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源泰国:不朽的桂河大桥(叶平)

 叶老师YP 2016-02-12

2009年12月9日


位于泰国西部地区的桂河大桥,近年来逐渐成为旅游热点,许多人特别是欧洲人不远万里来泰国,就是为了缅怀它的历史。第三十届(195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桂河大桥》更使得这座铁桥声名雀起。桂河大桥是日军占领泰境期间强迫盟军战俘建造,用以连接缅甸及暹罗的铁路。由于这条铁路牺牲了无数生命才得以完成,故有“死亡铁路”之称,桂河大桥就是其中的一段。


离开曼谷车行约2个小时,我们来到了泰国西部的北碧府


这是一座美丽的小城镇,

在夕阳映照下分外妩媚。

在接近火车站的地方,可以看到成片的二战期间盟军战俘的墓地。

这个北碧府战士墓地是盟军殉难战士的最大墓地之一,埋葬了近7千名军士的骸骨。

墓地经年修缮整齐,四周环境优美。

盟军战士主要倒在了修建这条铁路的工地上。

修建铁路所动用的人力,包括联军战俘和在当地征募的泰国人民将近10 万名,在没有机械的情况下,日夜赶工架桥和铺铁轨,还要忍受日军的拳打脚踢、传染病、营养失调等威胁。

在这样生不如死的种种虐待下,有1万6千多名劳动者因而死亡,故有“死亡铁路”之名。当初为进攻而筑的铁路,在战争末期反而成为日军运送伤兵、撤退的逃难路线。

走向桂河大桥

横跨桂柯上的大桥,桥墩忽而椭圆,忽而方正。别看这桥的外形不协调,它可是拜皮尔·鲍罗( Pierre Boulle )小说的主角,后来还因同名电影而闻名全球。

在第三十届(1957年)奥斯卡颁奖大会上,最出风头的就是这部二战题材的英国故事片《桂河大桥》。这部撼人腑肺的反战影片,共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音乐等七项奖。

影片的主要梗概是:一九四三年,战争乌云笼罩太平洋,日军占领下的缅甸边境,有一个盟军战俘营。日军出于战略需要,在缅甸与泰国交界的桂河上为泰、缅铁路建造大桥,

战俘营日军营长斋藤大佐下令全体战俘参加建桥工程,可是英军战俘代表尼科森上校认为这违反了日内瓦公约拒不执行。双方对峙并为战俘的待遇问题发生纠纷,尼科森被关入禁闭室。已参加建桥的战俘们开始怠工,加上日方设计上的不足,整个工程陷于停顿。斋藤迫于无奈,只得让步,尼科森等人获释。

尼科森在获释后想:在破坏一切的战争中何不做点事情。于是率领战俘日日夜夜地干,架桥工程顺利进行着,三个月后,大桥建成了。

这时,美军战俘希尔兹少校成功地逃出战俘营,来到边境农村中的英军突击部队,希尔兹从队长沃顿少校那儿接受了炸毁桂河大桥的任务,两人由几个泰国人带领,潜入大桥工地附近。希尔兹巧妙地把炸药安放在桥墩上。

在通车那天,尼科森在桥的上作最后检查,突然发现埋设在沙床里的引爆电线,他跟希尔兹发生了一场争斗。守卫的日军慌忙之中开火打中了炸药,几声巨响后,桂河大桥被炸毁,飞速驶来的火车也坠入河里,尼科森等人倒在桂河旁……

实际上,桂河大桥在1945年间乃是盟军经常空袭的目标。它当时是一座木桥,几经飞机轰炸,早已毁坏,只有在河水很浅时才能看到残迹,现在游客们看到的是后来修建的铁桥,大约10分钟就可以走完,过桥后沿死亡铁路一直前行可以通到缅甸。

站在桂河大桥的桥头,看着夕阳下静静流淌的美丽桂河,实在难以想象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悲惨故事,

只有安放在桥头的美军投下未爆炸的炸弹,依然提示着当年那场惨烈的战争。

如今的桂河大桥已经没有肃杀之气,不知何时,桂河两岸冒出了许多水上餐厅。

远山,夕阳,飞机,风光迤逦,和平祥和。

诸多中国旅游团开始了夜游桂河的旅程。

传统的竹筏船屋,

由动力船牵引着缓缓驶出渡口。

在薄雾笼罩的夜色中

沿着桂河顺流而下,

晚餐虽然不太丰盛,甚至只是勉强够吃,

但并不妨碍兴致,游客们纷纷欢唱起舞。

渡过了一段浪漫唯美的桂河之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