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捻转补泻的思考

 东邪101 2016-02-01
针灸捻转补泻的思考
转自人人网
作者: 朱春苏
本文参考书目
《郑魁山针灸临证经验集》
《郑魁山针灸临床经验集》
《彭静山针灸秘验与绝招》
《金针王乐亭经验集》
《针道摸象》
《针灸学》

教科书上说,无论哪个穴位都是拇指向前为补,拇指向后为泻。

彭静山
认为龙眼为补(拇指向前)凤眼为泻,
捻转的难度在于结合迎随,反其迎随之规律不但无效而且有副作用

家父
认为经络循行方向不同捻转手法自然不同,
手三阳,足三阴,都是从下向上,拇指向前为补,拇指向后为泻。
手三阴,足三阳,都是从上向下,拇指向前为泻,拇指向后为补。

许式谦的简易热补法提出:

用缓慢压针进针法,进入腧穴后患者自觉有胀感时再向一边转针,不分顺逆时针方向朝一边转,有胀感即可,使胀感逐渐加大几秒钟后多数患者出现热胀感。

王文德

《针道摸象》中有一节名叫补泻直说,补泻是针对患者而言的,以患者为中心凡输入即是补,输出即是泻,而手法中以提插补泻最能顺乎自然之理。而捻转则是在提插补泻基础上的一个加强而已,所以至于哪个方向意义就不大了,应用时边捻转边提插就可以加强效果。

如果在以前我一定倾向于王文德老师的说法原因很明了就是简单易行好操作我从开始针灸已经有四年了,前三年感觉针灸很容易,因为我对父亲所说的补泻不以为然,我从不认为针灸可以扎出烧山火透天凉的感觉,只不过是一种传说罢了,也使我的针灸水平停滞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转科的张哥给我推荐了郑魁山的书我才发现自己原来是井底之蛙,古时的针法被西北针王改进后有了更强劲的效果就连我这样一个新手按图索骥也能通过针灸使患者全身大汗,从骨头里冒冷风。也让我针灸时闲下来的左手变得直观重要,知其针者信其左,不知其针信其右。有时候我们渴望事情变得简单,变得机械化,让我们更轻松,往往正是这样的思想让我们离先哲们的绝学离我们越来越远!

下面我具体剖析一下金针王乐亭的捻转补泻观点

王大师认为

要明白捻转补泻必应通晓十四经之起止,阴阳升降才能理解真谛。
认为人体左侧属阳性,右侧属阴性,阴主升为补,阳主降为补,
顺经捻针为升,逆经捻针为降,所以阳侧降为补,阴侧升为补。
得出如下捻转规律:
左阳侧逆经捻转为补,右阴侧顺经捻转为补。
左侧的手三阳足三阴循行方向相同所以都要以逆经为补,顺经为泻
左侧的足三阳手三阴循行方向相同所以也要以逆经为补,顺经为泻
然而这两组的的循行方向相反,所以两组的捻转方法截然相反。

在左侧
用在第一组的补法在第二组为泻法,第一组的泻法在第二组为补法
在右侧也是如此。

说到底不过时两种手法拇指向前一种,拇指向后一种。
或者说拇指顺经脉循行就是补,拇指逆经脉循行就是泻。

难点在于用于不同的经络而发生改变。

手三阳足三阴:向上组
手三阴足三阳:向下组

拇指向前符号∧
拇指向后符号∨

左 ∨ 左∨
补 泻
右 ∧ 右∧
向上组 向下组
左 ∧ 左∧
泻 补
右 ∨ 右∨

这个捻转手法综合了十二经循行和阴阳理论使之更加完备
我认为这个升降理论用于针灸会对针灸水平的提高有极大的好处正如针道摸象中用这个理论能扎出小柴胡汤和泻心汤效果,还有就是为什么扎左侧足三里右侧阳陵泉呢王文德老师没有写清楚,然而二者对升降理论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
左侧属阳右侧属阴,阴以升为补,阳以降为补理论很迷惑

针灸的阴阳升降和中医内科的左升右降理论为何不同?先存移待我读完了四圣心源和古中医的圆运动再做具体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