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怪的鸿门宴

 Purefact 2016-02-11


俗话说的“宴无好宴”,指的就是鸿门宴。词典里说,“鸿门宴”指加害客人的宴会。


鸿门宴里的主人是项羽,当时的身份是上将军。他本为楚国上将军宋义的次将,但自作主张杀了宋义,取而代之,之后破釜沉舟,巨鹿一战,诸侯宾服:各路诸侯的将军拜见项羽时,“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大家见项羽时头不敢抬,站都站不起来。“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项羽实际上已经成了诸侯的最高统帅。


客人是刘邦,一路向西,攻进咸阳。并无实权的楚怀王曾“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也就是说此时的刘邦是有资格封王的,此时的他地位可以在项羽之上。但在乱世,拳头硬的才有话语权。张良得知项羽要进军击杀刘邦时,问刘邦打不打得过项羽,“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刘邦有自知之明,所以只能选择低声下气,俯首称臣。


后来刘邦打败项羽,人们讨厌有流氓气的刘邦,同情有贵族气的霸王,纷纷提出疑问:为什么不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呢?不就没有后来的事了吗?


回头重读《鸿门宴》,您会发现,鸿门宴真是一场奇怪的宴会。


首先是这次宴会的缘起。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是项羽同志提前准备好了刀斧手单等刘邦匹夫自投罗网。《项羽本纪》中的记述是,项伯这个无间道劝刘邦第二天赶紧到项羽处认错,第二天刘邦老老实实登门认错,认错之后,“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因”在此处是“于是,就”的意思,这场宴会完全是临时起意。你既然认错了,服了,我项羽就没有必要杀你了,顺便请你吃个饭,叙个旧。谁曾想,这宴会上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将“鸿门宴”变成了“加害人的宴会”,仿佛主人项羽要害人似的。从后人的角度看,他不必、不屑、不能杀刘邦的。不必杀,是因为天下英雄为我最强,杀刘邦于英名无益;不屑杀,是因为刘邦的态度恭顺谦卑之极,杀之无趣;不能杀,是灭秦大业刚成,杀诸侯定会人心离散树立众敌,杀之有害。


其次是项羽的颟顸,简直达到了麻木、无脑的地步!这是重点,因为鸿门宴出自《项羽本纪》,应该是着重表现项羽的事件。


刘邦的小弟曹无伤想卖主求荣,派人对项羽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听闻大怒,决定灭掉刘邦。紧接着范增趁机火上浇油,劝说项羽:“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那到底是“珍宝尽有之”了呢,还是“财物无所取” 呢?也许,项羽只是想不能有人抢了我的风头,没注意到大家的情报不一致?那么,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就要干掉你刘邦的劲儿怎么一夜之间就烟消云散了呢? 


项羽的内奸项伯见过刘邦并且没心没肺地和刘邦结为儿女亲家之后,连夜回营,劝说项羽不要杀刘邦:“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我要是项羽,明明说好了第二天要“击破沛公军”,结果有个叛徒出卖了自己的计划,我肯定要处置他!结果项羽不仅没处理,反而听了这个叛徒的,可见杀沛公的想法多么不坚决,这不与前面非要灭人家那股劲儿矛盾吗?还有项伯劝说项羽的这番话,我真不明白项羽怎么会听的进去的!什么叫“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没有他刘邦,我照样打得进来!这还用说吗!王离怎么败的?章邯怎么败的?你刘邦派兵把守的函谷关怎么丢的?白天气贯长虹、豪气干云地跟士卒说:“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晚上就被这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说服了?不管您信不信,反正我不信。项羽的世界,我不太懂。


在鸿门见面之后,刘邦说有小人挑拨咱俩的关系,项羽随嘴就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同样是无间道,曹无伤同学的命怎么就这么苦呢?项羽啊,对方阵营里有人愿意给您效力,你怎么这么轻易地就卖了人家呢?难道你真是瞧不上这种吃里扒外的家伙?真是不屑于鸡鸣狗盗的手段?


摆下宴席之后,“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玦”的意思是让项羽赶紧“决”断,项羽的反应是“默然不应”!默然不应!您这到底是几个意思?是说你就自己悄悄的干了,别给领导添麻烦?还是说我其实不明白您老举玦是什么意思?还是说我对杀刘邦没兴趣你别胡来?要不干脆没看见范老辛辛苦苦地举牌?如果不想杀,制止范老;如果想杀,立即下手;犹豫不决,又不太像。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时候,项伯张良都看出来了,一个马上挺身而出做挡箭牌,一个立即出去找樊哙来搅局。但项羽毫无反应,既不阻止,也不火上浇油,完全像从宴会上消失了一样,此时的项羽真是让人费解。项伯这么明显地护着刘邦,项羽之后也并没有任何追究。相较之下,刘邦一回营“立诛杀曹无伤”则显得凌厉果断多了。


之后樊哙闯帐,以勇气深深打动了霸王项羽,项羽算是醒过来兴奋了一下,一口一个“壮士”,又是赐酒又是赐彘肩,亲切啊!但屠户樊哙说完别人教的一番话之后【大家看原文,樊哙和刘邦、项伯说的没什么区别,可见是提前教好了台本的:刘邦:“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樊哙:“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项伯:“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樊哙:“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羽竟然“未有以应”,又是脑子短路的状况了。木木讷讷,一点叱咤风云的英雄气都没有。


包括最后刘邦尿遁之后,让张良带着礼物代为辞行,“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也是一副漠然的表情。这时的项羽,26岁,刚刚灭了秦朝,震慑住了天下,马上就要大封诸侯王做起自己的霸王,面对对手,完全看不出情绪,这不合常理。如果您说这是喜怒不形于色,那这就叫城府,可根据项羽一生的表现来看,您觉得项羽是有城府的人吗?我只能说这叫麻木,叫木讷,叫不正常。


说完鸿门宴上毫无英雄气概的项羽,我们再说说鸿门宴中其他一些奇怪的地方。


刘邦尿遁的时候,项羽是叫陈平出去叫刘邦回来的,但陈平出去之后就从鸿门宴中消失了。您要知道,刘邦出去以后,可是和樊哙、张良商量了有一阵子的,陈平没找着?这时的陈平可还没跟刘邦这个大哥啊。而且,作为项羽的下属,你至少得给项羽一个交代吧?但是,陈平真的消失了,打酱油打得很有水平。


最后是沛公的尿遁。宴会上项庄舞剑的惊险的确让人冷汗直冒,但危险解除之后你担心范增再使什么阴招就不告而别,悄悄溜走,是不是正好说明了说贼心虚呢?走小路逃跑之前,刘邦对张良交代:我大概要赶二十里的路,你拖着点时间,觉得我到军营里了你再进去送礼谢罪告辞。考虑到樊哙等四位将领是持剑盾步走,怎么也得费三四十分钟吧?这么长的时间,找刘邦的陈平干嘛去了?而且,你到军营里就安全了吗?项羽有四十万大军,你只有十万,项羽的战力本就比你强得多。第三,霸上、鸿门相距只有四十里,项羽若要灭你,即使你回到军营,你也是必亡的。为什么要用逃走来强化项羽对自己的怀疑呢?还是你早就看出本回合中项羽的智商没有上线,根本不会怀疑?


所以,我总觉得,司马大叔写鸿门宴的时候,多半是打盹儿了。


也许有人说,这不正好表现了项羽只有军事能力没有政治能力吗?杀不杀刘邦的确是政治问题。但,鸿门宴上项羽的种种具体表现更应该属于一个“人”的基本能力的范畴,是对别人言行的基本应对,而不属于政治范畴。您觉得呢?


说完了鸿门宴的奇怪,补说几句正事儿:项羽为何不杀刘邦。


前面简单分析了不必、不屑、不能三点,这里补充一点“不屑”的原因:项羽的个性特点。


一是直来直去。《高祖本纪》中刘邦手下的将领高起、王陵评价项羽“仁而敬人”,《陈丞相世家》中陈平评价说:“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鸿门宴上范增让项庄舞剑趁机击杀刘邦时也说“君王为人不忍”。从这三个评价中,我们可以推测,项羽尊重士人,有先秦贵族遗风,不会怎么使奸耍诈。所以项羽败于刘邦,有人认为是贵族败于流氓。鸿门宴上项羽唯一一次有些活气就是樊哙闯帐的时候,因为樊哙这种不要命的作风正好符合他的审美需求和价值判断。从项羽一生作战的风格来看也是如此。他喜欢的是两军对圆,真刀明枪,冲锋陷阵,靠堂堂正正的勇武和赤裸裸的血腥来打败敌人。项羽最终垓下被围,仅剩28骑的时候,依然率领这28位士兵兵分四路发起冲锋,一人斩杀一百多人,坚定认为战争就应该靠勇武,而不用靠运筹帷幄。这样一个直来直去的人,自然是不屑于在宴会这种场合实施斩首行动的。


二是没有大格局。《淮阴侯列传》中韩信评价说:“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意思是说: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有生病的人,会心疼得流泪,将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但等到有人立下战功,该加封进爵时,他却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里玩磨的失去了棱角,舍不得给人,这就是所说的妇人的仁慈啊。这里的“妇人之仁”其实不是心软,而是没有大格局大气度,不懂得往长远看问题。一个格局狭小、鼠目寸光的项羽,面对小心翼翼、心机极深的刘邦,是根本看不出这个人的潜能和威胁的。之后的东汉末年,曹操看刘备就看的很准。在袁绍实力强大的时候,不防袁绍,反而去奔袭在徐州的刘备,就是曹操有大格局大眼界,有识人之明。【详见《三国志·武帝纪》:建安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公将自东征备,诸将皆曰:“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对于自认为没有威胁的敌人,是犯不着跟他较劲的。这或许能解释鸿门宴上的项羽为什么那么的没有神采。


之前写《魏公子列传》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得出来我对司马大叔是真心崇拜的。但这不意味着大叔的所有作品都滴水不漏精彩纷呈。在那篇之后,我再写写自己眼中的鸿门宴,是希望大家面对书本甚至面对经典的时候,也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读书,不是为了增加谈资,更不是为了让自己的头脑成为他人的跑马场,而是为了让自己睁开眼睛,慢慢在积累中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如果有熟知历史的朋友觉得我此文唐突,在此先行致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