But there are also unknown unknowns -- the ones wedon't know we don't know)。

这段话,曾经遭到广泛的诟病,一些人认为他是在为美国的伊拉克政策进行的强词夺理的辩护。如果抛开伊拉克问题,拉姆斯菲尔德的这段话实际上包含着非常重要的现代意识。

这段话并非拉姆斯菲尔德的创造,而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Space Administration,简称NASA,或“纳萨”)在开展航天探索工作中长期坚持的基本理念。在拉姆斯菲尔德自己的回忆录中,曾记录了NASA局长威廉·格拉汉姆(William Graham)对这一重要理念的阐述。或许与拉姆斯菲尔德的影响有关,这一理念也影响了许多美国国防部的高级官员。实际上,就在拉姆斯菲尔德讲出这番话的前几天,在NASA工作的航天科学家]柯克·波恩(Kirk Borne)还曾在一次有关美国国土安全的会议上阐述过这一重要的国家安全思想。

在美国航空航天局所从事的空间探索工作中,往往需要面对种种复杂的、未知的和不确定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会对航天器和航天设施造成损害,而且可能危及公共安全、自然环境和人身健康。NASA将这些可能造成损害的风险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知不知(knownunknowns)”的风险,就是“你所知道的风险”,例如,天气的突然变化,小行星的碰撞,太阳磁暴的干扰,航天器零件的质量问题,等等。这些属于我们曾经遇到过的风险。尽管无法控制,也常常不知道准确的发生概率,但这类风险属于可以合理预期的风险,属于可以根据以往经验和历史记录进行预期和防范的风险。

第二类是“不知不知(unknownunknowns)”的风险,就是“你所不知道的风险”,例如,与外星人的遭遇,落入“黑洞”,落入“虫洞”,等等。这些属于我们从未遇到过的风险,属于我们无法合理预期的风险。关于这类风险,没有以往经验和历史记录可以参考。

“金属疲劳”曾经属于航空航天领域中一种“不知不知”的风险。在经历了多次航空航天灾难之后,通过对导致灾难原因的深入研究,人类才逐渐发现了“金属疲劳”的问题。今天,“金属疲劳”已经从“不知不知”的风险变为“知不知”的风险。

这种关于“不知不知”理念的影响并不限于航空航天领域,今天实际上已经成为项目管理和计划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念。上世纪中叶,对于一家机械打字机生产厂家的老板来说,他所“知不知”的风险因素包括其他同类厂家的竞争,新崛起厂家挤压自己的市场份额,能源、原材料、运输、广告价格的上涨,等等,甚至还可以包括战争、地震、龙卷风等风险。那时,他所“不知不知”的风险因素则是后来个人计算机的出现。实际上,机械打字机厂家最后覆灭于他当时所“不知不知”的个人计算机。

不仅在企业管理领域存在着风险评估问题,在个人的人生选择和财务投资中同样存在风险评估的问题。因此,“知不知”和“不知不知”是许多企业管理和人生智慧书籍中讨论的重要话题。无论是对于股市的管理层还是个人投资者,关于融资和杠杆的“恐慌出逃”,关于“熔断”的“磁吸效应”,都曾经属于“不知不知”的风险。

进入21世纪以后,新世纪的快速变化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常常需要面对那些“不知不知”的风险。面对“知不知”的风险,我们需要借助以往经验,我们需要基于以往经验之上的逻辑推理能力。面对“不知不知”的风险,我们并没有以往经验可以参照,也无法借助逻辑推理来进行预测,我们需要靠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也翻译为“批判性思维”)来面对,需要凭借我们的创造性发挥。

今天,当我们面对种种复杂、艰难的选择时,我们需要进行审辩式论证(critical argument)。在审辩式论证领域,今天影响最大的论证模型是“图尔敏模型”。科学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图尔敏(Stephen Toulmin,1922-2009)对始于亚里士多德的以“三段论”为代表的逻辑学体系进行了反思,对罗素和怀特海(Alfred Whitehead)所进行的逻辑学数学化的努力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不同于形式逻辑(formal logic)的非形式(informal)逻辑。图尔敏将之称为“工作(working)逻辑”、 “实践(practical)逻辑”或“实质(substantial)逻辑”。

图尔敏1982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作为一个企业的总会计师(accountants),最重要的能力是逻辑推理能力。但是,作为一个企业的总裁或“业务规划师”(business planners),所需要的则不仅是逻辑推理能力,还需要审辩式思维。会计师将过去一年中公司的所有工作都整合到账务报表中,他需要确保该报表的内容是完整的和无矛盾的,并进而告诉我们在这一年里公司运作得怎么样;总裁则需要思考和评估公司在下一年开展工作的可能方向,并力图确定一个恰当的方向,以便能合理而均衡地顾及公司的业务需求、发展目标和未来愿景。一方面,任何一个蓬勃发展的公司都需要一个很好的总会计师,没有对过去一年的清晰完整了解,不可能制定出下一年的恰当规划。一个“在形式上充分的”(formally adequate)关于过去一年的账务报表是我们制定“成功有效的”(functionally successful)未来规划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一个很好的会计师,却可能是很差的老板。用一句美国谚语来说就是:“好的建言者却是差的执行者”。会计师可以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状况作出严格符合形式逻辑的描述,但公司的未来规划和决策(decision)还要涉及诸多与“优先性”(priority)有关的实质性的、功能性的非形式考虑,还需要对多种“合理的”方案进行比较和权衡。

图尔敏指出,不仅商学院的学生需要具有面对“不知不知”的审辩式思维,法学院,医学院,科学学科的学生都需要学习超越形式推理(formal reasoning)的“实践推理”(practical reasoning),都需要学习怎样为一个商业计划、一个司法裁决、一个医疗方案、一个科学假说进行辩护。在这种辩护中,需要包括问题背景,环境条件,程序规则,论证方法,评价标准,关联度(relevant)等多方面的“现实考虑”(practical implication)。

“形式推理”和“实践推理”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会计师和总裁之间的关系。在对实际论证过程进行评价时,“形式推理”的角色如同会计师:能够正确地对影响过去业绩的种种因素做出合理的分析。这是一种“回头看”(retrospective)的思维方式;“实践推理”的角色则如同总裁,他不仅能够读懂公司的账务状况报表,还需要对未来的各种目标进行评估和选择,还需要“向前看”(prospective)。可以参看本公众号第364期《与总会计师相比,总裁需要什么不同的能力?》)

美国航空航天局关于风险评估的“知不知”和“不知不知”的分类框架中,我们可以说,面对“知不知”的风险,需要展开分析性逻辑推理;面对“不知不知”的风险,则需要展开创造性的审辩式思维。

一个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会对“不知不知”保持理解和警觉。因此,他会“不懈质疑”;因此,他会“包容异见”。何谓审辩式思维?答曰:知不知不知也。



实际上,已经有许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指出,在“知知”、“知不知”和“不知不知”三种情况之外,还有第4种情况:“不知知(unknown known)”。由于受到自身成见、偏见、偏好(preference)和情绪的影响,一些本来我们明明知道的东西,我们也会“视而不见”。本来,我们知道萨达姆和阿萨德在抑制伊斯兰极端势力和基地组织方面的作用,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对历史经验的分析预测到萨达姆和阿萨德政权垮掉后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失控局面,但是,我们的成见使我们对这些“已知”的东西视而不见。

图尔敏还对究竟“知道”是什么意思进行了深入的语义分析。当一个人说“我知道广东队会赢”的时候,他所说的“知道“包含着双重的含义,既包含关于“广东队是否具备取胜实力”的事实判断,也包含“我对广东队是否有信心”的态度陈述。进而,图尔敏触及了庄子所曾经思考的问题:“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探讨了不同的人之间进行沟通的可能性问题。从这些思考出发,图尔敏指出了“形式推理”在面对复杂实际问题时的无力。

这些,都是未来审辩式思维研究中非常有趣和有意义的问题。

拉姆斯菲尔德将其自传命名为《已知和未知:回忆录(Known and Unknown: AMemoir)》。2013年一部由 Errol Morris制作的拉姆斯菲尔德的传记纪录片的名字是《不知知(The Unknown Known)》。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