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不可随便冤枉孩子

 江山携手 2016-01-31

老师不可随便冤枉孩子

老师不可随便冤枉孩子

 “叮零零……”放学铃声响了,最后一课,我对学生当天所学的词语进行了默写检查。临近放学时,我“命令”道:“凡是默写有错误的学生都必须留下重默,直至全部默对才可以回家!”

学生闻声,有的欢呼雀跃,有的则垂头丧气。几分钟后,教室里只剩下五、六名学生,我一看依然是几个“老脸色”。这时不知是谁揭发到:“老师,冒杨溜走了!”一听此言,我火冒三丈。一天的疲惫暂且不说了,我利用放学的时间留下来帮他们订正作业,他竟然悄悄地溜走了,真是岂有此理!“你们几个快点去把冒杨追回来!他应该还没出校门。”我吩咐到。几个“领旨”的学生立刻兴致勃勃地冲下楼梯去追赶冒杨了。我则气呼呼地坐在教室思考着该如何来“惩罚”他,好让他知道我的“厉害”,下不为例。

一会儿功夫,一个学生就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冒杨刚到下面的楼梯口,我们叫他上来,他不上来。他还说他默得全对,不要留!”我一听,更是愤怒至极。心想:你还全对,怎么可能?在我的记忆中,几乎在每次要留的学生中都少不了他。他在班上是个小龄生,虽然头脑还比较聪明,但生性懒惰,平时作业速度极慢,而且又有些厌学情绪。作业还经不是偷工减料,就是索性全不做。课堂作业有时半天才写两个字。他是所有任这个班老师心目中公认的差生。他怎么可能不要留呢?于是,我继续吩咐到:“别听他的话,他一定是想趁我不注意时溜走,这会儿被抓到,他又想抵赖了,去把他拉上来!”

几个学生又连忙去“奉旨行事”了。过了一会儿,在四个学生的连拉带拽中,冒杨终于被带到了我的面前。

只见他一脸的委屈和无奈,我厉声责问道:“你怎么要溜走的?”

他连忙申辩道:“我不是溜走的,我默得全对,我不要留!”

好大的胆子,都站在我面前了还敢撒谎。

这时,冒杨的妈妈也正好赶来接儿子,见状,也很恼火,便在一旁高声训斥道:“哪有你这么不懂事的孩子的,老师留在这里帮你订正作业,其他孩子也都在,你却要溜!这学你是不是不想上了?”

冒杨听了,眼泪在眼圈里直打转儿,但仍然低声地说:“我全对,我真的不是溜的!”

“你全对?”我反问道。

他竟然还含着眼泪点点头。

“那好,你把默写本拿出来我看一下就知道了。” 我心想:我才不怕你会说谎呢,证据拿出来不就一目了然了,让你无话可说。

他连忙打开书包拿出了默写本。我迫不及待地接过来翻开一看,我愕然了!默写本上一个我亲手打的鲜红的“100”赫然映入我的眼帘。刹那间,我真不知如何是好了。冒杨的妈妈和几个围观的学生也惊呆了。一百,真的是一百!冒杨真的得的是一百!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时,冒杨还在旁边呢喃着:“我全对……我真的没错……”

顷刻间,我后悔不已,看着他那一脸的纯真和委屈,我的心像被针刺了一样。是的,我错了,是我错怪冒杨了。我不该总用老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进步……

合上本子,我抚摸着他的头,满怀歉意地对他说:“冒杨,老师错怪你了。其实老师今天应该大大地表扬你才对!他接过本子,眼泪夺眶而出,边哭边低声哽噎到:“连……老师……也冤枉我!”我一把把他抱在怀里。是啊,都是老师的错!是老师冤枉了你!顷刻间,后悔和愧疚吞噬了我的心。

在孩子的心中,老师原本是那样的崇高、无私、公正!然而,我却这样无情地伤害了一颗幼小的心灵,同时也玷污了他心中那伟大的教师形象。想到这儿,我再一次诚恳地对冒杨说:“冒杨,是老师错了!你能原谅老师吗?”孩子懂事地点点头。

回到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连老师也冤枉我!”这句话不停地在我耳边回响着。由于自己工作的疏忽,而伤害了一颗纯真的童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这句话将会如警钟一样时刻提醒着我,鞭策着我。

【点评】这是一位非常有责任心的老师写的一篇教学随感,我们从文字之间,看到了老师自我反思的过程。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有错怪学生的现象发生,还自以为了不起,其实这种错怪对孩子的伤害最大。有时会导致师生之间出现隔膜,不及时沟通,学生的逆反心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大,老师的误解也会随着孩子的不良反应而逐渐加深。文章中所说的“老脸色”就是老师成见的最好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非常奇怪,有些孩子本来刚进一个班表现很好,对老师也很尊敬,有一天,他会对你的话不屑一顾,我想,作为老师就要好好的反思自己了,再小孩子的事千万别小看,它关系到孩子们对你的评价。尤其是犯了错误的孩子,我们千万不能门缝里把人看扁了,应该学会忘记孩子的不好,都记住孩子们的好处,这样会让你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孩子,学会公正的对待孩子。孩子们往往是对老师的误解越大,老师越认真教育他越讨厌,这时的教育往往是无效的。老师对孩子的成见越大,看孩子的标准也会越高,只要孩子犯一点错误,老师也会无限制的放大,进而跟孩子的终身挂钩,嘴里就会自然而然的流露“没出息”、“捣蛋鬼”、“撒谎精”……之类的话。

孩子们在一定程度上是站在老师一边的,老师的舆论对一个孩子在班级的生存至关重要,可以想象,老师的冤枉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作为老师,面对突然发生的事情,保持冷静的头脑非常重要,千万不能头脑发热,轻易下结论,导致尴尬事发生。正如文章中所说:“在孩子的心中,老师原本是那样的崇高、无私、公正!然而,我却这样无情地伤害了一颗幼小的心灵,同时也玷污了他心中那伟大的教师形象。”

我们千万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为了所谓的虚荣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愿意主动承认错误,甚至一错到底,尽管孩子们不敢跟你正面对抗,但是你的话能否入耳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为文章中的老师竖起大拇指,他能够及时调整自己,主动向孩子认错,同时敢于暴露自己,写教育反思,我相信这件事一定会如警钟一样时刻提醒着他,鞭策着他,从而促进他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宽,人生也会越来越精彩。(作者:于美俊  钱永华整理点评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