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好人”研发新技术,让农民亩净赚2.1万元,正在全国推广

 绿云uwyh8tzbwd 2023-09-27 发布于福建

从负债50万元到获利80万元

研发新技术使蔬菜生产成本降低1/2左右

生长周期缩短15—30天

产量增加17.3%

经济效益增加59.8%—73.9%

......

他,不仅申报过专利、编写过教程,还把蘑菇生意做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年365天,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奔波在扶残助困的路途上,足迹遍布祖国大地甚至是异国他乡;在扶残助困之路上,年过六旬、左臂残疾的他,反复丈量了40余年。

他就是被人们称为“蘑菇大王”,扶贫助残“老黄牛”,蘑菇种植“开拓者”的丁伦保。

2019年,丁伦保到人民大会堂参加表彰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且先后被授予“全国残疾人事业十大新闻人物”、“全国科技助力扶贫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蘑菇大王”丁伦保的故事吧!

从负债50万元到获利80万元

丁伦保出生在安徽省肥西县丰乐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青少年时期,他的家乡并不像地名那样丰裕又快乐,而是连基本温饱都难以保证。

生活的贫瘠激发了丁伦保奋发图强的决心。1981年,19岁的丁伦保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蘑菇种植的效益非常可观,他像抓住一棵救命的稻草般,近似疯狂地投身到蘑菇种植技术的学习中,这一干就是40多年。

“中国好人”研发新技术,让农民亩净赚2.1万元,正在全国推广

图片来源:安徽文明网

刚开始,他种植的蘑菇市场不买账,只得忍痛倒掉,结果因为乱倒垃圾又被罚款。于是他将目光瞄准在具有发展潜力的珍稀食用菌和药用菌上,利用农作物秸秆种植鸡腿菇、秀珍菇等,没想到净赚了2万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钱。

1993 年 10 月,丁伦保正式注册一家公司。公司成立后,由于缺乏管理技术和知识,丁伦保吃尽苦头。1994 年 1 月,他利用筹借到的 15 万元将黄山灵芝进行包装销售,并花2万元在合肥齐云山庄召开黄山灵芝产品新闻发布会,准备稳赚一笔。

但没想到,许多人对灵芝的认识还停留在神话故事里,认为灵芝要千年才能长成,而市场上的灵芝都是假的。加之公司成立不久,没有影响力,信誉度不高,对灵芝产品的作用宣传也不到位,所以几千盒的灵芝产品只卖掉几十盒,可想而知,丁伦保的这笔生意的结局是多么悲惨。这一番折腾,让丁伦保欠下了50多万元的债务。

面对债主们的不断逼债,他痛下决心,认真学习市场管理方面的知识,把黄山灵芝重新包装,完备销售手续。在合理的营销举措下,积压的灵芝库存很快被销售一空,这让丁伦保偿还了债务,还获利80万元。

从“农民”到“科研人”

伴随着财富接踵而来的,是丁伦保从农民到科研人员的身份转换。他开展了蛹虫草栽培、桑树枝木耳栽培等6项技术研究,特别是“长稻草秸秆立体栽培”和“露天大田栽培幸福菇”两项技术,为推进食用菌发展和减轻秸秆焚烧做出了特殊贡献。

用长稻草栽培蘑菇技术简便易行,投资小,见效快,不需要设备,栽培蘑菇的下脚料可作为农作物生产的肥料使用,减少化肥的投资,还可改良土壤,非常适合农民就地取材发展。

“中国好人”研发新技术,让农民亩净赚2.1万元,正在全国推广

图片来源:和美经开

采用这项新技术,不仅稻草里可以长出蘑菇来,豆秸、玉米芯、玉米秆等农作物秸秆同样可以栽培出味美可口的各种蘑菇。

经试验证明,使用“长稻草秸秆立体栽培”技术栽培平菇,不仅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还可使成本可降低二分之一左右,平菇生长周期缩短15—30天,产量增加17.3%,经济效益增加59.8%—73.9%。

“中国好人”研发新技术,让农民亩净赚2.1万元,正在全国推广

同种条件下不同培养料栽培平菇差异比较

长稻草秸秆立体栽培技术

1. 秸秆的选择与处理

所用稻麦草秸秆一定要晒干,霉变、腐烂的秸秆绝对不能用来栽培,否则不仅影响产量,严重者还会造成栽培失败。

栽培之前要将稻麦草秸秆用生石灰水浸泡,既可以清除稻麦草上的蜡质,软化秸秆,又可以灭菌,还可调节酸碱度等。

2. 操作流程

选料→浸泡→沥水→堆积发酵→打包接种→发菌管理→砌菌墙→抹泥浆→盖薄膜→出菇管理→采菇。

3. 具体操作工艺

将长稻麦草秸秆喷水堆积发酵,或将稻麦草秸秆加生石灰通过浸泡后捞起沥去多余水分,进行发酵灭菌后,再用事先做好的长120cm、宽20cm、高20cm 的长形无底框架定型模具进行打包接种。

操作方法:1层草1层菌种,共播3层,然后把草料和菌种压实,用绳捆紧,打好的包重为10kg,再将菌包移入大棚或室内进行发菌培养。这时要注意温度、湿度、光线、空气的控制和调节。大约培养20d左右后菌丝布满草料视为成功,否则视为失败。

然后将发好的菌包脱去薄膜,用3~4个菌包垒成菌墙;包与包中间填上营养土,既增加营养又促成菌包与菌包形成整体,提高出菇产量;最后菌包表面涂上泥浆起到保湿保温作用,再盖上1层薄膜,大约7d出现原基,此时揭去薄膜,增加光照、湿度、通风,3~4d后菇就可采收,共采收4~5茬。

2014年时,该技术已经辐射到8个省36个县,带动1.5万户农民受益,创造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

而另一项创新成果露天大田栽培幸福菇技术更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不仅受到科技部原副部长杜占元的肯定和赞赏,也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农博会上受到青睐和肯定。

幸福菇适应环境宽泛,可在露天大田、房前屋后栽培,最理想的是在树林下、玉米地、高粱地进行套种。不论在大田还是树林下栽培,都不需建大棚,不需任何设备,场地环境只要满足清洁卫生、有水源、交通便捷即可,同时在大棚、室内、花盆、阳台也可栽培。

“中国好人”研发新技术,让农民亩净赚2.1万元,正在全国推广

图片来源:中国知网

幸福菇在春秋两季栽培,即每年8月中旬至来年3月份均可栽培,自栽培到出菇时间大约55天。栽培一亩幸福菇需要消耗秸秆8000~10000 斤,是 10 亩地的水稻、油菜秸秆总量,总计可采3~4茬,整个采菇周期1个半月,一季下来可产 5000~8000斤的幸福菇。

这些稻草里长出来的“植物肉”已被政府部门认定为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绿色食品 A 级产品,批发收购价至少每斤3元,一亩地春秋2季最少可赚2.4万元,而秸秆、菌种和劳力成本只要3000 元,市场前景良好。且不影响正常应季水稻、小麦、油菜的播种,能实现快速脱贫致富。

露天大田栽培幸福菇技术

一、幸福菇的栽培条件:

1. 季节安排:

当地最高气温稳定在28℃%以下,就可制种;旬均温度稳定在16-27℃时,就可以播种栽培。幸福菇一般以利用自然气温为主,人为设施调节为辅。

北方地区,秋季栽培以7月底至8月中旬播种,8月中下旬至10月份出菇,春季栽培以3-4月播种,4-6月份出菇为宜。

南方地区,秋季栽培为7月底至8月上旬播种,8月底至9月上、中旬出菇;春季栽培3月底至4月中旬播种,4月底至5月中旬出菇。

2. 场地选择:

幸福菇的人工栽培分室内和室外栽培。在目前条件下,以室外生料栽培更为合适。

二、幸福菇的栽培技术

1. 原材料及处理:

所有的农作物秸秆及农副产品下脚料,如稻草、麦秸、玉米杆、高粱杆(壳)、棉杆、木屑、棉子壳、花生藤(壳)、向日葵秸秆(壳)、油菜籽(壳渣)、甘蔗渣、酒槽、废棉及禾木本科的部分野草等,均可作为幸福菇的培养料。

对培养料的要求,主要是新鲜,颜色、气味正常,无霉变现象。对采用的一切原料,使用前都要先于阳光下曝晒1-2d,让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培养料中的病菌和害虫、卵块等,以减少栽培中的杂菌和病害虫发生。

2. 栽培处理:

将稻草等秸秆先浸水,使之充分吸水,以软化或降低pH。每次换水1-2次,防止酸败。稻草浸泡24-36h;麦秸、玉米秸、豆秸等需浸泡48h。

高温条件,原料要经2-3d预堆发酵,翻堆散热后即可播种。气温低时,原料浸湿后沥干,约经1d预堆,使之柔软后,即可上床栽培,培养料含水量70%-75%。

3. 铺料播种:

播种时,把栽培畦厢,整理成高30㎝,宽1.3m,长度不限的龟背形,畦厢与畦厢之间留40㎝的操作道,土层先经杀虫、消毒,土壤干燥应先喷水湿润后再铺料。第一层料厚8-10㎝,播入50%菌种,麦粒种散播;菌种分成小指头大小穴播,要压紧、压实;一共三层草三层菌种,每平方米用干料10kg左右,料层总厚20-25㎝。

播种完并压实,使菌种能同培养料紧密接触,便于菌种萌发,应于料层上覆盖浸湿的破麻袋或报纸保湿;也可于料面盖上薄膜保温发菌,或于料面先盖上1㎝厚腐殖土保湿。

4. 发菌处理:

播种后,3-5d菌丝开始生长。此期内要重点管理好温度和水分。

防止料温过高,料层中要插入温度计,每日观察料温的变化,控制料温在20-30℃。当料温高于30℃,应及时揭膜通风,在料面覆盖物上喷冷水降温;当气温低于20℃,一早一晚应在料面加盖草帘或薄膜增温。

播种后的20d内,一般不直接喷水于菇床上,只喷于覆盖物上,防止渗入料内;播种15—20天左右,当菌丝向四周长出3—5厘米时,20d后菌丝将布满1/2料层以上,由于蒸发作用,会使料面局部发白变干,应通过喷水增湿,即喷小水、喷细水,使菇床四周侧面多接触水分,畦面中部或菌丝生长处少接触水。畦床沟内不得有积水存留。

土,但不能用碱性土壤,PH值为5.6-6为宜,复土时在培养料表面喷些调节水,使培养基有一定湿度,复土厚度为3.2-3.6厘米为宜,40天以内一般不要喷水,如土壤表面干燥,可喷水至土壤湿润即可。

温度超过30度及时揭膜通风,一般温度为20-26度为宜,当菌丝爬上畦面,并形成索尖端扭结菌蕾时,要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土层的水份含水量55%-65%,喷水时应根据出菇量,菇多多喷,菇少少喷,加强通气量,要求空气新鲜,促进子实体生长。

5. 出菇管理:

从覆土到出菇约为15-20d。从料面见到大量子实体原基时,除了保持覆盖物和覆土层湿润状态,晴天是也应勤喷水,喷细水,使泥土保持较高的湿度。在正常管理条件下,幼小菇蕾到成菇,一般需5-10d。

6. 采收加工:

成熟的幸福菇,菇体外层菌膜刚破裂,菌盖内卷不开伞时采收,采摘时不宜用手直接拔出,应慢慢摘除。除去带土菇脚即可上市鲜销或供加工。采收后要及时清除残菇残渣。

此外,丁伦保研发的3个食用菌新品种,不仅适应性强,口感好,而且比同类品种产量高出20%,选育的平菇品种皖红平一号适合在大棚栽培,自栽培到出菇60天。

扶贫、创业路上的坎坷

随着事业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丁伦保也开始反思人生的价值。在他看来,自己的蘑菇有了销量,日子有了起色,但一人富,不为富,要带动大家一起富才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在这一初心的驱动下,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传授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事业中。

丁伦保认为,很多农民之所以贫困,原因在于他们没有一技之长。于是他首先给农民展开技术培训。

2014年至2020年,丁伦保举办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218期,培训10900人次,撰写了20多篇食用菌栽培技术教材,相继成立蘑菇种植培训学校、食用菌栽培技术协会、蘑菇种植合作社,为种植蘑菇的贫困户提供菌种、技术培训与指导、销售等全链接服务,对口帮扶28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功帮助668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中国好人”研发新技术,让农民亩净赚2.1万元,正在全国推广

图片来源:和美经开

当然,“蘑菇大王”的蘑菇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挫折不仅出现在菌菇事业上,还出现在身体健康上。2008年发生两件令丁伦保意想不到的事:10万袋袖珍菇一夜之间全部发霉,所有客户的订单全退;祸不单行,大雪压塌大棚,一个工人又发生意外,从蘑菇大棚上摔下来。

2010年在助残扶贫的路上,丁伦保经历了很严重的车祸,导致身体残疾。2018年呢,祸事更多了:4月大棚着火,烧毁了6个大棚;7月份用来种植蘑菇的废弃油桶发生爆炸,造成工人受伤。

可以说,无论经济上还是身心都遭受很大的苦难。幸运的是,每次都会遇到“贵人”,每次都有解决的办法。丁伦保总结,是时代赋予了他美好生活。

屈指数来,丁伦保种蘑菇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我有一份可以为之奋斗的事业,这份事业为我带来了不错的收入。我早早实现了脱贫奔小康的目标,现在,我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这是丁伦保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且,他也始终在用实际行动兑现着自己的人生信条。

参考文献:

[1]丁伦保.长稻麦草秸秆立体栽培食用菌高产新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140.

[2]张应松.丁伦保“点草成菇”[J].环境教育,2019(12):28-31.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依据证明材料确认版权,更正来源及作者或立即删除内容。

信息来自安徽文明网、安徽善之源公益教育发展中心

中国知网中国文明网、安徽当代中国画研究院

食用菌全产业电商平台等,长江蔬菜综合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