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已完成)典藏拍讯浅绛之——《浅绛百家》辨误

 天宇楼33 2016-02-05


典藏拍讯:专业的古玩拍卖信息平台,为高端收藏人士提供最新资讯,藏品交流服务!请加微信号:guwan1998  

   《浅绛百家》,胡越竣、陈树群著;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10月藏家撰述《浅绛百家》一书,对浅绛彩瓷爱好者的影响极大。出版以来,为广大藏家所喜爱,也常被人引用。此书虽然是“将近十年来的浅绛彩瓷研究成果集于一体,成为浅绛彩瓷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序言IX页),但书中有疏忽错失之处,也不算少。此点恐怕许多藏家亦未必知道。不仅如此,史料考证颇有不够精细和深入之感。因此,此书很难说是深入而严谨的学术研究之作。有关收藏鉴赏和学术研究等参考工具书,对藏家鉴赏水平和辨伪能力的提高是很大的。反之,书籍中的错误,也同样会误导藏家和读者走弯路或走错路。鉴于此,我们理应拨正纠谬,辨别真假好坏,去伪存真,但不宜不闻不问,视若无睹。而这也正是我们今日从事收藏及研究者的职责所在,也唯此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试检《浅绛百家》一书中,其错失易见者除有如下各点外,误字之多出人意表,兹将订正的字加括号附列错字之后,一并以就正于作者与读者。

一、辨伪错误

142页,汪照黎山水象耳尊。(图1)

161页,闵丹臣山水瓷板。(图2)

自收藏热兴起之后,浅绛彩瓷的收藏、研究、书籍出版以及伪品的泛滥成灾,是很自然的事。近些年有关浅绛伪品误入书籍者,自然免不了也为数不少。浅绛彩瓷研究肇始于2000年梁基永先生所著的《中国浅绛彩瓷》,以后有关浅绛彩瓷的图书陆续出版了十余种,然成果较少。有关学者专家虽有耿宝昌、刘新元、熊廖、朱裕平、孔六庆、赵荣华、梁基永、熊寰、刘扬、穆青、刘正波等诸家,但可惜他们却竟偶一为之,似乎无人肯潜心于浅绛彩瓷的研究,反倒是收藏界热闹有趣,甚或意欲“彼可取而代之”。

现代伪品始于何时,尚不清楚,但笔者是自2004年才发现伪品的。不过,那时伪品的彩料和书画都过不了关,基本上都属于低仿品;而如今却是高仿品的天下,今远胜于昔,真是跟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以上两件仿品都有所本,但和真迹相比,输了文采少了功力。从其绘画上看,笔墨流于轻滑,不仅技法与真品相差太远,其绘画釉彩尤其失真,实为现代化工彩料。而书法看似流畅有力,实则气弱偏软,行笔使转、映带难免刻板僵硬,字间上下难以贯通呼应,左顾右盼。此尊的题款书法,应为汪友棠代笔。此时期的汪友棠书法,沉着痛快,笔势婉雅、刚柔相济,气韵流畅,而又连绵不绝。除了书画上的差距和不足之外,这件尊的造型及象耳的制作,感觉有点拘谨,与此时期的造型也颇有差异。另外一点,就是象耳的珊瑚釉色也极为失真。关于真品的造型及珊瑚釉色,可参见本书129页及105页,以及《浅绛彩瓷画》124页。

二、史实错误

1.浅绛彩的起源之误。本书在第2页“浅绛彩的起源”中曾提到同治四年程门所作浅绛彩烛台,但作者却不仅一笔带过,未深究其意义,而且于第229页留下明显的事实错误,竟将同治六年胡夔所作墨彩尊论断为:“其传世作品墨彩大尊为有纪年的最早的浅绛作品,也是浅绛脱胎于墨彩的有力见证。”可见如此非常重要的史料,论述不仅矛盾错乱,而且出现严重误解。

2.浅绛彩的时间之误。第4页在谈到“浅绛彩的发展历程”时,有这样的话:“在理论界和收藏界,浅绛彩的发展历程一直沿用赵荣华和刘新元两位先生的观点,即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咸丰5年(引者按,此误,当为同治四年)至光绪10年……总的时间跨度为70年。经过收藏界孜孜不倦的探索,笔者认为,应重新划分浅绛彩的发展历程,即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从同治末至光绪10年,中期从光绪11年到光绪20年,晚期从光绪21年至民国初。这样算来时间跨度只有40多年。”这里说“早期从同治末”算起,显然疏忽遗漏掉同治四年程门之作和同治六年胡夔之作这样最最重要的历史事实,及至说出“这样算来时间跨度只有40多年”的话,不但否定了上面所述赵荣华和刘新元两先生所谓70年历史的正确看法,还把浅绛彩的历史少算了20余年。民国以后,除了洋彩绘画外,还有不少画师从事浅绛彩的绘制,并留下大量的存世作品,其中所见浅绛彩著名画家汪友棠、仙槎的最晚作品年代,分别为民国二十一年(见曾美芳《景德镇彩瓷三百年》,壬申春松鹤圆板)、和民国十七年。仙槎还有未署仙槎名款的作品,如民国二十一年黄绍奎定制的山水帽筒(见刘杨《浅绛彩瓷品鉴》200页),以及民国二十三年桑榆之作(见拙文《图说仙槎为红店及弟子代笔》,《收藏界》2009年11-12期)。而目前所见最晚的浅绛彩作品,则是民国二十四年(1935)冬莲溪陶所绘的山水瓷板(见《浅绛彩瓷品鉴》,第201页)。以上这些作品,既不是洋彩也不是新粉彩,可见浅绛彩瓷的历史,若从同治四年(1865年)起算,至少有七十一年的历史。

3.画师的生卒之误。第4页在谈到“浅绛画师的生平”时,有这样的记载:胡夔(1792——约1869)、程门生于1833年、王少维生于1817年、孙朗泉生于1851年。这里将四人的生年,都提早了一年,显然是把四人的年龄款(实为虚岁)误认为实岁来推算生年之误。其中,程门生于1833年,应是1822年之误(见拙文《关于程门生卒年岁》,《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年第3期)。胡夔的卒年亦不正确,因为从胡夔所作丙子年(光绪二年)山水扇面可知,1876年胡夔其人尚在人世。

4.观点之误。第9页有这样的话:“早期浅绛为御窑厂画师所创已是不争的事实,早期浅绛无俗品也是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认可。”然而事实是,早期浅绛应为程门所创,所云“御窑厂画师所创”亦还是后来的事。至于后一句话说“早期浅绛无俗品”也不对,其实早期与后来并无二致,而只不过是早期这些所谓俗品的存世量较之后来甚少而已。但无论浅绛瓷、官窑瓷、民窑瓷还是文人画、民间画、院体画,都应当重视。对于后者,我们今天不应以其文化品位低而仍轻视之。还有一个情况值得注意:早期画师大都为官窑从民窑中招募而来,这些人的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或多或少地总会保留一些民窑特色,而非正宗的文人画,如本书第65页光绪九年的人物暖锅(图1),他如同治八年“卅六峰人题”墨彩花鸟提壶中鸟的画法,及同治九年“卅六峰人题”仕女方壶,还有同治十二年玉堂所作仕女执杯、光绪三年的山水人物提壶(图2)(见《晚晴民间浅绛彩瓷鉴赏》,第2页)、光绪七年的仿程门花鸟提壶(图3)(见《浅绛彩瓷品鉴》,第32页)等等即是。

5.衫道人误作程门。第10页程门简介中说:“另外,新安笠道人、程道人名款较罕见。”关于程道人即程门的论定,该书作者在其所撰《烟云寄兴——程门大事年表》一文中说:“1883年,为静山先生创作山水帽筒一对,署款程道人。款识一:‘竹径有时风为扫,柴门无事日长关,用赵宜兴笔意写朱庆余诗句,程(按,应为“衫”)道人。’钤:‘松生';款识二:‘门径俯清溪,茆簷古木齐,红尘飞不到,时看水禽啼,癸未初冬写奉静山仁大(按,应为“丈”)先生大人钧鉴,蔚(?)衫韩金铭。’”(见《收藏界》2012年第1期)

据考证,此对帽筒并不是程门之作。因为仅从落款上看,就可知其作者明明是韩金铭,字蔚(?)衫,号衫道人。可见,所谓“程道人”者,实即衫道人之误;他的其他作品中有“柱生”印,故知本书作者又将其误作“松生”。

三、误字兼断句错误

16页:“己卯春月摹(奉),平姝(叔)仁兄大人清品”,应为:“己卯春月,奉平叔仁兄大人清品”。

18页:“戊寅仲冬月上浣摹(奉),友翁仁兄大人雅玩”, 应为:“戊寅仲冬月上浣,奉友翁仁兄大人雅玩”。20页:“仿清溪外史画法写,为启山四兄大人法政”,应为:“仿清溪外史画法,写为启山四兄大人法政”。

80页:“有笔一支天(元)气淋漓,千秋直(之)绝(艳)万古之资”,应为:“有笔一支,元气淋漓;千秋之艳,万古之资”。

129页:“录唐汪公诗《竹外桃花源吟浦》”,应为“录唐汪公诗,竹外桃花源吟浦”。

192页:“庚戌冬月于昌江摹(奉),五叔大人雅鉴,侄国华上敬(献)。”应为:“庚戌冬月于昌江,奉五叔大人雅鉴,侄国华上献。”

228页:“少维写新(斯)图,须眉神骨,超超尘表。恩三仁友选而嘱予评之共赏,在笔墨之外矣。丹臣凤池。”应为:“少维写斯图,须眉神骨,超超尘表。恩三仁友选而嘱予评之,共赏在笔墨之外矣。丹臣凤池。”

四、认字错误

11页:砥(涧)唇宕(岩)腹、拟(仿)韩冶人画法。

16页:画于珠山之环翠亭上(下)、仿耕烟外史画法(意)。

24页:情(博)古图法册式薛氏集古。

33页:余晚归(回)少林寺、熊经鸟仲(伸)、连朝奔走河千(干)路、岁(峕 )在壬午 。

38页:白日林堂染(杂)树荫。

44页:玉关戈(弌)去别爷娘。

47页:壬辰云(六)月、魁(槐)英仁菊(翁)大人清赏。

49页:水(来)醉上林春。

58页:颜色只知(从)霜后好、几种奇笔(華,同“花”)齐放绝(艳)。

59页:红树青山好放舟(舡)。

60页:拟(抚)青藤老人画法。

61页:拟(抚)新石老人之笔法。

65页:时癸未兰(腊)月。

67页:叶(果)茂花开富贵新、书于昌江究(客)次。

68页:梧桐碧荫无(佳)人赏。

76页:以为有祥万(尊)姝(叔)大人雅鉴。

78页:按园(周)器铭文、阮公柔(原)册、丁亥仲冬秋(腊)月。

79页:柳堤春色飞(桃)花。

81页:坐爱山(石)前白翠薇。

86页:白首颔(领)群英。

87页:雪光(貌)笼烟,水(冰)姿淡酒。(图3)

88页:壬午年(暮)春。

89页:少轩拟(抚)新罗山人画意。

91页:太师极(称)、拟(抚)新罗山人法。

93页:为卿(芗)严(岩)仁弟年大人雅玩。(图4)

97页:拟(抚)新罗山人笔法。

98页:影(欲)登万里鹏程远,须向芸窗仔细看。(图5)

100页:南州有塌(榻)终(?)高悬。

101页:南山程衡写(书)。

104页:岁维庚寅之(三)秋。

105页:心(山)中无所有、岁维戊子之(初)夏。

111页:花含无(五)色露垂秋、不兴(与)徐寅笔架俦。(图6)

119页:仿(拟)华秋岳笔法。

124页:岁(峕)在乙酉。

125页:邹振岚(声)。(图7)

143页:珠山西厅(窗)下写。

144页:韵(欹)遮絮帽,白云岭上之春(?)。

145页:岁(峕)在戊子秋日。

146页:岁(峕)丙戌。

148页:霓雨(觅句)生(坐)斜辉(晖)。

150页:桃柳争研(妍)。

151页:老圃秋容后(淡)。

161页:故纸堆中绩(积)若山、圣贤心事在云(其)间、归途(欲登)万里鹏程远。(图8)

162页:噪起(?)新晴照小(晓)窗。(图9)

164页:岁(峕)庚寅。

171页:红颜少比(者)、岁(峕)在丙申。

172页:教子成石(名)。

173页:知耻(非)道人。

176页:自分颜色难(虽?)后(俊?)色,号(无)以加之比化工。岁(峕)于庚寅夏月。(图10)

179页:于昌江摹(奉)。

182页:剑气(云雀)冲霄星斗寒,为官(读书)容易读书(作官)难。

184页:松鹤延(遐)龄、书于(以)昌江。

185页:桃红复含烟(宿)雨。

188页:仿玉台老(道)人法。

192页:南极余(于)香(今)夜夜明、更逢长至视(祝)长生。

196页:拟(仿)华秋岳法。

200页:考稽千古(载)彰、岁(峕)在丁未。(图11)

201页:古路无上(卿)客,只(空)山独见君。(图12)

204页:早春初韭(春初早韭)、即(既)醉于(以)酒、即(既)饱于(以)德。(图13)

206页:岁(峕)在。

210页:读罢摇(推)数落花。(图14)

211页:岁(峕)乙已

213页:鹅(凤)仪亭边、独(?)戏于(拜)王(月)、二乔耸(?)髻(?)、便(?)观衣(?)迁。。(图15)

215页:岁(峕)庚子仲夏。

218页:李壁(璧)描

219页:岁(峕)在乙未之夏月书于昌江之客次,李壁(璧)描作。。(图16)

229页:画于昌江官廨南窗之上(下)。(图17)

235页:幽(山)斋清供(图18)、小净(号)黄香(图19)。

239页:值(植)翁仁兄大人清玩、时在己丑年春月(此处脱漏“意”字)仿金(白)石老人(此处脱漏“笔”字)法。

240页:岁(峕)属(届)癸已秋月。

241页:岁(峕)在丙午年。

246页:己卯春三(王)正月(此处脱漏“初旬”二字)。

247页:愚弟薛涵(汝)舟敬(恭)赠、摹(好)古。

249页:弟聂家壤(让)。(图20)

这本《浅绛百家》,以浮光掠影式的叙述为主,分析和考证之处甚少。文句大致通顺可读,但也颇有可以改定之处,如上述所举断句之误。该书虽然颇多新内容,然多无据,如“程松石生于咸丰元年”,以及在“客串浅绛”一章中,把胡夔、欧修余、江炳文论定为客串画家,然所据何本?本书未作信而有征的交代。又如“张青明,生卒不详,江西景德镇人,传世作品仅见此件帽筒(图4)。

从落款看,张青明可能为景德镇地方官员或文人雅士,客串创作了这件帽筒。”(178页)如此论断人物身份,不仅对此未有所考察论证,却还竟不惜篇幅地讲述帽筒所绘之《燕山五桂》故事,真是有看没有懂,有点不知所云。另如对瓷绘家的籍贯、名号、款识的探讨以及同名问题、代笔现象等,需要充分的实据,可惜全书未能多加利用,深入分析。可见所记一些有价值的史料,亦未曾具体而翔实。当然,本书作者为浅绛彩藏家,而藏家的长处和功劳在于鉴定(而不是专家)、搜集、发表文章、刊印图书并保留下珍贵的史料,而学术又殊非藏家所长,所以我们不应苛求作者在其简短二百余页之篇幅中,能详详细细叙说和考证浅绛彩瓷的历史。我们相信,通过后继者的不懈探求,浅绛彩瓷的研究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文章来自新浪醉璞玉璞博客,原文标题:《浅绛百家》辨误

典藏拍讯

关注典藏拍讯公众微信号

guwan1998

艺术品投资方面获取最新信息请加微信号

guwanyuansu

欢迎广大收藏爱好者投稿艺术品学术类文章

315196341@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