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该牢记的教育心语

 江山携手 2016-02-11

应该牢记的教育心语

一、作为当代教师,只有“红烛精神”显然不能再适应新的教育。新教师应焕发出新的生命的光芒,教师与新课程同步成长,与学生一起发展。

二、教师要使学生的生命体得以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有较高的师德修养、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不断学习,积极实践,努力提升自我。不只是一支“红烛”的满足和消耗,应让自己变成一盏节能高效,环时尚保的“节能灯”。在传递光热给学生的同时,更多的照亮他们生命的盲区,让生命焕发出激情涌动的波澜与光点。

三、 新时期教师应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知识储备、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洁的人格魅力,变“红烛”为 “光热传感机”把光和热传递给学生,并能在学生之间相互传递,形成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这种光和热让学生受益一生。

四、教师的角色转变意味着蜕变和重生。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将自身融入到学生的成长发展中去,和学生一起点燃生命的艳阳,应成为新时期教师的价值追求。

五、 我们承认,对学生一味地迁就、放纵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必要的批评与管束是不可少的。批评、管束是必要的教育手段,是不能缺的教育艺术,它的出发点、归宿点是爱与责任。但在教育过程中,有些老师却往往把这种必要的手段异化为粗俗的辱骂,长时间的训责,或者变态的体罚。

六、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对于情绪稳定,心理承受能力较强,性格开朗的学生而言,轻者,可能成为学生不良心理恶化的催化剂,使他们自信崩溃,意志丧失。重者,可能会使学生狂躁不安,情绪失控,对峙升级,仇恨加剧,后果不堪设想。

七、学生的成长过程,需要一个纯净的,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他们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现象,我们要科学分析,理智应对,细心呵护,耐心引导。以宽容之心接纳学生,以爱子之心包容学生,远离暴力,把阳光雨露洒向学生。教育中,多表扬、多肯定、多欣赏、多鼓励、多关爱、多交流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八、我相信,教育没有完全通用的理念,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一个学校没有正确的办学理念,就很难有合理的运作机制,没有合理的运作机制,学校的管理效益就会大打折扣。办学理念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深入人心。要使理念能深入人心,变成人的自觉行为,就得营造健康向上,充分体现课改思想的环境氛围,使师生们在这种氛围中受到熏陶和影响,从而自觉地适应和融进到这种氛围,克制和改进与这种氛围不协调、不相容的行为。

九、  教育学生要有耐心和定力,学会等待是一种策略和智慧。遇到学生犯错第一步是忍耐,第二步是忍耐。然后,再想解决的途径和办法。不可急躁,一遇问题,就大发雷霆,揪住不放,本来很容易处理好的问题结果越来越糟。耐心、定力是一种心态,学会等待是一种风度和修养。孩子毕竟是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成人们都不可避免犯错误,何况孩子。如果孩子们都不犯错误了,那我们面对的还是一群活蹦乱跳的生命吗?那才真是一个可怕的问题。面对学生犯错误,要平和心态,冷静地处理。为师者有“道”,为生者才能有“敬”,有“敬”事情就好办多了。耐心、定力是一种素养,学会等待是一种亲近和信任。相信学生人人是才,人人都能成材。都是可以教育成材的好学生。要学会亲近学生,了解学生,设法走进学生心灵。学会倾听,充分信任,耐心等待; 耐心、定力是一种气度,学会等待是一种修养和品质。学生的心灵就像一方纯净的泉,扔一点沙粒就能激起层层涟漪。不能等待,无法忍耐,过激教育都会伤害孩子的心灵。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情感的渗透又有技术含量。但不论我们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都必须“心中有生,眼中有人”,要有耐心,心有定力,学会等待。只有等待,才有花开,只有等待才有硕果。等待不仅是风度和修养,信任和智慧,更是一种品质。

十、 才高的老师学生羡慕,德高的老师学生敬慕。师者,无才、无德、无信,自不能立。为师者有“道”,为生者才能有“敬”,有“敬”才能有动。教师应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和楷模,不断提升德行修为、知识水平和人格魅力,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

十一、  对“问题生”而言,让他们回归正轨,是一件痛苦而艰难的事情;对教育者而言,也同样是艰辛的痛苦。这是痛苦与成长同在,否定与重塑相伴的过程;是一个深入研究,对症下药,正确引导,科学施教的过程。每一个“问题生”的转化都是一个生命的重塑。我不完全相信瞬间教育的拯救功能,对于特殊学生、特别案例,有时候教育显得很无力,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相信,真情教育有着巨大的潜在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