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擎军旗(注:安德烈公爵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
12.不可一世的拿破仑──1805年11月20日,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击败8万俄奥联军的胜利者,时年36岁(注:图左下方受伤者为安德烈公爵,得到救治后返回了俄国)
第2部(时间跨度1806-1811年)共14幅:
1.回家探亲(注:图为尼古拉参军作战后,首次回到莫斯科波瓦尔大街家中与全家人团聚的情景,时为1806年初)
2.松林决斗(注:皮埃尔因骠骑军官多洛霍夫的挑衅而与之在莫斯科郊外的索科尔尼克森林决斗)
3.噩耗传来(注:图为安德烈公爵的妹妹玛丽亚公爵小姐正在安慰误认为儿子阵亡的父亲)
4.探视幼子(注:安德烈公爵于1806年3月回到了童山,当晚妻子死去,刚刚降生的儿子从此由妹妹玛丽亚公爵小姐照看。为了让安德烈静心独处,老公爵将距童山约40公里、距莫斯科不足120公里的博古恰罗沃的一大片庄园分给了儿子。图为1807年2月下旬,安德烈探视儿子病情时的场景,身边是他的妹妹玛丽亚公爵小姐)
5.探讨人生(注:图为安德烈公爵与皮埃尔在赶往童山庄园途中等待摆渡过河,两人为挚友,安德烈曾对娜塔莎说过:皮埃尔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6.探望战友(注:尼古拉归队后到位于普鲁士一座小镇的军队医院探望战友杰尼索夫,时为1806年6月)
7.皮埃尔.别祖霍夫(注:叶卡捷琳娜二世宠臣、巨商老别祖霍夫伯爵之子,曾到西欧留学,其思想开放、待人宽厚、处世洒脱,战前对拿破仑深抱好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拿破仑在其征服地区贯彻法国大革命基本原则,废除封建和农奴制度,承认所有公民平等,实施《拿破仑法典》(很多现代民主国家法律体系的原型),并得到普遍支持”,这正是皮埃尔对其崇拜的原因。但当时皮埃尔尚未意识到法国的统治虽然进步,却是外来统治。那些拥护他的人民起初因“自由、平等、博爱”口号而觉醒追随之,一旦这个导师背叛了自己的原则──称帝、侵略,他们就转而坚决反对他,这是拿破仑必然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8.娜塔莎.罗斯托娃伯爵小姐(注:老罗斯托夫伯爵次女,其美丽迷人、生性活泼、善良真诚、思想开朗,后来做了皮埃尔妻子)
9.舞会倾心(注:1810年新年前夕,娜塔莎与安德烈在彼得堡一位大臣召开的舞会上相互生情,不久两人订婚,但安德烈迫于父亲的压力约定两人一年后才能结婚,然后就到瑞士等国家休养去了)
10.田野狩猎(注:图为罗斯托夫伯爵一家在家乡奥特拉德诺耶狩猎,时为1810年9月)
11.父女乐舞(注:图为老罗斯托夫伯爵与女儿娜塔莎、儿子尼古拉在乡间家中快乐生活的场景)
12.复活节深夜(注:图为尼古拉、娜塔莎、索尼娅等年青人假面化妆野外狂欢的情形,在雪橇上尼古拉憧憬着将来娶索尼娅为妻)
13.心猿意马(注:1811年1月底,娜塔莎回到莫斯科,与父亲、索尼娅到一剧院观看歌剧。图中娜塔莎右侧相邻包厢中坐着海伦,仰视的军官是其追逐者之一,左侧为海伦的二哥──骠骑军官阿纳托利?库拉金,他虽然早已结婚,却贪恋娜塔莎美貌,此后屡屡勾引这个涉世不深的姑娘,妄图与之私奔国外,而娜塔莎一时也为其表面的英俊、风度、花言巧语所迷惑,险入迷途,幸好让索尼娅发现,及时告知她们寄宿的主人──娜塔莎的教母玛丽亚.德米特里耶夫娜,才免去了这一劫难,而娜塔莎写信给玛丽亚公爵小姐明确表示辞掉与安德烈婚约的事情终究不可挽回了)
14.对无耻的狂怒(注:图为皮埃尔得知内兄阿纳托利诱拐娜塔莎未遂事情后,遍城寻他不着,却发现躲在自己家中,狂怒着向其索要娜塔莎写给他的回信,极力为挚友未婚妻挽回声誉的情形。同时,皮埃尔警告阿纳托利今后不许对任何人提起此事,并要求他马上离开莫斯科)
第3部(时间跨度1812-1812年)共12幅:(注:其中第8幅就是带书扫描时漏掉的那一幅)
1.惊悉入侵(注:1812年6月12日,以法军为首,操着12种不同语言的西欧军队不宣而战,越过俄国边境进行侵略,消息传来俄罗斯举国震惊)
2.主仆巧遇(注:1812年8月5日夜晚,任职为猎骑兵团长的安德烈公爵随军行动,在斯摩棱斯克城[童山以西约64公里]中,巧遇父亲派来办事的仆人阿尔帕特奇,当即写信一封嘱其带回,内容为'斯城放弃,童山一星期后将被占领,望你们速往莫斯科’。图中背景为斯城人民自焚家园,以示抗法决心。8月6日,法军进占斯城。另:一年半多以前,安德烈从国外休养一年左右回到莫斯科,身体大好,准备结婚,却得知娜塔莎已取消婚约,就托皮埃尔将肖像和信件退还。他去彼得堡寻找阿纳托利决斗,由于皮埃尔事先通知,阿纳托利利用军队调度避往土耳其,安德烈追到那里,阿纳托利又赶紧避回莫斯科,所以只好暂告一时)
3.力献方略(注:图为骠骑兵中校杰尼索夫正在向1812年8月8日被委任为俄军统帅的库图佐夫极力阐述采用游击战术切断法军后方交通补给线的重要性,最终获得了重视。旁边站立的安德烈公爵是奉了库图佐夫调令到司令总部来的,但他拒绝留下担任副官,重返自己原来的基层部队中去了。通过交谈,库图佐夫了解到老公爵已在8月15日为国事忧愤而死,下葬于博古恰罗沃,他表示了哀悼,时为1812年8月下旬)
4.构筑工事(注:1812年8月25日,俄军为了抵抗已深入国境约2100公里的法国侵略者,在距莫斯科约130公里的波罗底诺挖沟掘壕,准备大战。皮埃尔当天抵达防御阵地,晚上见到了安德烈公爵,并于次日以志愿者身份主动参加了
著名的“波罗底诺战役”)
5.俄军冲锋(注:1812年8月26日,波罗底诺战役打响,拿破仑的13.5万法军与库图佐夫的12万俄军拼杀一天,丧失了5.8万士兵和49位将军,这是法军自15年以来第一次遭受到重大打击和挫折,特别是在士气和精神意志方面)
6.双方激战(注:安德烈公爵在这场战役中,因炮弹袭击而受到重伤;而巴格拉季翁公爵阵亡)
7.胸有成竹(注:图为库图佐夫在俄军阵地中心戈尔基指挥全军作战的场景。这场战役俄军给予法军迎头致命一击,重创侵略者,但同时也付出了伤亡5万人的代价。战后,俄军主动撤往莫斯科方向)
8.… …
9.深思熟虑(注:在固守和放弃莫斯科问题上,库图佐夫毅然选择了后者,为了祖国利益他没有过多考虑个人得失,但当他想起这道命令必须要由自己下达时,还是感到了内心深处的痛楚与不安)
10.逃离莫斯科(注:图中从四轮马车上探出窗外和皮埃尔打招呼的姑娘是娜塔莎,时为9月1日下午。罗斯托夫一家从8月28日到8月31日像莫斯科多数家庭一样都在为搬家奔忙,不过三十辆大车最后只满载了四辆家什,因为其他都用于运送伤员了。此时,彼佳也和哥哥尼古拉一样参军作战去了。皮埃尔在8月30日回到莫斯科,接到妻子海伦要求离婚的信件,陷入绝望和混乱的情绪中,于是他买了一把手枪,又穿上仆人为他弄来的马车夫长褂,决心化装留下来誓死保卫莫斯科和相机刺杀拿破仑这个俄国和欧洲灾难的造成者)
11.心心相印(注:图为9月2日深夜,娜塔莎得知安德烈重伤,而且就在同一逃难车队中,前来探望的情景。她握着他的手表示忏悔和请求原谅,安德烈说“我比先前更爱你,更知道怎样爱你了”,两人重恢于好。自此,娜塔莎日夜照料安德烈,无微不至,直到他因伤势过重在雅罗斯拉夫尔死去,以至于医生都没有料到一个姑娘会如此坚强和善长护理)
12.拔刀相助(注:图中法国士兵[9月2日下午进入空空如野的莫斯科],一个很得意抢夺了旁边一位老人的皮靴,一个正在从一位年轻女人脖项上抢夺项链。皮埃尔看了,急忙将刚从大火中抢救出的女婴递与一位老妇,然后冲过来痛打强盗,但寡不敌众,最终被当做纵火犯拘禁起来,时为9月3日中午,而9月2日夜晚的大火仍持续未灭)
第4部(时间跨度1812-1813年)共12幅:
1.患难相交(注:当老公爵看了儿子发自斯摩棱斯克的急信,反而决定留下来集合庄民誓死保卫童山,并指示女儿带小安德烈去莫斯科避难,但玛丽亚一刻也不愿离开父亲,让来自瑞士的家庭教师德萨尔带侄子先去博古恰罗沃哥哥庄园暂住。第二天,老公爵因为国事不堪而忧心中风病倒,玛丽亚才得以收拾家什财务并护送父亲也去了博古恰罗沃,但到达时,德萨尔已按原计划与小安德烈去了莫斯科。不久,老公爵病逝,玛丽娅安葬父亲后,又收拾这里的家什财务,准备前往莫斯科,由于孤零无助、缺少车辆和惧怕路途遭劫,而陷入困境。正在此时,恰逢尼古拉率部队由此经过鼎力相助,才得以安全抵达莫斯科,两人
由此互生情愫。玛丽亚到莫斯科后遵从哥哥来信嘱咐,带侄子与家庭教师又去沃罗涅日投奔马利温采娃姨母,而尼古拉也因为部队补充马匹被派至此,两人乱世中再一次不期而遇。图为身着父丧的玛丽亚与同样来做祈祷的尼古拉在教堂相遇交谈的情景。当天晚上,尼古拉接到母亲来信,得知安德烈正由娜塔莎看护,于是次日护送玛丽亚去了雅罗斯拉夫尔。由于此信,两人突然亲如骨肉了)
2.两个囚徒(注:皮埃尔险些被执以死刑,之后关进战俘营小棚里,图中与他
攀谈的是一名住院未及撤走的伤兵普拉东,他们和其他二十多名俄军士官在这里蹲了四个星期。10月7日,法军将他们押送着从莫斯科出发,向斯摩棱斯克方向撤退,途中普拉东病重,被法军视为累赘,秘密处决了)
3.纵火莫斯科(注:进入莫斯科后,时年43岁的拿破仑陷入了既没有等来俄皇向他媾和,又无能力继续前进与俄军交战,同时冬衣匮乏的尴尬处境。于是在占领莫斯科5个星期后的10月7日,撤了出来。临走时,法军大肆劫掠,又纵火烧了莫斯科。10月11日夜,库图佐夫得到了这个确切消息,准备反攻)
4.开始反攻(注:俄军于10月15日在北、东、南三个方向,开始全面反攻。图为塔鲁丁诺战役场景)
5.雪地追歼(注:自10月28日上冻后,缺少棉衣和食物的法军处境更为不妙了)
6.杰尼索夫游击队(注:俄军的游击战术自法军进入斯摩棱斯克就开始了,大小游击队达到几百个。10月底,游击战争达到高潮,他们分片消灭这支法国大军,专找从枯树上凋谢的落叶,有时也摇晃这棵树)
7.短斧队员(注:吉洪.谢尔巴特原是农民,战争开始主动要求参加杰尼索夫的游击大队,逐渐成为队伍里最有用、最勇敢的人,他捕捉和打死的法国人最多。他不爱骑马,却从不落在骑兵后面。他的武器是一柄短斧,使之如狼用牙齿一般)
8.彼佳牺牲(注:图为杰尼索夫看到不久前冲锋死去的彼佳时异常悲痛的神情。彼佳是奉命前来向游击队传达作战指令的,却因主动参战而不幸牺牲,而从他们袭击法军押送队解救出来的俘虏中就有皮埃尔,时为10月22日)
9.乌拉乌拉(注:图为库图佐夫纵马驰往多布罗耶途中检阅欢呼胜利的俄军的振奋场面,时为11月5日。是年,库图佐夫67岁,转年4月向法国本土推进前夕,病逝于波兰小城西里西亚,仅管他极力反对俄皇打出俄国边界)
10.宿营篝火(注:图为俄军夜晚在零下18度雪地里取暖的情景。虽然他们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却无不欢欣鼓舞、士气高昂,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尽快将侵略者从自己的国土上清除出去)
11.疯狂逃窜(注:从莫斯科退出的拿破仑军队,经常遭到俄正规军与游击队的双重打击,就象被一根鞭子赶着跑的牲口。由于国内政敌策划政变,拿破仑不得不于11月23日离开大军赶回法国,12月6日拿破仑抵达巴黎,而将他的士兵扔给了俄罗斯的严冬,50万大军经过漫漫征途,最终只回来1万人。他重返涅曼河畔时,曾面对滔滔逝水一声长叹:从伟大到荒谬只一步之遥。1814年4月1日做了十年皇帝的拿破仑,在莱比锡战败后被迫退位,反法同盟保留他
“皇帝”称号,将之放逐到地中海厄尔巴小岛。1815年2月14日逃出, 3月8日回到巴黎,是为“百日王朝”。1815年6月6日,在比利时滑铁卢全军覆没,法兰西第一帝国彻底消亡,被流放英国圣赫勒拿岛,其时法国占据的领土比1789年大革命爆发时还少。1821年4月23日,拿破仑在岛上去世,终年52岁。九年后,灵柩运回巴黎,在90万市民迎接下经过凯旋门,安葬于塞纳河畔
的荣誉军人院。列宁曾说“法国大革命的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保卫伟大的革命的战争。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法兰西民族战争成了帝国主义战争,它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12.重逢诉往(注:图为1813年1月底,在玛丽亚公爵小姐的莫斯科弗兹德维仁卡街一所住宅里,皮埃尔与玛丽亚、娜塔莎(身着黑衣者)重逢,互相讲述各自在战争中经历的情景,而他们都刚刚才回到莫斯科。娜塔莎是来治病的,其实为心思悲恸所至。他们谈到了安德烈的死,娜塔莎说“我什么都不希望,就希望重新把那一切再经历一次”,皮埃尔则回答“要活下来,而且还要活下去,这不是罪过,您也是一样”。在皮埃尔去彼得堡前一天,通过玛丽亚的鼓励,他给娜塔莎的父母写了一封求婚信,并托玛丽亚代转。转天辞行时,娜塔莎大声说“再见,伯爵,”然后,又低声对他说“我一定等着您”)
结束(时间跨度1813-1820年)共2幅:
1.争论变革(注:图为1820年12月5日,在尼古拉与玛丽亚童山附近自己庄园中,皮埃尔一家、退役将军杰尼索夫前来做客交谈的情景。之前,皮埃尔和娜塔莎于1813年初春结婚,已生有三女一子,娜塔莎婚后全心致力于家庭,夫妻感情融洽,生活美满。尼古拉和玛丽亚于1814年秋结婚,共同抚育小安德烈,已有一子二女,他们的第四个孩子也即将出生。老罗斯托夫伯爵于1813年忙完女儿婚事后去世,当时尼古拉正随军队驻扎巴黎,闻讯立刻回到莫斯科。由于父亲生前为维持所谓奢华“贵族生活”以及战争带来的损失,负债很多,但尼古拉还是接受了这份遗产。他辞去团长军职,回到莫斯科养活全家。虽然尼古拉爱玛丽亚,但由于深感贫富差距太大而踌躇不前,玛丽亚则对他说“我的生活中少有幸福,任何损失都会让我难过”。结婚后,尽管妻子十分富有,但尼古拉没有动用妻子田产,而是通过自己努力在三年内还清了所有债务。又过了三年,他在童山附近买了这座不大的庄园,并且正在谈判买回父亲的奥特拉德诺耶的庄园──他朝思暮想的事情,而唯一让他感到不安与愧疚的是索尼娅的迟迟不婚,仅管结婚前,已将其与索尼娅的关系全都告诉了玛丽亚)
2.小安德烈(注:1812年战争爆发时,小安德烈7岁。由于父亲随军居所不定(多驻彼得堡和莫斯科),所以自出生起就跟着爷爷居住童山,在姑姑玛丽亚公爵小姐教育下成长。当他随姑姑从沃罗涅日赶到雅罗斯拉夫尔与其父得以临终相见时,他也只是背着父亲啼哭。仅管小安德烈与父亲相处时间很少,但从家人以及皮埃尔言谈讲述中,能够强烈感受到父亲的为人的可贵与可敬,决心成年后做像父亲和皮埃尔那样的他心目中的圣人,渴望干出一件即令他们都感到满意的事情。图为小安德烈在自己寝室思索时的神态,时为1820年,他已经15岁了)
注:俄国从1903年起实行公历,所以《战争与和平》中的时间为俄历,本文说明中的时间依照原著为俄历。俄历与公历相距13天,例:“十月革命”发生于俄历10月25日,公历则为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