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红楼梦(3):红学门派

 wunianyi 2016-02-14

红学可分三大派别。

其一,索隐派。开山鼻祖是乾隆皇帝。他看完已被高鹗修改的红楼梦后,说了句:“这是明珠家的事吧。”遂有人继续演绎,宝玉原型就是那位写“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纳兰性德(明珠之子)。后还有几种揣测。一,写的是顺治皇帝恋爱故事。宝玉为顺治,黛玉为董鄂妃。二,蔡元培先生认为反映的是康熙朝政治斗争,宝玉是废太子胤礽。还有人说,实为反清复明。“悼红轩”,就是悼念朱明王朝。

其二,考据派。开山鼻祖是胡适先生。红学真正成严肃学科,始于胡适先生。后集大成者是周汝昌先生。据《胡适口述自传》:一九二一年三月,胡适先生发表第一篇《红楼梦考证》,六年后,购得第一部抄本,甲戌本,全书仅十六回,有脂批。后又购得七十七回本(号称八十回),即是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所以说,做学问,资料非常重要。似乎现在做生意也一样,资源非常重要。

胡适先生认为,要认识这部巨著,一定要找出作者身世。后由周汝昌先生详细考证,终于绘出详细的曹公家谱、生平,并从身世、历史背景、脂批、诗歌文物、笔记杂谈等,写出考证派集大成之作《红楼梦新证》。虽与胡适先生观点多有不同,甚至在书中不客气指出胡适先生考证中的错误,但胡适先生晚年口述,依然评价其“用功最勤,发现最多,胆子最大”。

其三,文学批评派。比索隐与考据,中国少有作家研究红楼梦,鲁迅先生、林语堂先生是其中最有名的。从文学角度解析红楼梦,更是少之又少。王国维先生在《红楼梦评论》里,首次用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解释红楼梦的创作意图。上世纪七十年代,钱穆先生的高徒余英时先生强调应着重研究红楼梦的艺术构想,而不仅限于自传,著有《红楼梦的两个世界》。周汝昌先生对“两个世界”的观点,亦有文章讨论。后文将介绍。

我偏向文学评论派。无论如何索隐和考据,都不能忘记红楼梦是文学作品。即使有一天告诉我,红楼梦百分之百写的是谁家故事,讽刺的是哪朝政局,我都不惊叹。红楼梦,人是靠阅读,魂牵梦绕,渐有所悟。索隐,考据,是帮助阅读,而不能取代阅读。

艺术上的评价,木心先生说的好:“十八世纪的中国,有这样一位文学家,站那么高,写这样一部小说。他不知道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艺术原理上却和希腊罗马相通,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自知伟大。写书,是他知道不能亏待自己;不去工作,是他不想亏待自己。”

中国人亏待自己太多了。

微信公众号:insight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