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褐菇的栽培方法

 昵称29427963 2016-02-14

褐蘑菇栽培技术

菌菇珍品——褐蘑菇栽培技术 菌菇珍品褐蘑菇,又名香口蘑,其盖大柄粗、菌肉肥厚,口感比白蘑菇更细嫩鲜美,香味比香菇更加浓郁适口,同时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医疗价值。

其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1栽培季节:根据褐蘑菇出菇温度范围1632,播种4045天后开始出菇的生物特性,一般春栽选择34月播种,57月出菇;夏栽选择67月播种,810月出菇,各地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最佳栽培季节。 

 2栽培场地:大田畦栽褐蘑菇,必须搭建挡光防雨遮阴棚。棚高22.2米,棚顶和四周覆盖草帘或遮阳网,棚内畦床整成龟背形,设计畦宽6080厘米,畦高10厘米,畦长不限,棚外开挖排水沟。 

 3原料配方稻麦草80%、石灰4%,磷肥2.5%、石膏2%、复合肥1%,尿素0.5%稻麦草60%、牛粪30%、石灰4%、磷肥2.5%、石膏2%、复合肥1%、尿素0.5%棉籽玉米秸45%、石灰4%、磷肥2.5%、石膏2%,复合肥1%、尿素0.5%。一般100平方米栽培面积投培养料1500公斤左右。 

 4预湿建堆:择好堆料场所,先在地上堆一层已预湿过的稻麦草,厚度3040厘米,在稻麦草上撒一层已调湿的粪肥,其次再堆一层稻麦草一层粪肥,做到草料粪肥比例混合均匀,如此循环推叠,直至建成高1.5米,宽1.52米,堆顶呈龟背状,四周为垂直整齐的长方体料堆。  

5翻堆发酵:第一次翻堆时间是在建堆后的第7天,即当料堆温度达6570保持2天开始翻堆,并加入适量石灰。第二次翻堆时间是在翻堆后的第6天,即料温继续上升到7075时维持23天开始翻堆,同时加入石膏等辅料,其后进行第三、四次翻堆,间隔时间分别为5天、4天,总发酵期25天左右。优质发酵料标准,料松散有弹性,呈棕褐色,可见大量放线菌,无氨臭味,含水量60%65%ph6.57.5 

 6播种管理:将完成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铺入畦床上,料厚8厘米左右,稍压实,待料温降到35以下时开始播种,播种采用撒播或穴播方式,每100平方米菌种用量100150袋。接种完毕,在畦床两侧用竹片插成弓形,上覆塑料薄膜保温保湿。 

 7养菌覆土:播种3天内应紧罩畦床薄膜,3天后每天开始揭膜通风换气12次,每次2030分钟,同时保持畦床温度1534。若培养料表面失水干燥,可采取轻喷雾化水维持湿度。一般经过1520天的养菌培养,当菌丝蔓延整个培养料的23时即可可覆土。土壤宜选择肥沃的稻田土或砻糠土,覆土层厚度3.54厘米。 

 8诱导出菇:经覆土1015天后,菌丝体发育更加粗壮,并发生少量爬上土层形成菌索,此时应喷催蓄水,提高畦床空间湿度90%95%。同时掀开两端薄膜加大通风换气,迫使菌丝向下倒伏,加快从营养生长阶段转为繁殖出菇阶段。经过57天的诱导催蕾管理,当发现土层内大量白色粒状原基时再喷一次出菇重水,保持土层适度湿润即可大量出菇。

 9采收加工: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从菇蕾形成至成熟采收一般需57天。当菌盖呈半球形状,菇体紧实,菌膜尚未展开时即应采收。整个产菇期56潮菇,总生物转化率达50%。目前,褐蘑菇主要以脱水干制品出口,其干制方法可采用脱水机烘干、火笼烤干、太阳晒干。其中采用脱水机烘干的产品,其颜色为淡金黄色、朵形美观、香味浓郁,符合出口标准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