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遇到难题时,常常眼睛盯着题目,然后想阿想阿想,也不怎么动笔。结果过了一会儿,题目还是没有做出。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我也会趁着很多机会来观察学生做题时的动作和细节。加上在自己的网络课程上做的调查,我问学生思考难题时,他在想什么,他会想什么。 大部分学生回答说,有的时候并没有多想别的。·脑子其实就是“浆糊”状态,也不知道自己想什么。、比如数学遇到一道几何综合题,某些学生做题目时,并不喜欢写一些推导说明和步骤,只在图上画画、描描,然后就陷入所谓的“浆糊”状态。然后陷入自己的思考状态中去了,能不能解决难题不得而知。 很多家长在微信上和我交流也询问我,有没有办法帮助他们的孩子解决这种情况。 对于所谓的“浆糊”状态问题,比如,我们分析一篇课文的时候,其实有时候动动笔列个图表出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就像授课时老师会给出板书,让学生清晰直观的了解,并且方便课后复习。 很多学生看学霸做题时,就是不喜欢动笔去思考,当他们动笔都是直接解题过程了。但对于更多的孩子来说,我建议还是要多动动笔,边做题时边就写下自己的思路和分析。 下面为大家说说遇到多动笔就能实现的3个妙用: 一、清晰明确已知条件 一道题目是由若干条件组成的,学生要明确题目中的每个条件,分别可以推导出什么,去梳理条件和条件之间的关系。孩子不动笔、只干想时,容易忽略对条件的利用,不去想这个条件有什么用,那个条件有什么用,甚至脱离条件去想题。条件利用不够,又怎么能做出题目呢? 就好比做一道番茄炒鸡蛋,你连最近本的原料番茄和鸡蛋都不准备,你怎么可能做成这道菜呢? 二、方便寻找题目突破口 题目中的条件关系,学生一开始不太容易注意到,把条件列出来后,学生就可以更直观、更全面地分析关系,充分挖掘中间条件和隐藏条件。就像警察分析案子一样,需要根据一条一条的线索找到嫌疑人,在找到犯罪动机。 很多刑侦剧里都会有一块黑板用来罗列各种线索,然后再仔细分析,就容易找到破案的突破口。同样,一道题目,暴露的条件越多,就越容易找到可以切入的地方,即题目的突破口。 三、多动笔是提分小技巧 学生养成动笔的习惯,有助于提高考试做题的效率。考试时,不可避免会碰到一些暂时没有思路的题目,学生应该跳过、先做后面的题目。同时,学生不妨先留下些关键步骤和中间推导结果,方便自己做完后面的题目再回来思考时,能马上进入之前的状态。 同时,这也是考试的一个小技巧吧,因为阅卷老师是按步骤给分,写下来会增加1~2分。 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方法会在我的免费公益课上进行分享。我一直致力于记忆力提升、中小学学习方法的研究。如果家长在教育方面还有其他问题需要帮助,可以直接与我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