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语视点│聚焦学科教学知识 变革语文教学论课程——“理想的语文教学论是什么样的”之二

 红瓦屋图书馆 2016-02-15

语文教学论课程是一个“课程群”概念,它应该包括“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技能”等语文教师职业教育课程。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论课程的整体功能失效,没有给师范生未来专业发展积蓄足够的动力①。那么,师范生持续发展的动力到底是什么?我们认为,这种动力正是美国教育家舒尔曼提出的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②。根据他的观点,我们将学科教学知识定义为:语文教师关于“如何教语文”的知识,其核心内涵是语文教师知道如何根据特定的学情,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将特定的学科内容有序整合,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呈现出来,使之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③。从中可知,学科教学知识与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紧密关联,是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方法知识、学生知识、情境知识的“混合物”。它是区分学科专家(比如语言学家、文学家)与语文教师的标志性知识。因此,语文教学论课程应该将“促进师范生发展学科教学知识”作为课程目标,指引课程建设工作的开展。以下我们主要通过分享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的体验,简要阐述什么是好的语文教学论课程。


一、提炼课程的核心概念,围绕概念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


以往的语文教学论课程偏重传授理论知识,对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没有太多指引。这样的教学取向给人一种错觉,即理论知识用处不大。于是,很多人倡导延长语文教育实习时间。但是,一些高师院校经过实践发现,单纯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并不能明显提高师范生培养成效。格罗斯曼指出,语文教育理论知识本身就是学科内容知识之一,它能够为师范生提供思考问题的框架,帮助他们在分析语文教学现象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④因此,我们应该珍视理论知识的价值,在教学中调整理论知识的呈现方式,以便于师范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我们采取“模块—知识点—核心概念—学习活动”四步走的思路。首先依据语文教育学理和课程内容特点确定模块,然后在模块内部切分知识点,接着在每个知识点内部提炼核心概念。这种漏斗型的提炼思路可以逐渐聚焦每个模块的学习重难点,避免各门课程、各个模块之间出现内容冗杂、重复或者遗漏。提炼核心概念后,我们进一步思考:这些核心概念和哪些语文教学现象有关?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运用核心概念来解释语文教学现象?应该设计哪些活动来学习核心概念?比如,我们建设的“中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及教材研究”就依据这样的思路确定13个模块、46个知识点,52个核心概念,围绕核心概念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以模块三“中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为例。该模块切分三个知识点:组织小组学习,评价小组学习,理解学习方式与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提炼核心概念三个:小组学习、问题设计、教学效率。围绕这些核心概念设计八项学习活动:(1)理论学习:组织小组学习的流程;(2)视频观摩:《春望》;(3)活动体验:小组研讨视频,交流分享;(4)理论学习:评价小组学习的要点;(5)案例研讨:某校“绿色课堂”对小组学习的应用;(6)理论学习:学习方式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7)案例研讨:全国获奖课例的提问质量分析;(8)文献阅读:阅读后完成学习反思日志。


该课程每一个模块都运用活动带动核心概念的学习。除以上学习活动外,其他模块还有教学设计、教学模拟、现场评课等活动,文献阅读和自我反思则贯穿始终。整合多样的学习活动能够激发师范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沉浸到课堂学习中。同时,有助于引导他们沿着“感知概念—阐释现象—理解关系—实际运用”的学习理路,积累与核心概念相关的学科教学知识。


二、建设语文教育案例库,开展基于案例研讨的情境学习


围绕核心概念开展学习活动需要语文教育案例的支撑。语文教育案例是根据每个模块内容特点和教学需求筛选、编制的典型教育案例。它包括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视频、教学反思、教研成果,中小学生的日常作业、考试试卷,各地区各学校的语文教育改革事件,以及国家审定出版的语文教科书、语文教育文件、语文教育专著和杂志等。实践证明,恰当运用教育案例可以显著提高课程实施效率。一方面,语文教育案例内含鲜活的“地气”,能够在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之间搭建桥梁,为师范生了解一线实况打开视窗;另一方面,语文教育案例能够还原教育教学风貌,具体展现师生活动、教学对策、矛盾冲突等,为师范生理解核心概念提供多元的透视维度和思考空间。


莱夫和温格认为,学习新知识的最好方式是基于案例的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⑤。语文教育案例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能够营造真实的教育情境,适用于开展案例研讨。使用教育案例时,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把握运用时机,尤其要斟酌教育案例与核心概念的匹配性。当然,核心概念与教育案例并非一一对应,它们更多是渗透在案例所呈现的情境中。我们以模块十“国外语文教科书发展”为例具体说明。该模块有三个知识点:国外语文教科书编制理念,国外语文教科书选文特点,国外语文教师对教科书的使用;五个核心概念:多元文化、核心能力、个性培养、综合运用、可持续学习。为了引导师范生理解这些核心概念,在开展学习活动时我们使用大量案例,包括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美国语文教科书《世界文学》“中国文学”单元,美国华盛顿州雷蒙德中学巴格思老师的教学视频《中学生活》。我们力求从课程标准、教材建设、课堂教学等多个层面,引导师范生从国际比较视角理解上述五个核心概念的内涵和价值,获得有关语文教科书的学科教学知识。


把针对每门课程、每个模块搜集、整理的典型语文教育案例放在一起,就构成一整套内含丰富主题、具有明确目标、符合教学需求、经过精心设计、可以持续发展的结构化案例系统,即语文教育案例库。其中,有关优质的语文课堂教学案例最为珍贵,它们内嵌着语文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值得师范生深入研讨。


三、实行过程性评价,关注学习进程中核心能力的养成


语文教学论课程侧重理论学习,如何评价师范生的学业表现成为一个现实挑战。以往我们基本采用期末纸笔测试,无法真正考查师范生的能力变化。为了规避纸笔测试的局限性,我们在教学“中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及教材研究”时采用过程性评价。本课程包含文献阅读、理论学习、案例研讨、活动体验 、交流分享、教学设计、教学模拟、现场点评、自我反思等多种学习活动,课程评价则有序融合在这些活动中。具体评价内容分为四类:学习反思、期中论文、教学模拟、教学反思。学习反思占总成绩的40%,要求学习每个模块后,针对具体话题写出自己的想法,不少于1000字,一学期至少提交8次;期中论文占总成绩20%,要求围绕一个语文教育问题阅读文献,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不少于3000字,文献注释不少于10个,学期第10周提交;教学模拟占总成绩30%,要求从学期第13周开始,选择一篇课文设计完整教案,选取重点内容进行15分钟的教学模拟,最后根据现场点评修改教案;教学反思占总成绩10%,不少于1500字,学期第18周提交。四项评价内容都会及时批阅、点评、反馈。


这些评价内容体现鲜明的过程性特色,能够比较全面地呈现师范生的学习体验和能力变化。积累学科教学知识需要四项核心能力,即实践、创新、批判、反思。我们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开展基于案例研讨的情境学习,正是为了培养师范生这四项核心能力。同样,课程评价也随之突出考查这四项核心能力。舍恩指出,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反思性实践者”(reflective practitioner)⑥。反思是加速学科教学知识积累和转化的最佳路径,而师范生恰恰缺乏反思能力⑦。因此,我们还从能力层面合理设计成绩比例(自我反思50%,操作应用30%,问题探究20%),意在督导师范生自觉培养四项核心能力,尤其是自我反思能力。同时,采用多种具体评价方式还可以提醒师范生重视学习过程,及时融汇已有的学科教学知识片段。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想培养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建设优质的语文教学论课程。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吸纳国内外语文教师教育研究成果,总结经验和教训,开展实证研究,真正基于师范生的学习特点打造课程群。其中,细致梳理、辨析、提炼各门课程核心概念非常关键,持续积累、加工和更新教育案例也尤为重要。总体而言,变革语文教学论课程需要聚焦学科教学知识,引导师范生尽快走上专业发展之路。

①徐鹏《语文教学论:尴尬的高师课程》,《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②Shulman,L. S..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6年第2期。
③⑦徐鹏《发展学科教学知识:语文教师成长的新路径》第416~418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④Grossman,P. . The making of a teacher: teacher knowledge and teacher education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0:13.
⑤Lave,J.&Wenger,E..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1.
⑥Sch?n,D.A..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1983:1.
[本文系东北师大教师教学发展基金项目“语文教师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基于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视角”(15B1XZJ001)的阶段成果之一]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130024)

(原载《中学语文教学》2015年第12期 “聚焦语文真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