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以五行动静桩提升内劲

 願隨身 2016-02-14
当以五行动静桩提升内劲
道经每日清修
当以五行动静桩提升内劲(道经每日清修)
实修篇
(以武当纯阳桩功为例)

A、站武当纯阳五行桩
(五行静桩功)

           纯阳拳五行桩是纯阳拳术的基础功夫。在武术的绪多门派中、大体多有站桩這项内容。然道家八步纯阳的站桩則是針对人体五行心、肝、脾、肺、肾为煅练目标。运用八卦坎、离、中、震、兑为其名称,通过五种动作的站桩缎练、来調正增强心肝脾肺肾的功能、使气血匀調、血脉暢通、充实脏腑的实力。这种站桩的煅练方法、能够促进全身整体性的健康,使人体得精足、气充、神溢的目的。                
   传统的站桩方法按四时之气的规律、进行针对性的煅练,其运动効果随着时间的沿续受益良深。云:冬炼坎桩以保肾精、积蓄精力。夏炼离桩以却心火清心养神、心力旺盛。春炼震桩以扶肝木疏肝明目。秋练兑桩以养肺金、增强肺脏功能。中桩則主脾土、土为万物之母四季均可练习。长期塅练中桩之法使脾胃調合、胃主纳食、脾行运化中气得以充足为养身之夲也。           
                            
   又云:骨者肾所主、力者心所主、筋者肝所主、气者肺所主、肌肉者脾所主。练好此功故能得到骨壮、力壮、筋壮、气壮、肌肉形体亦壮。下盘扎实、足下有根,静若幽谷、动似灵猿、行如流水、发則闪电均心法主之、性静则可为之。五行桩是一个整体的煅练效果。



2、歌诀
  
  坎(肾)水桩歌诀
  趾抓臂起摇两腰,少商对待眉心照,静心听息存三穴,神守内劲肾志高。
  离(心)火桩歌诀
  含胸拔背气沉丹,前掌劳宫汇中堂,后应脊心会任督,久练悟得心力旺。
  中(脾)土桩歌诀
  中土桩法强,两掌分阴阳,气血润大地,万物呈春象。
  震(肝)木桩歌诀
  单臂顶云指趾力,通肝咏脉益内劲;仰视五指专一意,静性欲动林木青。
  兑(肺)金桩歌诀
  兑肺静劲兮,练气势;两掌腹下兮,左右执;腰肩背法兮,龟沉垂;气力贯达兮,凤凰翅。
  
3、功法图解
  
  行功礼节(敬作揖礼)
  动作简释:双臂两侧分开,然后向前合抱成拳,颔首示意,抬头,回收抱拳于胸前,然后于胸前自然下落,分于身体两侧。
  要领:双臂两侧分开时长吸气,抱拳颔首的同时短呼气,抱拳回收于胸前时短吸气,双手胸前自然下落时长呼气(图1、2)。然后,双臂两侧分开并侧平举时长吸气,翻掌下按时长呼气(图3、4)。
  作用:调身调息,平心静气。

当以五行动静桩提升内劲(道经每日清修)
当以五行动静桩提升内劲(道经每日清修)


  第一桩(坎桩)
  动作简释:拇指翘起,左手置于腰间,右手臂自右向上抬起(图5),吸气,至头顶时,身体向体侧拉伸。拇指上翘,小指用力,侧腰拉伸,双拇指相对,静停30秒(图6)。然后,手臂放松,自然呼气。如此做三次、六次或九次,然后换左势,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定式动作(图7)。如此做三次、六次或九次。


要领:五行属水,作用于肾小指用力,冬季多练。
  作用:保肾精,积蓄精力。

  第二桩(离桩)
  动作简释:
  (1)双手臂自然向两侧平举,然后身体左转,左手臂向左后贴腰部向右臀部方向穿,臂背贴紧的同时,右手臂由右向左随身体左转而向左旋臂裹肘(图8),使右手心(劳宫穴)对着口鼻部位(人中穴),肘尖对着心口部位(膻中穴),左手背置于后腰部位(命门穴),静守30秒钟。全身拧裹如被捆绑,形成麻花之力。
  (2)然后手臂放松,身体向右转正,双臂伸直,自然呼气(图9)。如此做三次、六次或九次,然后再换右势,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定式动作(图10)。如此做三次、六次或九次。 要领:五行属火,作用于心,中指用力,夏季多练。
  作用:退却心火,清心养神,心力旺盛。
  
  第三桩(中桩)
  
  动作简释:双手虎口相对,合抱于小腹(气海穴)前(图11),然后意守下丹田,双掌轻轻向两侧开合拉伸试力,手掌有麻热胀或磁力感时,静守30秒钟(图12)。如此重复试力三次、六次或九次。然后,双臂向两侧平举,长吸气至头顶,翻掌下按时徐徐呼气(图13)。
  要领:五行属土,作用于脾,拇指用力,四季多练。
  作用:使脾胃调合。胃主纳食,脾行运化,中气得以充足,为养身之本。
  
  第四桩(震桩)
  
  动作简释:双手自然呈掌,以食指翘伸来领劲上提,先伸右臂,用力向上攀伸,左手掌心向下,全掌用力向下按撑,静守30秒钟(图14)。如此重复试力三次、六次或九次。然后右手下落,左手提起(图15),左手再向左侧上方攀伸,右手掌心向下,全掌用力向下按撑,静守30秒钟(图16)。如此重复试力三次、六次或九次。
  要领:五行属木,作用于肝,食指用力,春季多练。
  作用:疏肝明目。
  
  第五桩(兑桩)
  
  动作简释:双臂膀向两侧分开,吸气,然后由后向前,双掌自两腰侧向正前方推伸,呼气,掌心向前,双掌轮贴紧,四指向下,无名指用力上翘。气呼完后,闭气(图18)。时间长短根据自己肺活量大小而定。然后,双臂膀向两侧分开,再向后分,吸气(图17)。接着,再由后向前,双掌自两腰侧向正前方推伸,呼气,掌心向前,双掌轮贴紧,四指向下,无名指用力上翘。气呼完后,闭气。时间长短根据自己肺活量大小而定。然后双手向内同时翻转,吸气,接着分双掌向小腹前自然下按,呼气(图19)。
  如此重复三次、六次或九次。
  要领:五行属金,作用于肺,无名指用力,秋季多练。
  作用:养肺金,增强肺脏功能。
  
  行功礼节(敬作揖礼)
  
  动作简释:双臂两侧分开并侧平举,继续向上托,长吸气(图20),翻掌下按时长呼气(图21)。双臂两侧分开时长吸气,抱拳颔首的同时短呼气,双拳合抱回收于胸前时短吸气,双手于胸前自然下落时长呼气(图22)。
  要领:注意呼吸方式,整组动作是长吸短呼、短吸长呼的呼吸方法。
  作用:调身调息,平心静气。



B、纯阳走步及八步龙心掌走先天八卦
(五行动桩功)

纯阳走步


     纯阳走步以自然的屈腿走步为准则,长期运用屈腿走步,能够得到身沉、气沉、力沉的效果,从而使气顺气守下焦;不仅如此,由于屈腿的作用,能够增强膝力,膝属大筋,为阳明经主之。长期的走步效果,使十二条经脉得到疏通,气血和顺,从而增强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这就是纯阳走步的价值所在,也是纯阳用九与纯阳走步相互作用的运动效果。

   纯阳走步以一圈而生化无数之圈,环环相套的走S之形步,循环中渐渐展开外圈所形成的圆运动,是身、手、步统一协调的结果。其整体运动炼至最高境界,其心性可专注而守一;其形同游龙缠蛇,穿翻缠绕,形成自然流畅的运动特色,谓之:“穿缠九宫,破走八卦,安定五行”。


九转八步龙心掌


      “九转八步龙心掌”,是一套完全以走步为特点的拳姿,是在纯阳拳五种基本手法的变换之中,转化着某些手法,从中达到技击或炼气,因此具有攻防意识和炼气养生的效用。足下之步灵活多变,以形成身手步整体不停息的流畅运动,大有“飞云流水,穿连不断”之观感。

   所谓纯阳拳五种基本手法,即八字分合手,阴阳缠翅手,风樱旗轮手,展翅双风手,内外缠绕手。此五种基本手法始终贯穿在整个纯阳拳法之中,得此而有万变,与纯阳走步相配合,名曰“五行穿连手”,贯穿于整个纯阳拳中,是纯阳拳的精华所在。

    所谓“九转八步龙心掌”,九为最大之数,旋转是变化之根,说明此拳旋转之多,以此为最,故为九转。八步乃八卦之圈也。走的是阴阳S之形,亦名之八步。九转八步环环相套,如龙之飞腾,如蛇之缠绕,其行拳走步之中,“腰似龙蛇左右转,穿连绕步随身缠”。随心所欲,故有其说。纯阳拳的演练,手无拳型,均以掌型而为之。因掌酷似龙爪,故称之龙心掌;一说武当山龙心道长熟谙纯阳九转八步而得其名。


当以五行动静桩提升内劲(道经每日清修)
理法篇

静桩功:


A、王芗斋苦口婆心说站桩(转)

       常志朗先生于1950年认识王芗斋老先生并向他学习大成拳,不久便得到王老先生的偏爱,于是让志朗先生搬到自己家去住,管吃、管住,便于练拳,以后常先生的在家监护人变成了王芗斋,有时候开家长会都是王先生去。常先生每天放学回到王先生家里做完作业便开始学拳。王先生教的是站桩(食指挑眉桩)。

   时间久了,志朗先生有些厌烦,当时他才11岁,对站桩也不是太理解,而且太累、太疼,觉得见效不快,于是慢慢的产生了厌烦的情绪,便偷偷地去别的地方去打拳、打沙袋、推手等,觉得非常有意思,而且自己感觉长进快。以前一点也不会打,现在通过实作有了一些经验,比同龄的孩子都强了,自己非常得意。又听到一些练拳的人讲说和王先生学拳慢,光站桩什么时候能练出来呀,多实作、多推手,二、三年就练出来了,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志朗先生开始骗王先生,放学后去别人那里练,说学校下课晚,要不就是学校有事。总之,每天回到王先生家都很晚,吃完饭已经更晚了,再草草站一会桩,应付王先生一下便去睡觉。时间长了就让王先生看出来了,于是王先生每天晚饭后就留志朗先生聊会天,当然王先生是有针对性的,聊天的内容自然离不开站桩的重要性,于是王先生讲了很多关于站桩重要性的话。

    王先生说他跟郭先生习拳时,每天站桩要站二炷香,那种大粗香五十年代王先生家里还有,志朗先生看见过。我和于鸿坤买过这种香,非常难买,市面上没有,后来不知道于鸿坤从哪里弄来了这种香,让志朗先生一看正是这种香。点上一试一炷能烧两个小时零一刻钟,因此我们推断,除去磕头时间,再插深一点,人累了总得想办法偷点懒,这是人之常情,站桩时间应为二个小时。每天早上天不亮到一座庙里,点上一炷香先给达摩磕头,再给郭先生磕头,然后站桩,食指挑眉桩,站完一炷香再点一炷香,再给达摩磕头,再给郭师磕头,再站一炷香,郭先生去逝后王先生一直坚持站桩,一站就是九年。郭先生在世时总是嘱咐王先生一定按照此法站十年桩,后来王先生站到九年,实在是耐不住寂寞了,想来北京逛逛,没想到一炮走红。王先生后来每每回忆此事都非常遗憾,总是说自己差一年的桩,王先生说我要再站一年桩功夫还要好。

    王先生跟随郭先生学拳主要是站桩,每天天不亮站桩,累得回到家里上不了炕,得用手把自己的腿搬上炕。晚上再到郭先生家里讲拳,也什么都练,比较杂,但没要求,累了不去也行。郭先生主要对早上站桩抓得紧,晚上是说得多练得少。王先生说郭先生也是这样站桩,但是郭先生站的是一边桩,说郭先生是死心眼,他琢磨着我要把两边桩的功夫都搁在一边,不是功夫就更大了吗?他一边站两炷香,郭先生说他过去老在城墙上站,腿站在城墙上身子向后探,郭先生站桩身子向后仰的厉害。所以郭先生的功夫是一边的功夫,但奇大。郭先生和人比武时老是右手在前、右腿在前把人往身后放,背冲着对手,一搭手一拧身子就把人给扔起来,天下的人都知道郭先生是半边好,可谁也防不了,就是功夫太好,所以称郭先生是半步崩拳打天下。郭先生说李洛能先生也是站了十年桩,三十七、八岁开始站桩,四十七、八岁成名。功力非常大,和人比武总是把手前伸,但总比别人手高,李先生个子高,他的胳膊抬高能过头。他总是让对手从他手下进行攻击,一接手往下一按就能把对手按起来。郭先生说当年他和李先生比武,李先生抬手高过头,嘴里总是唠叨“慢、慢……”,郭先生一出手,李先生手往下一按,郭先生两脚离地被扔出,功力之大难以想像。

    尚云祥也站了十年桩,先和李存义先生站桩,后被郭先生发现,又跟郭先生站桩十年苦功,尚云祥先生四十岁站桩,五十岁成名。尚云祥说他和程庭华先生试过。两人一搭手,尚往后一拽,程先生肩架一丝不变,蹭的一下顺着劲就跑到尚先生身后去了。尚一看说我连头都不回撒丫子就跑。尚先生说程先生功夫非常好,别人做眼镜都是坐着,程先生做眼镜是单腿站着,弯屈度还比较大,程先生金鸡独立工作可达二个小时,可见程先生腿功之大。程先生夜里练功,每天推磨(转围)二、三个小时,工作中还得单腿站立,功夫十分了得。王先生说以前西南有一个军阀(叫什么志朗先生回忆不起来了),他跟王先生说“您要是把练拳的诀窍告诉我,您想要什么我给您什么,只要是中国有的”。王先生说那我就告诉你吧,你过来我只能对你一个人说,不能让他们听见。那个军阀凑过去,王先生对着他的耳朵说:“两个字——傻站”。军阀听了哈哈一笑,他认为王先生是和他开玩笑。王先生说实际上我跟他说的是实话,可是他不信,我就知道他不信。

    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都认为站桩简单,是初学者都练的玩意,时间长了就应该练点诀窍,现在的人都不知道其实站桩就是诀窍。现在的人都讲究“巧”,都想巧练,我最烦的就是“巧”。你看那个字怎么写的,那不是“亏工”吗,我为什么能练出点功夫哇!我傻,我们那时候的人都傻,先生怎么教就怎么练,就知道傻练。尚云祥、郭先生、李洛能先生都是傻练练出来的,我们那个时候在农村什么都没有,你不练功夫也没得干,不像现在的大城市节目多,不练功夫也有的干。那段时间里王先生常对志朗先生说“你守着个我这个练功夫的人,你不学练功夫,你老想去打,打能打出功夫来吗!打是打不出功夫来的,到头来只能闹个‘打熟’,最不值钱的就是‘打熟’。打熟的人都没有功夫,打笨人行,一遇到有功夫的人就打不了啦”。“摔跤有摔熟,摔跤不练功夫也不行,摔熟的人成不了好跤手”,“过去郭先生和李洛能老先生在没练咱们这个拳的时候就打得很好哇,为什么不打了,打得好的都不打了,都改练功夫了,中国几千年的经验就是打也打不出来的,必须得练功夫,你现在倒好,守着练功夫的你还到处学打去,学砍砖头”。

    志朗先生每每回忆起往事都非常感慨地说:“先生对我真是煞费苦心呀!要不是先生苦口婆心地给我讲这些话,我怎么能安下心来学站桩呢。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开始学站桩,后来王先生又把站桩的学问教给了我。”常先生学武的一生只有一个老师就是王芗斋,常先生11岁跟着王先生学习大成拳,以前什么都不会,至五八年后来王先生去了保定,常先生关于武术这方面的知识全是王先生教的,王先生去世后常先生再也没遇到过哪怕是比王先生差一点的武术家,都差得太远了,都差上几个档次。所以,至今常先生只有一个教师就是王芗斋,常先生常说“我的饭碗是王先生给的,五八年王先生让我学中医并给我找了一个老师,最后还真的吃上了中医这碗饭,而且一吃就是一辈子,我的一生都是王先生安排的。


B、王芗斋先生论桩功之境界(转)

        持桩需经历三种境界,体认有得,方为功夫。所谓境界,即持桩时所有之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也。盖心理作用于生理,生理作用于心理交相辉映也①。 

    清末学者王国维先生尝谓:凡成事者皆须经历三种境界,一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三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习拳亦应如是②。 

    桩功之第一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不悔”。学者需坚信不疑,有百牛挽之不动决心。从生理上讲坚持百日即有感觉。坚持三、四年,即觉四肢膨胀,手足发热,有灌铅之感。四肢阴面有感觉较易且快,其阳面有感觉则较难且慢。四肢之阴阳面皆须有灌铅膨胀之感,方为有得,臻此境界始可学功③。

    桩功之第二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望尽天涯路”,此际须信天下拳道之妙,唯我自尔独尊,而他家所无也。从生理上讲持桩至五、六年即觉两耳膨胀,眉鼻梁觉如有物在内鼓动,颈项挺拔犹如顶上有大绳吊引,头皮发胀、须发飞涨,觉有大石压顶之感。此即持桩时头直顶竖之功也。同时上肢之感觉渐渐蔓延至臀部及小腹。至此四肢之感有日增焉。臻此境界,即觉天趣盎然矣。然所发之力还非源自腰脊而是梢节之机械之力也④。

    桩功之第三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回首”,此时本能活力如蛇。“神庄意静”,弹指挥手,无非天籁。回过头来再看,十年来所操各法,皆如敝履,理应弃之沟壑而不惜,初步所练即为正果。从生理上讲坚持十年左右即觉腰脊有膨胀之感。此种感觉直达谷道臊根,却觉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行走似趟泥,抬手锋棱起,身动如挟浪,腰脊板似牛。臻此境界,动则自有奇趣横生之感,所发之力始能均整。至此技击之资备矣⑤。
     
    以上所谈之年限,皆系我自身体识所得。在于学者或可略长,或可略短,均在于个人天赋与功力然耳。曾文正公曾谓:“成就事业天资仅作三分,而勤奋则占七分。”此非虚语也,学者勉之⑥。
     
    持桩虽日久,但见效不著,须求之于己身,不是姿势不正确,或既是心理起副作用于生理,或既生理起作用于心理,总之必有问题,当求证于高明,莫自以为是,切要!切要⑦!
     
    又持桩切忌死持一式,各式须交替轮流,每日如此。同时又须有站卧之分,站式与卧式尤须坚持。如是始有调配生理机能之作用。各式桩法虽皆可培育内劲,但各式之效应不同(故以桩功治病,才因人设式)若死持一式,从技击角度看则为偏颇,学者慎之⑧!

    每日之中持桩时间以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为宜。每日持桩之时间应占练功总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三分之一做试力,就我之经验而论,如此为宜。盖桩功为意拳之基本功之故也⑨。

    【题名解】

    持守站桩的内功修炼,由于功法的不同则内景象亦不相同,则先后陆续经历的境界、艺境就有不同的感受。但是,这篇文章中所论述的桩功之境界有站桩的信念、信心,要经历不悔,望尽天涯路,回首等三个阶段。并在后文中谈到站桩修炼的时间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论述。让我们从注解中更好的了解这些内容的具体情况吧!

    【注解】

    ①、持桩需经历三种境界,体认有得,方为功夫。所谓境界,即持桩时所有之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也。盖心理作用于生理,生理作用于心理交相辉映也:站桩修炼内功总体上说需要经历三种境界,在于体认有得。所谓境界,乃站桩内功修炼的法身界的种种景象,非常人能体会得到的,这是站桩内功修炼自我开发功能的成果。

    ②、清末学者王国维先生尝谓:凡成事者皆须经历三种境界,一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三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习拳亦应如是:清末学者王国维先生引用北宋诗人柳永“蝶恋花”词中的言语常说:凡成事业者皆须经历三种境界,一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说的是精心励志的修炼,消耗掉多余的脂肪而清瘦了;二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说的是修炼了一段时间似乎有了明白的感觉,而又觉得面前天涯无尽而路茫茫;三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再修炼一段时间,顿觉开悟,历经过多少境界寻觅的道,如同蓦然回首,却在光明境中而得之。修炼桩功者,亦是如此的三种境界的感觉。

    ③、桩功之第一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不悔”。学者需坚信不疑,有百牛挽之不动决心。从生理上讲坚持百日即有感觉。坚持三、四年,即觉四肢膨胀,手足发热,有灌铅之感。四肢阴面有感觉较易且快,其阳面有感觉则较难且慢。四肢之阴阳面皆须有灌铅膨胀之感,方为有得,臻此境界始可学功:所以,站桩之第一境界,虽然“衣带渐宽终不悔,”所说不悔,乃是学者需要坚定信心而不疑,要有百牛挽之不动的决心。从境界上说只要能坚持百日既有明显松静的感觉。坚持三、四年的光景即能觉到四肢存在内劲的膨胀,导致手足发热,自身有如灌铅的沉重之感觉,四肢的阴阳面的感觉亦不相同,阴面有感觉内劲的流动较容易且速度快,阳面有感觉内劲的流动则较艰难且速度慢。只有四肢的阴阳面皆须有灌铅膨胀的感觉,方为站桩有得,达到这种境界始可以学习攻防功夫了。此为“尾闾中正神贯顶”的艺境。

    ④、桩功之第二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望尽天涯路”,此际须信天下拳道之妙,唯我自尔独尊,而他家所无也。从生理上讲持桩至五、六年即觉两耳膨胀,眉鼻梁觉如有物在内鼓动,颈项挺拔犹如顶上有大绳吊引,头皮发胀、须发飞涨,觉有大石压顶之感。此即持桩时头直顶竖之功也。同时上肢之感觉渐渐蔓延至臀部及小腹。至此四肢之感有日增焉。臻此境界,即觉天趣盎然矣。然所发之力还非源自腰脊而是梢节之机械之力也:所以,站桩之第二境界,虽然从法身境界上说是“望尽天涯路”,此即必须相信自己无形的法身道体之精妙,为我自尔独尊,而他家所无有也,这就是信念。从法身界的景象来说持桩五、六年的时候即觉得两耳膨胀,眉、鼻梁部位觉得内如有物在内鼓动;颈项挺拔犹如头上有大绳吊引,头皮发胀、胡须毛发飞涨的感觉,觉得有巨石压在头顶的感觉,此正是持桩修炼头直顶竖之功夫景象也。也就是“满身轻利顶头悬”的境界。同时上肢的松空内劲势饱满的感觉渐渐蔓延至臀部及小腹部位。至此四肢及身躯的松空内劲势饱满的感觉日益增后。到此艺境,即觉得天然情趣蓬蓬然兴致大增。然所发之劲势还非源自虎背熊腰的腰脊之劲势,而是外形梢节之机械的劲力。

    ⑤、桩功之第三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回首”,此时本能活力如蛇。“神庄意静”,弹指挥手,无非天籁。回过头来再看,十年来所操各法,皆如敝履,理应弃之沟壑而不惜,初步所练即为正果。从生理上讲坚持十年左右即觉腰脊有膨胀之感。此种感觉直达谷道臊根,却觉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行走似趟泥,抬手锋棱起,身动如挟浪,腰脊板似牛。臻此境界,动则自有奇趣横生之感,所发之力始能均整。至此技击之资备矣:站桩修炼内劲的攻防功夫,即“拳道“攻防功夫的第三层境界,从心理上讲,是“回首”的阶段;从攻防功夫艺境上说乃是“听探、顺化相互为用”的灵活能力如龙蛇,就是遂感而应,一触即发而无误的自动化阶段的功夫了。神情庄重,意气形体安静自如,就是一弹指一挥手,无非天然而成的自然能力之体现。回过头来再看,十来年所操练的各种方法,皆应当抛弃,理应弃之沟壑而不可惜了,此时初步所练即可为正果视之。换句话说就是:“得来万法皆无用”,故而都可抛弃了,只有即时的功夫才是正果。从生理变化上讲,自己坚持了十年的站桩修炼,即觉得腰脊有内气膨胀的感觉,而这种感觉直达谷道臊根,的确觉得自身体整如铸势整、身如灌铅之松沉、肌肉若一之轻灵、毛发如戟之锐利,行走如趟泥之稳健、抬手如锋棱竖起、身动如挟浪波涌、腰脊板整似牛之势强。功臻此艺境,动则自有情趣横生之妙感,所发之劲势始能均整自如。至此,技击之资本备矣!
文中“腰脊板似牛”的说法,就是古传“虎背熊腰”的身法功夫说。有关“虎背熊腰”的身法功夫,详细论述于“点评”之后,可供参考观之。

    ⑥、以上所谈之年限,皆系我自身体识所得。在于学者或可略长,或可略短,均在于个人天赋与功力然耳。曾文正公曾谓:“成就事业天资仅作三分,而勤奋则占七分。”此非虚语也,学者勉之:以上所谈的年限、艺境,都是我修炼时的自身体认所得出的结论。在于学拳者或可略长,或可略短,均在于各个人的天性禀赋与用功能力而出现分别的。曾国藩曾经说过:“成就事业天资仅作三分,而勤奋则占七分。”此并非虚语也,希望学拳者勉励而为之,自由显著效果。

    ⑦、持桩虽日久,但见效不著,须求之于己身,不是姿势不正确,或既是心理起副作用于生理,或既生理起作用于心理,总之必有问题,当求证于高明,莫自以为是,切要!切要:持守站桩修炼拳道功夫,虽然操练的日久天长,但是见效不显著,须求之于己身:不是姿势不正确,或者就是心理障碍起了副作用于生理状态;或就是生理起作用于心理状态,总之必有问题存焉!当处此境,必须求助于功夫艺境高明的人,且莫自以为是而踏入歧途,切记此要点,切记此要点。

    ⑧、又持桩切忌死持一式,各式须交替轮流,每日如此。同时又须有站卧之分,站式与卧式尤须坚持。如是始有调配生理机能之作用。各式桩法虽皆可培育内劲,但各式之效应不同(故以桩功治病,才因人设式)若死持一式,从技击角度看则为偏颇,学者慎之:又持桩修炼且忌讳死持守一个姿势,须要各种姿势交替轮换的修炼,多方面体认,每日都是如此。同时又须有站、坐、卧、行的分别,站式、卧式犹须要坚持。如是始有调节生理上听探、顺化相互为用的机能之作用。各式桩法虽然皆可以培育内劲的功能完善,但各式之功能效应不完全相同(又以桩功修炼内功养生术,才因人而设具体功法内容不同。)假若死守一个姿势,从技击角度看则为偏颇,学拳者、学内功养生术者,都要谨慎之。

    ⑨、每日之中持桩时间以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为宜。每日持桩之时间应占练功总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三分之一做试力,就我之经验而论,如此为宜。盖桩功为意拳之基本功之故也:每日之中持桩修炼时间,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为适宜。按两次修炼,每次只需要半个小时到45分钟的时间。再有一种算法,就是每日持桩练功之时间应该占用练功总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三分之一时间作动炼法的“试力”内容。就我修炼之经验而论,如此为适宜。

    盖桩功为意拳之“建体、至用”的基本功之缘故尔。

    【点评】 

    此篇文章是了解王芗斋先生站桩内功修炼“拳道”功夫的重要篇章之一。在本篇文章中基本上谈到了两个内容:一是桩功修炼内劲功夫;二是桩功修炼的时间内容。

    不管其他人如何的说,王芗斋先生谈拳论道,是以内修为主要内容;而在修炼的过程中始终要求保证心理、生理上的健康,是充分发挥自身固有的听探之良知,顺化之良能,及其相互为用的能力。这须要精心体认。


C、腿功是站桩站出来的(转)

李仲轩‘逝去的武林’摘录

    有一句“练功不练拳”的话,认为功是站桩,拳是打拳,“练功不练拳”就是只站桩不打拳一这是初学者容易产生的误解。站桩的要点是“学虫子”,冬天虫子钻进地里死了一般,等到了春季,土里生机一起,虫子就又活了。站桩要站出这份生机,如虫子复苏般萌动,身上就有了精力。站桩有无穷益处,是练功。其实打拳也是练功,形意拳要“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气不是呼吸的气,比如男人的英姿潇洒,女人的妩媚靓丽,就是气的作用,正所谓生机勃勃。至于呼吸的气,叫做“息”,劈拳就是练息(不说打法,只谈练拳的练法)。

  腿功是站桩站出来的,也是走(桩)出来的,唐维禄的徒弟尤其要走。早晨起来一走便是十里,两手背后,活动着脊椎,或带着点拳意。我们有时将“行意拳”的“意”字省去,顺口地说,跟唐师学“行拳”。

  但真正神奇的是,尚云祥练武入迷,以神作拳,行住坐卧都是这个,这是上道的东西,不是入门的技巧。李存义和尚云祥都站桩,但他俩平时练功就是五行拳,很少站桩,只是可怜徒弟不长进,方教站桩。

  站桩与打拳最关键的要点是一个,对这个要点没体会,练拳不出功夫,站桩也照样不出功夫。这就是“桩法能融入拳法中,拳法能融入桩法中”的道理。

  练武其实是在练心智。

  唐师所传的桩功,有一个要点,时常浑身抖一抖。传说狗熊冬眠的时候,每隔几天,它就自发性地浑身颤抖,否则僵滞不动。身体要有问题。同样,站桩为什么站不下去?就是缺这一抖。

  很细致很轻微地抖抖,就能够享受桩功,养生了。另外,其实比武发力。也就是这么一抖擞。

  薛颠传的桩功,一个练法是,小肚子像打太极拳一般,很慢很沉着地鼓出,再很慢很沉着地缩回,带动全身,配合上呼吸,不是意守丹田,而是气息在丹田中来去。

  桩法是活动的,不是静功而是慢练。薛颠原话为“此桩法之慢练,增力之妙法也,慢慢以神意运动,舒展四肢”——桩法是动的,只不过动得极慢,外人看不出来。

  站桩时,也要动起步趟进、侧身而闪的心思,外表看似不动,其实里面换着身形。要静之又静,长呼长吸尽,站空了自己。

  浑圆桩足以眼神站桩,两眼要往上高瞟。练武先练眼,跟能生神,所以是练武先练神。人爬上山顶,累得疲惫不堪,但目光一远眺,身上就轻松一浑圆桩是这个原理。

  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眼神就是这个灵犀。久站磨炼筋骨,但只坚实了筋骨。等于没有站桩。眼神和肉体的关系,是浑圆桩要体味的东西。有了灵犀,才能有生机,冬天过去大地回春,生机一起,土里都是香的,抓把土,粒粒都是活的,站桩也要把自己站活了。

  站浑圆桩时,身子让眼睛领走了,身子不能做作。

  摆拳架看似不动,其实筋骨肌肉都牵挂着,扑出去一厘米。犹如山谷有回声,身体也有回力,扑出去一厘米。再回来一厘米,要用回力来锻炼,如此易出刚劲。站桩之苦首先是筋骨软弱的疲劳之苦,学会了这个方法,站二十分钟桩,等于打二十分钟拳,也就喜欢站桩了。


D、为什么传统武术一定要练习站桩呢?(转)

    很多武学著作都强调站桩的重要性,但站桩为什么重要却不肯明说,今天我就把道理说清楚:人身体的状态无非放松、紧张两种状态,但是完全的放松和完全的紧张都不能技击!所有的拳术说的放松都是要在紧中求松!站桩就是紧中求松!紧中松是真松!求的真松之后,真紧自然就会了,松中紧才是真紧!练的是紧中松,用的是松中紧,用真紧打出刚猛爆列来!不明白这些道理,一辈子都是门外汉!

  明白了真松真紧之后,身体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就会感觉到身体的节节贯通,原来不通的地方都通了!比如一吸气就会有气息被吸到脑袋里的感觉!这时候就会感觉自己充满活力,这就是有感觉了,接下来打通任督二脉真的就是水到渠成了!

  能不能打通任督二脉是门内与门外的分水岭!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大家注意:我不是在写武侠小说!我当初离开老师时功夫一点都没入门,老师因为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再见面,就直接给我拔高了!他说你快走了,我把我们这一派的不传之秘告诉你吧:我们的发力在于裆,你只要能体会到裆劲就对了!就这样一句话,我用了五年的时间找到了感觉!而打通任督二脉是找到裆劲的前提,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打通任督二脉的道理!
  
  打通任督二脉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我估计很多人都不懂什么是任督二脉,任督二脉在哪都不知道,下面我就接着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阳不离阴,阴不离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在阳中取,阳在阴中求。这是太极理论的核心,也是中医、太极拳的核心。人体的阳气是在会阴穴,也有人说是长强穴产生的,阴气是在百会穴,也有说是印堂穴产生的。阳气要上升,行走的路线是脊柱,从尾骨一直到头,这就是督脉;阴气要下降,从头经前胸回到小腹,这就是任脉。有意识地运行这样的路线,就是运行小周天。熟练地掌握就叫做打通任督二脉!
  
  任督二脉的分界点就在人中,起点在裆部。所以在运行小周天的时候吸气的时候要提肛,把阳气提起来。阳气到了头顶以后舌尖就要顶一下龈齿之间,把阴气降下来。这就是动作的要领!因为人中是任督二脉的中点,所以叫人中。我们中医的每个穴位的名称都是有来历的,是很讲科学的!

  刚才讲的要提肛,当然要自然!网上什么阴茎增大术有一个核心内容就是锻炼PC肌,其实这就是反复锻炼提肛,我们古时候叫做回春劲,是可以提高性能力的!据说乾隆皇帝练得很好!所以如果大家想练的话,可以参考一下!

  传统理论中有一条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说解释人体要用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的通用法则。比如说上为阳,所以头为六阳之首!头顶上的一个穴位就叫百会,就是说所有的阳气都汇集于此!下为阴,所以最下面的一个穴位叫会阴!这都是有科学道理的!

  至于丹田这个穴位是道家术语,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有三个丹田。上丹田是印堂穴,中丹田是憻中穴,下丹田是气海穴。其中上丹田属于督脉,中下丹田属于任脉。这是三个穴位都是人体的大穴,非常重要!

  与这三个穴位对应的督脉上面的三个穴位,从上到下依次好像是玉枕、灵台和命门,是运行任督二脉的关键!督难任易,运行任督二脉的难度主要是在督脉上,在这三个位置会有阻力,气不容易提起来,所以术语就叫做“过三关”!

  其实站桩只是运行大小周天的一种方法,是在静功中练的。其实在套路中也可以练的,特别是陈式太极中的金刚捣碓,含义就是运行大小周天的。

  什么叫做运行大周天呢?就是在小周天的基础上气再往下沉,一直到脚底的涌泉穴,然后再翻上来,这就是运行大周天!

  练习小周天最好的方法其实是打坐,运行大周天最好的方法才是站桩!在运行小周天时尾骨是朝前的,也叫做敛臀;有敛臀变为翻臀,就是运行大周天!
  
   任督二脉的说法,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只是来源可能主要是武侠小说!其实任督二脉没有什么神秘的,它们真实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而且它们在人体本来就是相通的!督脉属阳,行走的路线为脊柱为骨,骨是硬的,练的是降龙!现在人之所以容易得颈椎腰椎病,就是因为督脉不通;任脉属阴,走行的路线是人的消化道,消化道是柔软的,练的是裆劲伏虎!现代人之所以肠胃不好,就是任脉不通!任何一个婴儿的任督二脉都通得非常好!我女儿几个月的时候我仔细观察过:她睡觉时是舌尖抵上颚,呼吸是标准的逆式呼吸!所以人的衰老就是一个任督二脉从通到不通的过程,完全不通了人就死了!

  任督二脉本来就是相通的,可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呢?就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敏感了!站桩其实练的就是人身体的敏感性!站桩是在静中求动,在静中体会自己的身体,把本属于我们自己的敏感给练回来!站桩在练武的道路上,是打基础的重要环节!楼能盖多高,关键在于地基有多牢固!站桩就相当于拳术的地基!

  说了这么多站桩的好处,那究竟怎么站桩呢?大家一定会问我动作要领是什么!问我站桩要领的一定是新手!对于新手来说站桩的要领就是没有要领!这很有可能要引起争异,请大家听我解释:站桩这东西属于看起来容易练起来难的功夫!初学站桩可能站十五分钟都是很痛苦的事情,再去考虑要领,反而要出问题!两脚开立,微微下蹲,两手抬起,高于胸齐,手心向内如同环抱大树就行了! 等到能够站到半个小时左右,就请大家注意一下下颌微收,两膝内合。下颌微收的目的是使脊柱能够贯通,站桩讲究虚领顶劲,下颌一收顶劲自然顶起;两膝内合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裆劲!两膝内合到什么程度合适呢?一定要确保鹤顶穴在地面的投影位于大脚趾与脚后跟连线的内侧,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我特意找来了图片。剩下的要领什么松肩沉肘啊,自己可以感悟一下!至于气沉丹田,没有气的时候先不要急于沉!初学的人总是贪多!我当初问老师怎么运气,老师说水到才能渠成,你现在一点水都没有,要渠干什么?等你有感觉了,自然一引导就对了!


  注意了以上两个动作要领,你的桩功就会逐渐达到一个小时左右!这个时候你就要注意尾骨的感觉了!尾骨向前敛臀,就可以找一找运行小周天的感觉;小周天通了,就可以尾骨微微泛起翻臀,是重心下移,找一找运行大周天的感觉!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裆部变得敏感灵活了,逐渐就会知道裆劲是怎么回事了!

  曾经听人说过以前之所以武功传男不传女,很大的原因就是不好讲明裆劲!不练裆劲武功一定有限,传出的传人功夫不行,反而坏名声!还不如不传!

  女人中有据可查的武林高手最出名的应该就是严咏春,她的裆劲练得非常好!据说她两条腿夹在一起,她老公(也是武林高手)都分不开!所以只要女人掌握了裆劲的要领,一样可以成为武林高手!

  严咏春这个女人是很了不起的!因为她可能是最早提出裆劲的人!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这是一件划时代的事情!因为在那个时代,她作为一个女人敢于提出这样的说法,并且讲出了裆劲的练法是很难得的!因为这件事情是很多男人都说不出口的!李小龙的李三脚那么厉害,与裆劲是有绝对的关系的。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小看站桩!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哪个天才可以跨越这个阶段!没有两个小时以上的桩功,说什么都是扯蛋!这话不是我说的,也不是太极门说的,是半年打死人的形意门大师薛颠说的!

  

  大家如果想站桩,刚开始可能比较枯燥,下面教大家一个催眠站桩法,此法乃本人自创,希望能给大家帮助!本人在看李仲轩《逝去的武林》也有相关的论述,只是方法不一样。其实和尚打坐要口念阿弥陀佛,有些气功在练的时候要默念一些咒语,道理都是一样的,就是要让人进入一种催眠的状态,达到放松的目的!催眠的状态是一种很舒服的状态,身体会很放松,这很利于我们体会太极拳的要领!

  站桩时的催眠也很简单,就用我们站桩的姿势:开始时两手环抱于胸前,这时两手的中指有一段距离(10~20厘米)。这时双眼看着两个中指,心中默念“合拢,合拢……合拢,合拢”,默念的速度一定要慢!表达的意思要清楚,但不要做双手合拢的动作。过一会儿你会奇迹地发现,两手的中指就会自动地合拢到一起!

  就在两只手的中指合拢在一起的一瞬间,把你的眼睛闭上,你就会进入催眠状态!这时你可以继续心中默念合拢,也可以合拢一会后默念分开,使两者手分离。进入了催眠状态你就会理解什么是太极拳的放松!

  李仲轩老人在《逝去的武林》中讲过:尚云祥老师的方法很独特,他在站桩的时候,尚师只说一句你站着吧,他就感觉自己定在那里了!后来尚师一句:你怎么还在这里定着呢?他便可以走了。这就有催眠的成分在里面!

  介绍完了桩功,再给大家介绍一个类似的功法,叫做蹲墙功!这个功法练起来有些难度,不过对于功力的增长很有好处! 


   练法如下:面壁而立,两脚尖顶住墙壁,然后下蹲!如果能蹲得下去再重新起来,循环往复!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因为如果你的腰腿裆劲配合不好,在下蹲的过程中墙壁会给你的膝盖一个反推力把你推倒,根本就蹲不下去!这里有一个要领:一定要想象着头顶有一根绳子吊着,下在上中求,慢慢地就可以蹲下去了!


· 每于晚间找一僻静处,立于大树旁,大马步站立,身体中正,舌顶上颚,自然呼吸,双掌推出十指和掌跟处均匀用力扣在树上,然后全身放松,松肩坐跨,气沉丹田。 

· 接以上要领,开始找劲,吸气鼓动丹田,有响声最妙,以腰跨缓缓用力催动肩部、肘部、腕部、指尖部位,腿部用力时,双手有被动上行滑动要求,然后呼气,手指、腕部、肘部、肩部、胸部依次放松,外形姿势不许有大的变动。 

注意事项:

· 每天练习一次即可,每次不要超过半小时,有老师指导,持之以恒者三个月即可明显见效; 

· 练功期间,如丹田有剧烈跳动或不适之感时,要立即停止练习或揉动腹部即可缓解。 

· 每次练完后,站立做抖臂(前后快速摆动)动作三分钟结束练功。 

· 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或肾病患者忌练本功法。 



E、站桩不能代替打坐(转)

子午打坐,晨暮站桩。

1、站桩

   要想天人合一,守静生动。第一步,要学会守静,养气练气,先养后练。既能守静,又能养气的方法,就是站桩。站桩是基础,是入门功夫。 站桩是外养形态,内固精神。
 
2、打坐

    古代的人非常强调盘腿,盘腿能锁住人体内有限的精气,使精气能上行供脑,让精去补脑如果精气“下流”,从下面白白地泻掉了,就十分的可惜,所以佛家有打坐的习性。打坐的双盘是有些难度的,只要能双盘住,下焦的经脉、腿部的经脉都会通畅。所有的功夫中盘腿都是基本功,因为锁住下焦精气对人体有好处。

    “安”字甲骨文

    古代非常强调坐姿,汉字“安”就是女子在房中的一个坐姿。古代对女子的坐姿要求非常严格,女子最好是盘腿坐在屋子里。如果女子坐姿不恰当,比如像簸箕那样把两腿往前伸直了坐着,男子回家看到了后,就可以马上写休书,因为这被认为不懂规矩,也不会养生,将来很难生育出好儿女。

    古代要求女子的坐姿,要么是把腿盘起来,要么就如许多汉代的画像那样坐在脚后跟上。这种坐在脚后跟上的坐法就叫“正襟危坐”,是一种很正式很庄重的坐法。

    坐姿不对会对身体产生影响。比如,老跷二郎腿的话,就容易引发腰痛或者是其他一些腿部的疾患,因为这个姿势不符合腿部经脉的循行。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神又为魄,所以肛门又被称为魄门。魄门在中医里的解释是五脏的使者,使者是经常被派出去活动的一个人物,所以“水谷不可以久藏”,糟粕是不可以久藏于肛门的,都要从肛门走出去。

    这里要说到一个魂飞魄散的问题,如果人已经魂飞魄散的话,肺就没有收敛的功能了,肺的力量没有了,人的魄也就泻掉了。

    要想魄不飞的话,可以握固,握固法就是固“魄”的,那固摄“魄”的方法呢?就是盘腿,两条腿一盘住就如同一把锁,锁住了下焦,这样人也就定下心来了,气也就在任督小周天运行了。


3、学生问:站桩和打坐的比较,站桩能不能取代打坐?

    师答:如果实在不能打坐,那么,可以谈一谈用站桩代替。但是,如果你能打坐,哪怕不是双盘,就是单盘,那也是胜过站桩的!你们要知道,从古至今,站桩都只是用来养生的,而不是用来修行的。这是两码事,就如体操和太极拳,一个只能健身,而一个除了健身外,却还能养性。站桩,多是武术家用来修气力的,而不是我们修行人所采用的方式。虽然密宗也有“金刚立”等站姿,但是,那只是加行,不算是成就的方法,只算是辅助。你们要知道,你可以去寺院里面看一看,你就会发现,那些坐着的,都是修行高的佛或菩萨,而那些站着的呢?都只是些护法的金刚,或是天神散仙。一个人不安静时,我们说他,“坐立不安”。一个人不定性,没有沉稳性,会走来走去,不安于座。能坐下,那不只是修行,起码,我们说他比较稳定了。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道理,站桩,如果说为了练一练身体,要身体强健些,那还是有所帮助的。但是,你如果用它来修行,想要提高,想要进步,那你一定是做不到的。我做一首打油诗给你们:

    一入宝殿便可知,站立天神或金刚,

    默坐乃知佛菩萨,立坐优劣已分明。

    为什么呢?为什么坐比站优胜呢?你们要知道,人体有奇经八脉,周身365个大穴。但是,两条腿上,没有几个穴位,而大部分穴位,都只是在前胸和后背部,我们站立时,气血会容易下沉,着立点在两个脚上,而不是所谓的“丹田”。这样,人锻炼的是坚强力,而不是气沉丹田式的修行。因此,过去,练武术的重视站桩,而修行的重视的却是打坐。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方式,都是原因于其两者之作用不同。


4、打坐与站桩的区别

    打坐和站桩有着本质的不同!正确的打坐不但能祛病延年,还可以名登仙籍!死后得升天界!如果在打坐中求菩提正道还可了脱生死,除却轮回之苦!而站桩是没有这个作用的!

    养生桩下蹲的幅度低,适宜于所有人,尤其老人虚火上升,下盘不实,如果能站养生桩则能调节阴阳,强健身体! 如果是习武之人则下蹲幅度要低,站的越低,则真气则容易归于气海,下丹田坚实、达到下盘坚固作用!

    如果从能量来说,站桩和打坐都有聚集能量的作用,但站桩聚集的能量比较粗。而打坐则能聚集很微细的能量!

    真传一句话——打坐主要修炼「精炁神」!站桩主要锻炼「筋骨膜」!

    附带谈谈深蹲和站桩的区别。深蹲主要练腰肾的核心力量,站桩练全身的筋骨。

    深蹲虽然练腰肾的核心膂力,但效果不如打坐全面。当然,强强联合最好。


F、敬告站桩者、打坐者
 (修改、补充,请重新下载)

陈全林

    从留言中可知,一些博友站桩,一些博友打坐。根据经验,提出一点建议。站桩结束,一定要按摩两个膝盖,不然,会在老年时落下膝盖毛病。很多练太极拳的人、练武术的人,晚年多行动不便,膝盖出了问题,一位前辈说,是站桩与练拳姿势不对。其实,是站桩和练武中膝盖受力过多,而在站桩结束后没有把膝盖放松而使紧张的肌肉缓解、压力化空。所以,一定要按摩膝盖。

    晚上打坐的人,打坐完不要立即睡眠,至少要按摩腿脚,如果时间允许,轻微运动几分钟,不外摇肩活胯,按揉足三里这些小动作。看起来是小动作,且有大效果,能减少你晚年气血衰退时的腿脚毛病。千万记住。一些修行的老前辈,晚年大多腿脚出问题,就在于忽视了这些细微的地方,积劳成损,膝盖、腿脚就会生疾病,影响你的生活质量,尽管你有功夫,那你的功夫又能如何?修道的人中,胡海牙先生很反对打坐,他老人家说年轻的时候不懂打坐,冒然打坐,结果把腿脚坐坏了。所以老先生倡导动修,少打坐。老人家晚年也因为腿脚的问题坐轮椅。这值得警醒。不是打坐不好,而是要得法,方法要对。关于正确的打坐,南怀瑾先生有很多开示,可以学习。形意拳大师郭云琛晚年瘫痪在床,尽管他的拳的威力照样在身,可有什么意义?已故太极拳大师李经梧晚年坐轮椅,功夫了得,与弟子在轮椅上推手,弟子照样近不了身,功夫没退,只是,腿脚不行了。这些大师尚且如此,何况没得真传的盲修瞎练者。要警惕。

    按摩之道的妙处日久自知。


动桩功:

太极拳八卦掌的秘密-画圈走圈(转)

        人生而命有长短者,非自然也,皆由将身不谨。——南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人上了岁数之后,身体内的浊气往上跑,所以脚底下没劲儿,头重脚轻。本来没有眼泪,结果一笑就流泪了,鼻涕眼泪一把,还发出“吼吼”的声音,耳朵也听不见了。浊气开始往上涌了,就像下水道一样,用水一冲,底下乱七八糟的杂质就都浮上来了,这就是人开始衰老的表现。

    一般人衰老的规律都是能量从里往外、从下往上耗散的一个过程,特别是太过用神之后,操心劳倦,就会出现大脑发热、四肢发凉、丹田气虚冷的不健康状态。人老了以后,丹田元气亏虚,肝肾也就不足了,所以老人的脚容易发冷,下肢无力,筋骨僵硬,小腹无力,丹田气也特别虚,肝肾不足。“肾主骨生髓”,从西医角度看来,骨质疏松,骨密度低,因此特别容易骨折,与中医讲的肾虚有着莫大关系。

    我们人体以及自然界的规律,只要螺旋起来就是能量开始汇聚的表现,地球是螺旋的,宇宙间的星云也是螺旋的,而且宇宙当中的黑洞,它也是一螺旋汇聚能量,星云、龙卷风、太极、植物生长的茎等都是螺旋的,具有大能量。一个漩涡。我们看大海里面只要是有漩涡的地方,就能把什么东西都吞进去,就是能把能量给吸进去。龙卷风一来,什么东西都给转走了,这也是漩涡。我们看植物,植物的茎往外生长的时候,它都是打着圈走的,树干是一圈一圈螺旋往上走。身体里面螺旋的成分很多,我们都知道指纹是一圈一圈的;头发也有旋;所有的肌肉起止点都不是在一条直线上,而是在横切面上按一个旋转的角度来长的。

    人体的结构就是一个有弧度的结构,不是直来直去的,身上有很多螺旋的这种体征,就是大自然给我们打的标签。我们是地球人,就得按照地球的规则来运动。在身体里面,能量要汇聚或者整合,就得用螺旋的方法。这就是为什么在传统内家拳里面,太极拳练习缠丝劲,八卦掌练习转掌。太极拳走缠丝劲一般不好掌握,而八卦掌一开始就要求走圈,则简单易行得多,通过走圈,让全身的经脉螺旋起来。这样自身的能量开始整合,使“浊气下沉”(丹田气充实,双腿有力、足底温暖);“清气上升”(神清气爽),就好像汇聚天地之气沉降于自身。

    上文讲过的揉腹就是螺旋运动、圆运动,符合生命圆运动的基本特征,通过螺旋揉腹,可以使整个腹部的内脏得到运动,使内气迅速汇聚,而八卦掌走圈则是更大范围的全面整合汇聚能量,效果非凡!

    在走圈的时候,浊气汇聚下行,就好像让盆里的水旋转起来,泥土、沙子等自然就会汇聚于中心而下沉,人走圈时间长了,膝盖以下的部位,足部和脚踝部开始出汗,这便是排除浊气的表现。中医认为:“湿性下行”,湿气和浊气本应从下肢排出,如果不从这里排,而从上边排,如熬夜、饮食油腻等,使得湿热上蒸,那注定是要脱发的。所以,中医认为脱发是血分热毒湿浊引起的,而西医称之为脂溢性脱发。

    走圈的秘诀就是走圆,所有的动作都是圆的,中国人的锻炼方法,全是走圆的。就好像中医说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永远处于一个循环往复的状态。其实我们思考问题也是如此,所有的问题有阴的一面,也有阳的一面,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所以说,中国人锻炼身体也是通过圆的方式来锻炼。圆了之后就吐故纳新,周流不息。走圈的时候要求大脑松静,精神放松,所以《道德经》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就是把命的本来找到,就是把心神修炼好了之后,呼吸、内脏等各方面自然而然就好了,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功效。

    走圈是最简单的方式,因为走圈的时候,面朝着360°的各个方向。要是直接走圈法,可能不太好掌握。所以可以绕着大树走!上公园里边,随便找一棵大树,就那么绕圈。每绕半个小时,换个方向接着绕,每次绕一个小时,每天早晚各一次,坚持下来会受益的。在公园里绕树,最好绕的那棵树周围都走出一个圈儿的痕迹来。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下元亏虚了。亏虚之后,人就有两个反应:一个是肝肾不足;一个是血分有热。老年斑就是因为血分里边的浊气和热气造成的,都是虚火,再加上气血不足,气滞血瘀,就是老年斑了。肝肾不足的话就容易脱发,“发为血之余”,肝肾之气不足,就好像草缺水了会干枯一样。肝肾气补足了就相当于水足了,我们看自己家里养的花也知道,缺水的时候会枯黄,如果一直缺水就会死掉。适时地加点水,它又能鲜绿地活下来。水足,也就是肝肾之气充足的人,血液是清澈的,皮肤比较细、白、干净,像小孩一样。脱发的人,有的是从头顶开始脱的,有的是从前额往后的。不同的地方脱发,说法也是不一样的,从头顶开始脱的,一般来讲都是肝肾虚型的,尤其是肝虚;从发际线往后脱的,这是阳明胃经的气不足,这两种脱发的情况不太一样。肝肾不足兼有血分热浊型的,头发特别稀疏。走圈的时候,人体的能量是漩涡的,腿一直在走动,全身的气血就往下沉,阳气往下潜,把血里面的热气和浊气排出来,就清爽了,就长出黑头发了,眼神就清亮了,这都是精神充足的表现。所以老人家每天绕树走圈两个小时,能够让头发重新长出来。走圈时间久了,手指会有发胀的感觉,足底也开始发热,这是气血流通于末梢的表现。一般人身体很少腿部出汗,而走圈时间长了,膝盖以下的部位开始出汗,这就是排除湿浊的表现。而且练走圈可以让内脏排毒,有的人走到一定程度会出现拉肚子的现象,尤其是肠胃有宿疾的,因为元气越来越足,正气抗邪,有的就会出现大便颜色油黑稠浊,甚至腹泻,这是排出宿便的表现。膝盖以下小腿汗毛孔张开,开始出汗,脚会出汗,而且是特别臭而黏的汗,这些都是排除湿气的体现。走圈这个方法适合终身锻炼,它没有任何副作用,但要注意的是,走的时候要放松大脑,闭着嘴,津液就会内生而慢慢充满,中医把口中的津液叫作“金津玉液”,为肾水上承之候。按现代医学的理论,此为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大脑皮层放松,内脏各器官充分放松舒展,内分泌腺活跃的表现。

    走圈是一项非常简单的运动,大家把它当作平常的运动,稍微注意一些基础的事项即可:

    1.固定圆心:在操场、公园、房间等空旷之地,标好一个点作为圆心不动,沿着以该点为圆心画半径约0.5米的圆圈,沿着圆圈散步,熟练后则不必画圈,心中想象即可。

    2.圆圈大小:走完一圈以八步最为合适,圆圈可大可小,但小的,不得少于一圈六步;大的,不能超过十步。

    3.自然散步:散步的时候,要目视前方,两腿随意而自然地沿着圆圈行步

    4.呼吸平稳:行步时迈步的幅度不要大,速度也不过快,以平时最放松的散步速度行进,注意呼吸要平稳,如行步太快造成呼吸急促、紊乱则对身体有害。

    5.两臂放松:两臂顺其自然下垂、摆动或环抱于肚脐前均可。

    6.心中空灵:内心放空、放松、放开,自我感觉很舒适自然,很开心很随意地散步,就好像小孩子绕着妈妈转圈一样自然开心,没有任何其他的要求。

    7.时间长短:顺时针、逆时针各转半小时,中间换方向时放慢速度,立定片刻然后调转方向即可。如时间充裕,体力充沛,可延长练习时间。早晚各一次。

    8.练习反应:一般刚刚开始走圈会头晕,此为身体不适应,暂时平衡不协调的表现,坚持练习,快则三天,慢则一周,待身体适应、平衡协调之后,自然消失。练习中还会出现手足胀热,口中津液充满,大脑安静愉悦,肚腹“汩汩”有声等表现,均为练习得法,身体恢复健康状态的征象。有的还会有小腿和足部出汗,大便黑黏等表现,此为排除湿、浊的现象,数次之后,自然消失,不用担心。



站桩修炼十大特点及功效(转)

        佛教、禅宗、密宗、瑜伽、道家以及数百种气功均以站桩为其基本功,站桩锻练而产生的功能及效验兹例如下:

    一、身体发热:初站桩后,初步感觉热气弥漫逐渐及与腰胯、小腹盎于背以及周身四肢,继使自身之元气充及五梢(五梢者舌为肉梢,齿为首梢,为筋梢,为血梢,十指为神经末梢。)充沛之热以关元、气海最明显。

    二、周身发汗:体温增高,热能可通达全身,畅及四肢,周身皮肤毛孔开,透出微汗,出汗不宜过多,以汗透毛皮为度,初步可治疗伤风感冒,经常练功者能遍烧全身,汗流如雨,湿透衣裤,可永绝感冒。

    三、唾液增加:站桩入静嘴似笑非笑、齿微叩、舌往上微卷、唾液自然增加,自如泉涌,其味清洌,久则甘甜,具生长荷尔蒙及助消化之功效,唾液增加时,可缓缓吞下,不生津时可用舌满口搅动,使之再生,称为“神龙搅海”。

    四、健全脾胃:站桩放松入静,锻炼肝胃脾,健全脾胃,增进食欲,强固整个消化系统机能,可使胃肠蠕动功能加快产生肠鸣,发动胃气,如打噎呵气等现象,久之可永绝肠胃病。

    五、降低血压:缓和呼吸、降低血压、柔和血管、松驰神经。脑下垂体内分泌均衡活动,使淋巴腺、甲状腺、肾上腺恢复健康,调和气血、旺盛血液、防治血管硬化,使血压恢复正常。

    六、强健心脏:松静减轻心脏负担,增强心力,心脏跳动缓慢,增加休息,心机能得以休息,保证血液循环正常。

    七、打通督任二脉:经络通顺,能透尾闾,循夹脊神经穴位通路盎于背,达于顶,复循会阴尾闾运行不止,可使上元神气、中元心气、下元肾气接通为一,可还精补脑。

    八、补肾益精:精为命宝,精衰则神衰则万病生,站桩功则在补精补肾、益阳壮阳、添髓活髓、恢复元神、增强体魄。

    九、补脑安神:站桩可使大脑安静下来,得以休息,加深睡眠,此一安静壮态不同于睡眠和一般休息,系一种特殊的入静放松,是特殊性内仰状态,可使大脑皮质神经得到特殊的休息,使其运动转向机能的恢复,能量的消耗转向能量的贮存和补充,故能补脑安神,对失眠神经衰弱得到恢复。

    十、返老还童:站桩可以防止衰老及延缓衰老,人所以衰老主要是细胞新陈代谢功能衰退,骨髓干枯内分泌荷尔蒙不足所致,站桩功可自生荷尔蒙,旺盛内分泌腺,充实骨髓,活泼中枢神经,鼓荡血气,增强生命代谢功能,疏通经络,旺盛精神,永葆青春。

    十一、培补元气:站桩功可使元气通达全身,使全身气脉通顺,通畅无滞,内脏五官、四肢筋骨经脉以至末梢神经,无不贯到,而收到整体锻炼又不费力(各种运动均需力气,用力则伤身)。


王 芗 斋 先 生 为 《站 桩 歌》 曰: 

发 系 云 天 脚 踩 地 两 臂 松 撑 抱 球 圆

十 指 茫 茫 放 光 线 气 平 心 静 体 自 安

全 身 虚 灵 随 风 动 慢 如 游 泳 空 气 间

向 上 托 起 千 斤 力 向 下 浮 按 水 中 船

松 紧 自 如 得 整 劲 身 体 强 壮 似 神 仙


站桩的诀窍就是一句话:  

功夫是自己找上门来的,而不是自己去寻找功夫.  

    至于自己,需要做到的就是放松,全身放松,骨骼放松,骨髓放松.    放松的意思,大家千万不要理解成软骨病.    因为放松就是自然而然的站立,站到一定时候,一定程度.    身体的体质自然而然的开始加强.骨骼越来越坚实,越来越坚固,骨力越来越强劲.

    许多人总是希望自己炼成一身不可思议的功夫.    却又一个一个的希望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努力就一下子能成功.    事实上,饭是一口一口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强大不可思议的功夫往往都是从一点一滴中积累出来的结果.    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最伟大的成功却是从一点一滴中产生的。


站桩旨要

    站桩是练习内功的好方法,可以充分挖掘人体潜在的生命原动力,增强内劲。内功是外功的基础和源泉,内功过人,外功即可如虎添翼。因此,掌握站桩要诀、提高站桩质量,十分重要。

    站桩的地点随处都行,不过最好选择有山有水有树有花草的地方,选择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的地方,选择一个比较清净的地方,选择一个你愿意去的地方。

    站桩面向哪里由自己选择。面向太阳出来的方向,或者面向自己喜欢站的方向都行。也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看的目标,面向这个目标站桩。如果在树林里站桩,可以面向你所喜欢的绿色,绿色养眼,可收一举两得之功效。

    站桩时,要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臂向内微微弯曲,慢慢上举,与胸同高。两手自然伸开,掌心相对,或与中丹田相对。全身自然放松,心静如水。要注意松不是软,松不是散。松是舒展,是舒松筋骨,是向外延伸而使气血畅行无阻。如果丢掉舒展,松只能成为松软无力、干瘪软缩。少许,两掌心就会感到微微发热,这是毛细血管扩张了,时间长了你就会觉得双手握不住拳头。站一会儿,两掌心可以慢慢向下少许,慢{曼下按,就像按着大气球一样。再过一会儿,两手可以继续慢慢向下,掌心相对或与下丹田相对,眼帘下垂,意守丹田,松静自然。全身放松,顺其自然,逐渐达到忘我的境界。

    站桩要由意念来导引。意就是气,守意就是守气,守气就是守神,守神就是养生。站桩要求松静,松是轻松其体,静是清虚其心。站在那里,双臂微微弯曲,掌心在胸前相对,好似顶天立地怀抱大树。双臂向内用力,就能把大树抱细;向外用力,又能把大树拉粗。有时意念下沉丹田,或通过双腿一直沉到脚跟,向下深入无限远;然后,脚踩,腿蹬,腰挺,头顶,力量通过中枢神经一节一节一直达到大椎,通过双肩、双臂回到手心和指尖,然后再从指尖一点一点慢回到脚跟,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时候,不是用眼睛去看,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全身的毛孔去感受,达到不看而见、不听而闻的境界,身前身后有了什么动静,不用睁眼就清楚明白。时间久了,你会感到双臂微微发凉,那是浑身的火气都消除了。消除了火气,一身就有了精气神,就会身强力壮。

    站桩还要配上呼吸。吸,细而匀长,吸天地之灵气,一直吸人丹田滋润全身。两手微微分开,觉得全身膨胀、顶天立地,双目眺望远方山头,感到自身高大无比,甚至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有时可以采取体吸法、胎吸法、龟吸法,或用五心百孔去吸,仿佛吸入天地万物能量,全身觉得融和通畅。有时候,太阳出来了,仿佛一缕阳光注入体内,这就是采日之精华。呼,两手微微相合,身体缩小,气往下行,通过涌泉、劳宫向外发放或向五心充足。就这样,随着呼吸松静开合,全身变大、缩小,变大、缩小,有着一种松绵软麻、舒适轻盈的感觉,守我自然之躯,养我浩然之气,从而达到协调全身、统一机能之目的。

    站桩的最高境界是陶醉,是忘我,是达到天地人极度的和谐与统一。松静自然,舒眉垂腮,似静非静,似动非动,似想非想,似看非看,似站非站,似练非练,不聚不散,不持不懈,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去享受自然,去调身、行气、养神。陶醉于幽静美境之中,陶醉于清爽空气之中,仿佛自己已经同四周的空气融为一体,已经同高山大河融为一体,已经同天地自然融为一体,已经同整个宇宙融为一体,与天地齐寿,与日月同辉。

    站桩时间的长短没有硬性的规定。想站就多站一会儿,不想站就少站一会儿,一般不少于五分钟就好。站完了,双手可从前胸往下推拿几次,按揉丹田,顺时针揉几圈,逆时针揉几圈。然后双手叉腰,按揉命门,从腰部向后向下推拿几次,一直推到尾骨。最后,十指梳头,上下叩齿,再搓搓双手,搓搓脸,搓搓额头、眉眼、鼻子、两颊、后耳、脖子、后脑勺等,浑身轻松舒适。

    站桩有法又无定法,法无定法是真法。想在哪里站就在哪里站,想怎么站就怎么站,想做什么动作就做什么动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站到一定功夫,即可达到脱规而守规、随心所欲的境界。

    站桩不仅可以增强内劲,而且可以健脑,可以益智,可以充分挖掘自身潜在的能量。长期坚持,自健身祛病、延年益寿。


当以五行动静桩提升内劲(道经每日清修)
当以五行动静桩提升内劲(道经每日清修)

当以五行动静桩提升内劲(道经每日清修) 

当以五行动静桩提升内劲(道经每日清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