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1月14日晚讲课资料整理

 昵称29338477 2016-01-31

今天咱们还得讲麻黄类方剂,这类方剂有20多个,多数是伤寒杂病论上的方子,也有隋唐时期的方子,这些也归为经方,方证较明确,都是好方子。因为太多了,咱们就学习常用的几个就可以了。

一部《伤寒杂病论》你看得有多少丰富的内容啊,我们讲了三天,仅仅这么一点,还早着呢!就是把所有方剂理一遍,后边还有合方,看黄师的处方,你就会发现有许多经方的合方,有的合方也有它的方证,并不是随随便便合在一起,有两个经方合方,也有三、四个的合方。还有体质的合体,单一体质的人一般不多见,像李逵、林黛玉这样典型的体质少见,舌象、脉象与药的结合,“桂枝舌”“半夏线”“附子脉”等等内容。

今天下午有空闲时间,把搜集到的资料都搞得差不多了,应该会快一点,今天把麻黄讲完,讲完了你对麻黄体质,麻黄类方就会有所掌握,祝大家都进步!

昨晚讲麻黄加术、越婢加术有点乱,重新理一下,鉴别一下。

麻黄加术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白术)有桂枝,麻桂同用,方证偏寒,多见恶寒、无汗而不口渴,用来治疗麻黄汤见关节肿痛、肌肉酸重、浮肿者。

越婢加术汤(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白术)无桂枝,有石膏,麻黄石膏同用,方证偏热,多见发热恶风、汗出而口渴。 大剂量麻黄与石膏的配合,可能使麻黄的发汗作用得到抑制,从而充分发挥其镇痛利尿的作用。

一温一凉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记载: “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越婢加术汤主之。”慢性肾炎最常出现面目及周身浮肿,小便不利,脉浮,口不渴或脉沉,口渴等症,辨证当为表邪实而里饮盛,为越婢加术汤的适应证。

冯世纶老师说:本方适证应用,不但能改善临床症状,且能消除尿蛋白,改善肾功能,且不可视药味少,药平淡而妄加药味、药量,画蛇添足。但如咳嗽、咽痛明显者,可加杏仁、桔梗、半夏等;尿血者,可加白茅根、阿胶、生地黄炭等,有是证,用是方,经方之旨也。又病不论长久、冬夏、春秋,皆可出现外邪实于表,内饮盛于里之证,治当解表利水祛邪为务,且不可过早用补,闭门留寇。

我又补充了一下,越婢加术汤的内容。

甘草麻黄汤

二十五 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表实证治剂,有发汗行水的作用。

【方证要点】恶寒无汗,一身及面目浮肿,尤以腰以上为甚。上述为甘草麻黄汤主症,但须兼有皮肤干燥,不喜冷性饮食,或不欲饮水,舌苔淡白而薄,或无苔而润,小便清白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炙甘草10麻黄20

【胡老点拨】本方是麻黄汤去桂枝、杏仁,增麻黄、甘草的用量而成,其功能虽也是发汗解表,但无桂枝则不治身疼,无杏仁则治喘的作用亦比较减弱。故本方主要作用在解表行水,而治水湿有表邪者。凡浮肿症有表实证、里热不明显者可选用本方。在临床单用本方机会较少,但以本方加减的方却是很多的。

【适证加减】头痛,精神萎靡,手足逆冷者,加制附子、川芎。

【体质特征】麻黄汤体质。

【适用疾病】以浮肿为特征的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以喘息为主症者,如支气管哮喘。

【注意事项】大剂量运用麻黄可致汗多亡阳,也可引起心悸及失眠等兴奋症状,尤其老人、虚人不可轻易使用。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表实里热证治剂,有解表、清热、祛湿的作用。

【方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或身目发黄,或身痒而痛。以上为本方主症,但须兼有皮肤干燥,小便黄,或小便不利,或眼睑浮肿,舌质红、苔薄黄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麻黄10克,连翘10克,杏仁15克,赤小豆30克,桑白皮15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

【方药巧记】麻黄连翘赤小豆,姜老找杏白皮凑。联想:麻黄连翘赤小豆,姜甘枣杏白皮。

【胡老点拨】本方是麻黄汤去桂枝加姜枣发表,而且安胃,复以桑白皮、连翘、赤小豆清热并亦祛湿,故治表实无汗、瘀热在里而发黄者。方中生梓白皮苦寒清热,今无,可用茵陈或桑白皮代替。黄疸初作,若表实无汗形似伤寒者,宜本方;若表虚汗出形似中风者,宜桂枝加黄芪汤;但表证已罢,当依证选用适方治之。又本方对皮肤湿疹、痛痒,适证应用也多有良效。

【适证加减】黄疸者,用茵陈代替生梓白皮;皮肤湿疹、痛痒者,用桑白皮代替生梓白皮。

【体质特征】麻黄汤体质。

【适用疾病】以皮肤瘙痒、水疱、糜烂、渗出等为特征的皮肤科疾病。如荨麻疹、急性湿疹、红皮病、脂溢性皮炎、寻常性痤疮、水痘、玫瑰糠疹、病毒性疱疹、过敏性皮炎、汗腺闭塞证、皮肤瘙痒症、狐臭等。湿热黄疸、小便不利者,见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膜水、术后黄疸、胰头癌、妊娠期黄疸等。

【药理研究】具有保肝、抗炎、抑菌等作用。

【注意事项】黄疸没有发热无汗之表证者忌用,有里寒者亦忌用。

郝万山讲伤寒杂病论里有个小故事,有趣,我找一下,就说的这个方子。

“1976年,唐山地震前夕,当然我们那个时候,并不知道 7月份要发生地震了,我们那个时候是 4月份吧,我和刘渡舟老师带着我们 74级的同学,75级的同学到唐山地区开门办学,那里在唐山地区的抚宁县,然后呢,有一个同学得的是荨麻疹。荨麻疹我们现在好多人都读荨(xún)麻疹,所以现在国家规定的读音呢,后来我就问国家的管理语言机构,我说这个字应该读荨(qián)麻疹,你们为什么改成荨(xún)麻疹?他们说了一句话,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了。这个字原来应当读成荨(qián)麻疹,可是现在你听我们医生都读荨(xún)麻疹,而且病人也都读荨(xún)麻疹,那么既然这么多人都来走这条路,所以我们就规定读荨(xún)麻疹是对的,读荨(qián)麻疹倒有点心虚了。我们这个同学得的是荨麻疹,每天晚上痒得一夜一夜睡不着觉,开始找我看,我就用一般的凉血的、燥湿的、袪风的、止痒的,吃了三天药,这小伙子还是一夜一夜睡不着觉,到了晚上就痒。因为我和刘老师住一个房间,然后这个小伙子又去找我了,说老师,吃了您三付药了还是不好。我说让老师给看看。让刘老师给他摸脉,刘老师给他摸脉,摸完脉之后问我说,你说这是什么脉象呀?我说,这小伙子瘦,这个脉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他说,什么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你说它是不是浮脉?我说老师,他没得感冒,能说他是浮脉吗?脉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他说,没有得感冒就没有浮脉了?这个小伙子什么地方痒呀?我说皮肤痒呀。他说皮肤是表还是里呀。我说皮肤当然是表啊,不是里啊。既然皮肤痒这是表,你承认,脉又轻取既得,当然是表证呀。我说老师这是表证呀?他说是呀。我说,那怎么办呀?表证就该发汗啊。我说这个病要发汗呀?他说是啊。我说那用什么方子呀?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的方子,湿热在表。好,开了麻黄连轺(yáo)赤小豆汤以后,我写方子问老师药量,你把药拿过来之后,白天不用吃的,每天晚上临睡觉之前,你吃上之后多喝一点热水,盖上被子发汗,连发三天汗。治荨麻疹我还没有采取这种方法。连发了三天汗,这小伙子荨麻疹不起了,那个地方洗澡也困难,后来我发现他身上脱了好多屑,荨麻疹就好了。

有一天,协和医院的一个我们中医学院的毕业生给我打电话说郝老师,我们儿科住着一个小儿肾炎的病人,这个化验的尿的指标总是不能改善,时间也比较长,我们用西医的手段,似乎看不到很快见效的希望,能不能找中医来看看。我说你们协和医院咱们祝老就是你们医院的啊,他说祝老现在在日本。我说你们想找谁看。他说我们想找刘老师看看。那我就陪着刘老去了。孩子呢,头面水肿,尿的化验很糟糕。老师摸脉,摸完了,我也摸,老师问我什么脉。我说,他的脉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他说轻取既得,就是浮脉。我说老师,浮脉怎么办?浮脉发汗呀。我说他没有感冒呀。他说你看看他,头面肿,脉轻取既得,头面不是表吗,上半身肿者发其汗嘛,浮又肿。我说老师用什么方子?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啊。我说发几天汗?他那个时间发长点,发七天汗。你看,这个人发七天汗。后来,我听协和医院的大夫给我打电话说,从发了这七天汗以后,这个孩子头面水肿逐渐逐渐消了,那么化验呢,也逐渐逐渐改善了。

我记得十几年前,我在中医学院院里走着,突然来了一个女孩,很年轻也很漂亮走过来说,十郝大夫,你还认识我吗?我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你呀。她说你忘了,我就是在协和医院住院的那个得肾炎的那个小孩,那个时候脸肿得我根本就不认识,是那个样子,我怎么也不可能和她现在那种苗条的漂亮的身材联合起来。我说我怎么记得住呢。她说您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你和刘教授,我现在在中医学院参加一个培训班,我总是想拜访你们两个,结果在马路上就碰到了。我说你现在怎么样呀?她说从那回好了之后,我的肾就一直没有再犯过了,现在我在中国银行工作。你看,这就是作为一个转机。

又过了一些日子,地坛医院我的同学给我打电话说,我们这里有一个黄疸的病人,已经好几个月了,黄疸不能退。按说不应当这么长时间。我说你想怎么办呀?他说要请刘老来看一看,那我就跟着刘老就去了。这个病人是阳黄,急性黄疸性肝炎,又是大夏天,敞着胸,那个黄的颜色,鲜黄如橘子色,你只要看上一次你会终生不忘,那种黄就是黄如蜡染。对于一个传染病我总是胆怯。刘老师说你摸摸脉,摸摸脉。我就大着胆子摸摸脉。膜完脉了,回到医生办公室,老师说脉怎么样啊。我说这脉有点浮,那脉浮怎么办呀?我说他现在是黄疸性肝炎,湿热在里,没有表证,你说他身上痒不痒呀。我说他身上痒。他说身痒、脉浮,这就是表证,我想他是黄疸性肝炎,胆盐沉积在皮肤,刺激那个神经末梢,他当然身上痒了。可老师就把这种身上痒就把这种脉浮当作了表证来看待。那么我说老师怎么治疗?他说你会治疗啊。我说我会了,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老师说,啊,这才学会,所以我学会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用三遍,老师经常说,你的悟性够差的。其实这么个人,也就是用这张方子发了 7天汗,从此黄疸指数一天比一天低,一天比一天低。当时那个病人是北京园林局的一个干部,据说这个人前几年还在世。所以脉浮主表在临床上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我们不要认为只是感冒才叫表。皮肤病、皮肤的过敏、身上瘙痒,甚至包括一些牛皮癣,我们都可以,只要脉浮,都可以用解表的方法来治疗。所以脉浮主表是泛指表证而言,并不能够限定在它就是太阳表证。光是脉浮,那可能是太阳表证。它是表证,它都是脉浮的。所以要想诊断为太阳表证比较有第二个症状,头项强痛……”

郝万山老师好像有点絮叨,但从这三个小故事你对这个方就有了印象,说不定可能碰上这样的病号,你就会用了。这也是掌握方证的巧门吧,象那天说的香连丸,应该都记住了它的方证吧。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汤)

外邪内热治剂,有解表、清热、平喘的作用。

【方证要点】汗出而喘、口干、烦满而不恶风寒。上述症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兼有喜冷饮,皮肤湿润,扪之不灼手,面色红润,体温或升或降,胸闷,舌红唇燥、苔薄腻较干,脉滑数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生麻黄15克,杏仁15克,生甘草10克,生石膏30克。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胡老点拨】麻黄伍桂枝攻表邪而发汗,伍石膏清里热,故反治汗出。今于麻黄汤去桂枝,倍用麻黄,增量甘草而加石膏,故治汗出有热,喘而急迫者。本方所治的汗出,纯属里热熏蒸所致,其特点是,汗出黏稠量多而臭味重,与桂枝汤证的自汗淡薄量少而臭味轻者有别。喘而汗出,身无大热,为本方应用的主证。气管炎、肺炎、哮喘等常见本方证。但并非是这些病的特效药,中医治病在辨证、辨方证,用非其证,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适证加减】肺部感染者,加连翘、黄芩、山栀;大便不通,舌苔厚者,加大黄;腹胀者,加枳实、厚朴;咽痛痰黏者,加桔梗、半夏。

【体质特征】大多身体状况较好,皮肤大多比较粗糙,面部或眼睑可见轻度浮肿貌。口渴,不恶寒,或恶热喜冷饮,其人多痰液,鼻涕黏稠,口干口苦等。

【适用疾病】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麻疹性肺炎、小支气管肺炎、流行性感冒、急性肾炎、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玫瑰糖疹、声带消肿、鼻窦炎、鼻塞、鼻咽管不通、中耳炎。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泪囊炎、遗尿等。

【药理研究】具有解热、镇静、止咳、平喘、利尿,抗病毒等作用。

【注意事项】无表证之喘者忌用,无里热之喘证更应忌用,心源性咳嗽慎用。


口渴黄痰有汗=麻杏石甘汤

口渴黄痰无汗的=大青龙汤下面看大青龙汤,看是不是这样,对照一下,发那个发烧的图片,发上来我再说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

表实里热治剂,有发汗、利水、除烦的作用。

【方证要点】恶寒发热,不出汗,烦躁,头身疼痛,或身肿重不痛、时轻时重。上述症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首先排除少阴证,同时还须兼有喜冷性饮食,皮肤发热发烫,鼻燥口干,咳喘,或小便不利,舌红苔白或兼黄,脉浮紧或缓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少阴证多表现为恶寒、不发热或微发热、头身痛,或身重绵绵而无时轻时重,其烦躁必兼厥逆,脉多沉微,少有浮缓,并伴有唇淡、面苍白、语声低沉、爪甲青白、精神萎靡、但欲寐等症状。

【组成用法】生麻黄20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杏仁15克,生姜15克,大枣20克,生石膏50克。先煎麻黄20分钟,再入他药

【方药巧记】干妈姓桂拾姜枣。联想:甘麻杏桂石姜枣。

【胡老点拨】本方即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从药物组合看,麻黄、桂枝、杏仁、生姜、甘草、大枣皆辛温发汗,生石膏《神农本草经》记载“味辛,微寒”,配于众辛温发汗药中,全方当是辛凉解表作用。但仲景原意是解太阳表,清阳明里热,并祛在表之水湿。本方为发汗利水的峻剂,宜于阳热证而不宜于阴寒证。若水气而现少阴证者,则宜麻黄附子汤,本方断不可用。重剧的肾炎,肿胀、喘满、小便不利、无汗而烦躁者,本方有捷效。但肾炎,尤其并发腹水时,病人小便不利,续自汗出而烦者,宜越婢加术汤。

【体质特征】大多是体格强健的中青年,肌肉发达,面部有轻度的浮肿貌。发热恶寒,身疼痛,皮肤发热发烫,按之往往干燥而无汗;烦躁;脉轻按即得,按之有力,心肺功能较好。

【适证加减】便秘腹胀,加大黄;咽喉疼痛充血,加连翘。

【适用疾病】病毒性感冒、鼻炎、肺炎、皮肤病、汗腺闭塞症、白癜风、空调病、肾炎、脑炎、风湿病等。

【药理研究】解热、发汗。

【注意事项】年老体弱、产妇、久病大病患者,或心功能不全者,失眠者,高血压、糖尿病者,肺结核者,均不宜使用。误服大青龙汤导致的心悸、多汗、虚脱等,可使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或玉屏风散救治,或饮用甘草红枣生姜红糖浓汤。

以前在群里说过一个发烧半年的病人,用白虎加人参汤后有20多天没发烧,这一段时间又间断发烧,无汗,痰黄粘稠,口干,用大青龙汤,但考虑患者65岁了,长期卧床,没敢用生麻黄,用的蜜麻黄10g,但还是有时发烧,上周改为麻黄5g,这一周来发烧基本控制住了。

葛根汤

表实证治剂,有发汗、解痉、醒酒的作用。

【方药要点】无汗恶风,项背强急,头身腰痛,或大便溏薄。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排除没有喜冷恶热等的内热证、没有不敢服冷性饮食的里寒证和平素消化不良的里虚证,尚须兼有嗜睡、易疲乏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本方主证“项背强急”,实即项肌失和因致痉挛的证候,若此证严重,则致背反张弓,口噤不得语的痉病。

【组成用法】 葛根30克  桂枝10克  芍药10克  生麻黄10克  生甘草5克  生姜15克  大枣20克。

【方药巧记】桂枝加葛根汤加麻黄。

【胡老点拨】本方于桂枝加葛根汤再加麻黄而成。葛根为一清润性的解热药,有解肌及缓解筋脉拘急的作用,尤其有解项背部强急的作用。今于桂枝加葛根汤再加麻廣 故治太阳病发热恶寒、无汗而喘又见项背拘痉者。不过本方的应用,并不限于此。由于葛根汤清凉解肌,而且解毒,故疹痘诸疾于初期见太阳病时,多以本方治之。依据经验,外感咳喘须发汗者,用本方的机会为多。尤其发热无汗而恶寒剧甚者,不问项背拘急与否多属本方证。其他如腰肌劳损,本无表证的明征,与本方治之屡验。

【适证加减】闭经或月经后期、浮肿者,合当归芍药散;腰部冷重、神疲乏力者,合甘姜苓术汤;腹痛及腰腿痛,特别是左少腹按之疼痛,下肢皮肤干燥,舌暗者,合桂枝茯苓丸;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加川芎、辛夷;头面部的疮疖、三叉神经痛、周围性面神经炎、暴聋、头痛等,加大黄、川芎;体格壮实男子的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落枕,加黄连、黄芩;口舌干燥者,加生石膏;咽痛或排痰困难者,加桔梗;关节痛或有痈脓者,加薏苡仁;呕吐者,加半夏;腰腿关节沉重疼痛较甚,加白术、附子,名葛根加术附汤;葛根加术附汤再加茯苓,名葛根加苓术附汤,治葛根加术附汤证而见心动悸、或身体颤抖者。葛根加术附汤方与葛根加苓术附汤方对于腰背拘急而痛尤效,试用于脊髓炎也有良效。

【体质特征】体格壮实,肌肉结实丰满,面色多黝黑或黄暗粗糙而缺乏光泽,嗜睡,易疲劳、咽喉不红等。以从事体力劳动或平素身体强壮的青壮年多见。女性多痤疮、肥胖、月经周期长或闭经。

【适用疾病】感冒、颈椎病、落枕、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脑供血不足、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风、暴聋、中耳炎、化脓性外耳道炎、牙龈炎、牙周脓肿、牙髓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扁桃腺炎、急性传染性结膜炎、虹膜炎、视网膜病变、麦粒肿、甲减、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痤疮、荨麻疹、湿疹、手足口病、不孕症、闭经、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小儿发热、遗尿、外科疖痈。性功能障碍等。

【药理研究】具有抗炎、抗疲劳、扩张脑血管、增加脑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抗血栓、抑制血小板凝聚,镇痛,促进乳汁分泌,促排卵等作用。

【注意事项】表虚有汗者、里热口渴喜冷者、里寒不敢服冷性饮食者、里虚下利清谷者均应忌用。体型瘦弱,体弱多病,瘦弱面白多汗,均应慎用。

这就知道为什么葛根汤能用在妇科上了吧。

下面这个案例是2015年7月份在本群里发的,觉得有点意思,再发一次,和大家分享:

葛根汤合桂茯丸治疗月经延期

我院一护士,25岁,月经过期一月余,体貌特征:面黑,面部有痤疮,平时不易汗出。既往有痛经,无血块。现大便偏干,脐两侧压痛,舌质暗苔白厚,脉浮。葛根汤合桂枝茯苓丸,五付。今天来找我,说服了1付即来月经,和以前差不多,已服完五付,问还要服中药吗?查其舌苔薄白,舌质稍暗,脉浮滑。嘱其暂停中药,等下月再服5-7付,以恢复月经周期。

续命汤

表实里热、胃虚血虚证治剂,有解表、清热、健胃、补血、活血的作用。

【方证要点】肢体不遂、言语涩滞、茫然不知痛痒,或身拘急不能转侧。上述症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兼有恶寒发热,无汗,口干,烦躁,或头痛,喜笑无常,喜冷性饮食,纳食减少,气色淡暗,精神不振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麻黄10克,杏仁10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石膏40克,人参10克,当归10克, 干姜10克, 川芎10克。 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饭后分2~3次温服,以微汗出为度。不汗,盖被助汗。若不汗,更服。总以汗出为度,勿当风。

【方药巧记】麻黄汤加石膏干姜再加半个四君(人参甘草)半个四物(当归川芎)

【胡老点拨】本方是麻黄汤加石膏、人参、干姜、当归、川芎而成。用麻黄汤加石膏解表清里热,用参姜归芎补内之虚,故本方用于中风病见表不解而里虚血虚者。本方证有似今之脑血管病,但就方药而言,治身痹痛表证和中虚血少或当有效。脑血管应用的机会不多,须慎用。

【适证加减】兼寒者,加附子、细辛、川椒;兼热者,加黄芩、天花粉、知母;兼湿者,加防己、白鲜皮、白术;兼血瘀者,加芍药、丹参、大黄。【体质特征】体格健壮,面色黄暗,皮肤干燥且较粗糙。恶寒喜热,易着凉,着凉后多肌肉酸痛,无汗发热;易鼻塞、气喘,身体沉重,反应不敏感。

【适用疾病】以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为特点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塞、脑血栓后遗症、大脑软化症、颈椎病、急性脊髓炎、多发性神经炎、糖尿病性神经炎、颅内压增高综合征等。呼吸系统疾病,如病毒性感冒、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心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百日咳、妊娠咳嗽等。其他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浆液性关节炎、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克山病、神经衰弱、糖尿病、肾炎、风湿热、高血压病、面神经炎、血管神经性头痛、丛集性头痛、脑动脉硬化、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皮炎等。

【药理研究】能明显降低缺血大鼠脑组织含水量。

【注意事项】中风疾病早期要慎重使用。一般在急性期过后,没有太多的不适,却迁延不愈,麻痹不仁,喜笑无常,纳食减少,气色淡暗,精神不振者,可随证加减,往往疗效优于它法。

这个方广东省经方家黄仕沛用得的好,得心应手,其《经方亦步亦趋录》上说的特详细,黄煌教授用的少。我也用此方治疗过一例脑血栓半身麻木的,就是吃了这方腹泻,把石膏去掉还不行,但麻木好了。

五积散

表实里寒证治剂,是治疗五积病的专方,以治气、血、痰、饮、食五积之意而名,有解表、温中、除湿、去痰、消痞、调经及调理寒湿体质的作用。

【方证要点】恶寒无汗、身痛、呕吐、腹胀、腹泻以及月经不调。上述症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首先排除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的四逆汤证,尚须兼有面色黄暗,皮肤干燥,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咳嗽多痰,或咽中异物感,口不渴,舌质淡、苔白腻或滑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麻黄6克、肉桂6克、炙甘草3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陈皮6克、制半夏10克、茯苓10克、枳壳10克、干姜6克、 当归10克、白芍12克、川芎6克、 白芷10克、桔梗6克。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也可加工成散剂,每次用20~30克,生姜3片,葱白两根,煎汤,趁热食后服,每日2~3次。如用于调理体质,则每天服一次即可。

【黄师点拨】五积散是宋方,是当年和剂局的常用散剂。全方药味很多,但可以看做是麻黄汤、半夏厚朴汤、温胆汤、当归芍药散、平胃散等方的合方中,故治可此五方合并证。不过,从药物组合看,麻黄汤没有杏仁、半夏厚朴汤没有紫苏,温胆汤没有竹茹,当归芍药散没有泽泻。另外,方中还有散寒于表的白芷和治咽喉痛的桔梗。五积散不仅能治疗外感风寒,尤其是夏天的空调病、胃肠型感冒等,还能用于寒湿体质的调理。

【适证加减】项背强痛者,加葛根;干呕吐涎沫、胸闷头痛者,加吴茱萸;咳嗽喘满者,加大枣。

【体质特征】寒湿体质。多体型肥胖,面色黄暗、或有黄褐斑,精神萎靡,恶寒不易出汗,皮肤多干燥粗糙,关节肌肉常有疼痛;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易浮肿、身体困重;易头目昏眩,易腹泻;女性多伴有月经不调、闭经等。

【适用疾病】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疝气、腰痛、坐骨神经痛、风湿病、脚气、中风、扭伤、寒湿感冒、冷症、甲减、肥胖症、闭经、月经后期、寒湿带下、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药理研究】具有抗菌、解痉、利尿、镇静、祛痰、镇咳等作用。

【注意事项】本方性偏温燥,心烦口渴、唇舌暗红者慎用。体弱多病者、营养不良者、羸瘦干枯者,以及高龄老人、产妇幼儿等亦当慎用。

我们学习了麻黄汤,麻黄加术汤,越婢加术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杏石甘汤,葛根汤,小续命汤,五积散,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有了这些方子,基本上可以应付临床了。好了,今天课程结束了,是不是有点多!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