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486期:太极抽丝劲详解(下)

 tjboyue 2016-02-01


导读太极拳的修炼者,年深岁久,苦恋太极,终其一生,入宝山而空回,主要原因就是不能激活尾闾之“灵蛇”,不能盘活脊椎这条“大龙”,其中尤以尾闾之不活为最。



渔舟唱晚 付娜 - 佰度烧-古筝


太极抽丝劲详解(下)


上文已有简述,人之小宇宙,头顶比乾,为天。百会者,阳脉之会,其位至高,阳之极也,百会位当天门,即天心,为神魂之所会。腹为气海,气海之底,比坤为地。海底者,尾闾会阴也,任督之聚,诸阴所会,位对天门,故谓地户,亦即地心,虚容归藏,无所不载,为精魄出入之处。尾闾 海底(地心)又为两腿相联相系之枢纽,虚实变化,闪转腾挪,劲力贯串之主宰,故有拳家指出, 根节之根在尾闾海底(地心),系真气及人气地气相接之处,为还精聚精之舍,是以“尾闾正中,把正尾舵 ”乃聚精积精之法也,故“魄会地户”即“精会地户”(亦有认为“气会地户”) 。

 

人之宇宙,头顶百会比乾为天,神魂所会;尾闾海底比坤为地,精魄所会;天地之间关元,比中为人。《说文》注关,“门户也。”《韵会》注关,“要会也。”荀悦《申鉴》曰:“邻脐三寸谓之关,关藏呼吸以受四气也。”《桓谭仙赋》曰:“呼则出故,嗡(吸)则纳新,夭娇经引,积气关元。”故所谓关元者,关会元真之门也,人身元阴之地,真气之根。即老子所谓“玄牝之门”,亦即太极拳家所推崇之丹田也。历来为太极拳家练精培元,滋益后天劲气之基。故“劲会丹田”,即“气会丹田”(亦有认为“精会丹田”)。


 

综上分析,神会百会,气会丹田,精会尾闾,是以知太极拳修炼的关键在百会、丹田、尾闾成“成上下之悬 ”的一线贯串之“中”。在形为脊椎,在意为精气神。百会(顶劲)上领悬顶为上,神贯于顶(百会)而维系于天;尾闾正中脊骨根垂插又向前裹卷,尻道上提,龟尾升起,承托丹田为下,气注海底而联接于地。互逆相撑,伸展贯注,则上下一气有如冲天接地之意,通体准直,以竖其路线,纲举目张,而提挈全身。这样“人身上下,就犹张了一根无形而实在的琴弦,自上至下整个贯通,上下频率一致”,上部只须给以静定的动感信息,下面就会激发出劲力精气的回波而澎湃,“使整体都产生精气神浑融一体之共鸣”。此即所谓“内气鼓荡,劲力流变,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此正是无停无止,无休无息,曲则有情,圆则通融,旋转滚动的圆的劲力。即拳经所谓“左宜右有虚实处,意上寓下后天还”的太极拳之“回手”也。“回”,《说文解字》析为“转也”,太极拳则为“回转扶势 ”之意。《 百 法 歌 》 咏“回”:“ 回手义何解?回转扶势意。中土不离位,两足定根基。吞吐成开合,合开递相继。意上寓下还,始终阴阳依。”“回”又“绕”也,“缠”也。《百法歌》咏“绕”:“绕手义何解?屈伸走蛇龙。得手而缠绕,随势以萦动。往复作盘旋,缠绵寄情韵。吞龙又吐象,浩如潮汐涌。”《百法歌》咏“缠”:“缠手义何解?开合缠绵意。身手作往还,心意互牵系,阴阳作推摩,刚柔 相荡激。缠之以折叠,绕之以顺逆。”这种劲力就不再是普通的劲力,而是留恋缱绻,依恋不离,不丢不顶,粘擎黏掤、粘黏连随之劲。是时空意义的粘黏,也是泛化意义的“掤擎”。即太极拳最需要,也是最普遍,最基本的“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的内劲,即内功已就,外行圆成,运劲如抽丝,时而宜(直)抽即以抽,(直)抽以辅其曲;时而宜(曲)缠即以缠,(曲)缠以寓其直,“运若抽丝处处明”的抽(缠)丝劲。

 

抽(缠)丝劲的目的就在于盘活脊椎这条“大龙”,及激活尾闾这条沉睡的“灵蛇”。大量的国内外资料及众多的体育活动家的运动实践都证明,运动包括所谓的“全身运动”,身体内外各处都能运动到,唯独尾闾会阴处运动不到,因而达不到应有的锻炼效果。其中也包括太极拳的修炼者,年深岁久,苦恋太极,终其一生,入宝山而空回,主要原因就是不能激活尾闾之“灵蛇”,不能盘活脊椎这条“大龙”,其中尤以尾闾之不活为最。

 

那么如何通过形外意内的抽(缠)丝劲,来盘活脊椎之大龙,来激活尾闾这条 “沉睡的灵蛇”呢?上文提到,尾闾是人类因直立行走,进化而逐渐退化残存的“小尾巴”。这个小尾巴“用进废退 ”,因不活动逐渐丧失了“尾巴”原先所固有的垂、竖、摇、拽、裹、掷、捲、敛、旋、翻等功能,尾骨也渐渐固化而不灵活了。它的枢纽地位(作用)逐渐为腰所代替。腰者,要也,一身之 要,上承背脊,下连尻尾,中为脊柱,为全体之主宰,为一身动转开合之枢纽, 屈伸俯仰,旋转侧翻,无不由之。所以太极拳注重腰脊,认为“腰脊为第一主宰”,然腰与脊相联相制,所以这里之“腰脊”当非指分离支解的“腰”与“脊”,而是指腰与脊之重叠偶合处,即太极拳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际)”的腰隙或腰间,即命门。又太极拳以阴阴为用,以圆为体,主张“气如车轮,腰如车轴。”“气为旗,腰为纛。”“腰如干,肢如枝,腰微动,枝自动;腰不动,枝乱动,无用功,一场空。”从而推崇主张太极行功应“摇中合气,晃中合骨。”此摇晃者,尾闾之灵活摇曳缠绕旋转也。“转摇不能,筋将惫也 ”,难激活也。此骨者,脊骨也,脊柱也,即脊椎也。脊为髓之通道,督阳之都纲,上可营脑海以轻健多力,下可润肢骨以支重健步。察骨干之能,所以支重,四体之功,皆系于腰脊,若骨病则支干无力,多为痿废,亦难激活也。是以知激活龙蛇的关键,是通过绵而韧,柔而坚,丝绕蛇缠的抽(缠)丝劲,令脊(椎)骨中定雄健,令尾闾玲珑宛转。中定雄健,气敛入骨,方能有沉厚鼓荡之劲;玲珑宛转,活力无方,自能现汹涌澎湃之势。反之, 脊骨之中定雄健,尾闾之舒卷灵动也有利于意寻入骨之抽丝劲,此辩证也。且脊骨与尾闾原本一体,尾闾(骶)只是脊椎的尾椎,故喻为“龙蛇”。现在的太极拳家多知脊椎之大龙,而罕有知尾闾之灵蛇者。太极修炼者,迨拳功深,拳意真真,就会体会到,尾骨(闾)上与骶骨相接,前扣之骶骨与后翘之尾骨相接处尚有微隙可以活动,其穴名腰腧,即腰气血转输之处,与两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而腰脊与两胯却呈三角形的状态,所以以尾闾为轴、为枢纽、为舵、为主宰,不会或较少产生扭力或应力。相较于以腰为主宰、为枢纽常产生扭力和应力集中,而损伤腰椎间盘,具有更可靠的安全性和优越性,亦更灵敏乖觉。然因其修炼极其困难,拳家多视为畏途,所以太极修炼功臻豁然贯通神明者“代不数人”。


 

上文已分析到,太极拳抽(缠)丝劲修炼的关键,在形为脊椎,在意为精气神。《阴符经》认为:“修炼的关键在眼睛上。”然眼为心之苗,亦为精神之苗,其根在尾闾,与“精会尾闾”合矣。若“周身精神全系于顶,顶劲起来,是在似有似无之间”,复随眼“回光返照”而下,而关元丹田,而尾闾海底。如此精气神贯通一身之中的三关,则虚灵含拔,气机和调,神得凝炼而知觉机敏,自可 免除太极拳板滞迟涩之病,而带来一片抽(缠)丝之灵动和生机。正如诗之歌咏:“一片灵机写太和,全凭方寸变来多,有心运到无心处,秋水澄清 出太和。”自以知太极拳的精华即核心是抽(缠)丝劲,它关乎精气,连乎神机,运乎自然,法乎动静,行乎柔弱,应乎旋绕,恃乎松长。所以聪明的太极拳家就会心存拳内,意在势中,心深微而用着。在拳势中,每着都“装”上“拧裹”、“钻翻”、“螺旋”、“圆转”、“折叠”、“缠绕”。行拳运势, 上提玉楼,下收尻道,龟尾升起,丹田炼神,前任后督,行气滚滚,气调而匀, 劲松而紧,丹田吐纳,潜转鼓腾,光聚天心,气下于海,内收丹田,气息归根,踵息深深。内气随丹田之动而无有不动,随丹田之静而无有不静。静极而嘘, 动极而吸。幽幽微微,如百虫蜇。柔顺定聚,如春蚕吐丝。呼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出, 吸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入,皆以抽(缠)丝出入之。习之勤而用之熟,内功已就,外行圆成,则调之不废,真气丛生,动与静偶,形气相得,一气浑 噩,而连绵不断,长丝连带,劲断意不断,意断神相连,起止转折,灵活转换, 变化无常。其犹如波涛之于汪洋,舒卷之于云水,深有缠然不停旋转滚动之劲力,而无丝毫生硬凑泊之弊,其犹如太虚之云,江海之波,悠悠然而来,浩浩而逝,翛然无为,尽为自然造化。其虚实开合,中节合拍,动而分阴阳,阴静阳动,阴变阳合,藏奇正需要之道,含攻守变化之机。八法咸备,五气顺布,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如影随形;隐劲于绵,劲净而匀,化方成圆,方圆相生, 粘黏连随,敷盖对吞,“虽退所以成进,虽后所以成先,虽迟所以成速,虽守所以成攻,虽柔所以成刚,虽曲所以成直,虽静所以成动,虽虚所以成实,虽阳所以成阴。”此即太极拳“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即太极拳“知变、善变、制变”之回劲也,即去一份拙力、蛮力,得一份柔劲后的抽(缠)丝劲也。是以知抽(缠)丝劲是一种柔弱智慧之劲,是赫赤金丹, 辉光天地的一种无自而然,无静而静,浸浸然积累而生的内劲,它是太极拳抟气致柔的一种实质,是太极拳精气神全的表达形式。

 

精气神耶!神也者,精之神;精也者,气之精。一气能变曰精, 一精能化曰神。精神意气,可以互变,形态各异,实则同类,乃名谓不一尔,精化则神,神固则精,精化则气,气聚则精;精神与气,精神原气之凝英,气本精神之升华,精气神之道,精主化生,气主作用,神主宰制,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变化而无穷,浑融而贯通,和谐而统一。精气神的融会贯通,精气神的和谐统一,精气神的逐末返本,其所以炼化积累而成鼓荡而汹涌澎湃,柔韧而富有弹性,沉着而如棉裹铁,直而辅曲,曲而含直,且无丝毫坚硬者,是谓太极拳先天之劲。这种劲既具灵活善变之化,又有柔和成势之机,既有依随机势粘黏连随之妙,又有旋绕环化“重轮”敷盖对吞之神。此为太极拳领域内特殊的“ 隐性的十分自觉而又成熟的忍耐性力量”,这种隐性的潜藏于拳中的力量,是一种不加力而力自彰的自然缠绵 之力,用之于内而为德,用之于外而为道,用之于养生则真气绵绵,用之于技击则劲力沛沛。这种真气劲力,非劲且有劲,无意且有意,有力亦无力,随意生化,随力变通,行之如意, 发之如力;藏之于丹田,运之乎百骸,达之乎四梢,充塞乎周身,流通乎百脉;迹不外露,功蕴于内,放之则弥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寄于无形之中而接于有形之表,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它是通过自我身心的赞参调燮,通过精气神劲的圆融中和,“周身一家,完整一气 ” 的内劲,亦即抽(缠)丝劲,此为太极拳的精髓。这种劲,精神为主宰,表现在神韵; 造化在身手,变化在心意;心心深入真,念念契神韵;幽微若深远,唯有道相和。其“渐浸而长”“豁然贯通”而“阶及神明”难矣。故曰:“太极(抽丝)难运是精神”。

 

《抽丝劲歌》咏:“逝者如斯大流轻,绵绵太极抽丝劲。由武入道集虚灵,德音长留造化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