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空师父须菩提祖师竟然是那个人!原著中一个字让你恍然大悟

 闹市草堂 2016-02-15

悟空师父须菩提祖师竟然是那个人!原著中一个字让你恍然大悟

86版西游记电视剧中的须菩提祖师

悟空师父须菩提祖师竟然是那个人!原著中一个字让你恍然大悟

杨洁版西游记电视剧续集里的孙悟空

悟空师父须菩提祖师竟然是那个人!原著中一个字让你恍然大悟

张纪中版西游记电视剧里的乌巢禅师

《西游记》这部小说,虽然是中国神话体系的一部分,但属名为“吴承恩”的这一部,实际上“固化”了这一流传久远的神话故事,是一个“自圆体”,我们所有的解读最终的依据来源,应为这部小说的的文本,而不是其他。

关于须菩提祖师和乌巢禅师的身份,众说纷纭,这里给出一个新的解释,他们两个人均只出现过一次,但却都与一个“心”字紧紧关连在一起,为什么说他们是一个人,且听我慢慢说来,看完之后不信,怨我。

首先从须菩提祖师讲道的地方说起,那个地方叫做“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字谜,灵台和方寸,在禅宗和古汉语中,常常作为“心”的代称,“斜月三星”,一个斜月加上三个点,就是一个“心”字。从此入手,这个字成为解开一切难题的钥匙。

须菩提祖师出场的时候,有一首诗:“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其中最后一句说,须菩提祖师为“明心大法师”,再次强调了“心”字,住的地方是“心”,称号当中也有“心”,说明这个法师的修炼,与“心”大有关连。

须菩提祖师在教悟空本领时,也处处强调心,告诉他“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并鼓励他“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人说,这些都是些普通的话,不要着急,慢慢去看。

这里要说明的是,须菩提法师,看上去是个道人,其实是儒释道兼修,禅的成分还要更大些。原著第二回中,须菩提祖师讲课时,有一首诗说:“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这里“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就是这个意思。

好了,下面应是乌巢禅师出场了。唐僧、悟空、八戒走到浮屠山,八戒说,这山唤做浮屠山,山中有一个乌巢禅师,在此修行,老猪也曾会他,又说,他倒也有些道行。这话儿有点意思,须菩提祖师看上去是个道人,却会讲禅,乌巢禅师看上去是个和尚,却有些道行。

然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个禅师认识八戒、唐僧,却自称不认识悟空。同时,向他们传授了《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从此这部“心经”,几乎陪了唐僧、悟空一路子。这里面大有玄机!实际上,乌巢禅师看上去是向唐僧传授“心经”,实际上却是向悟空传授“心经”!不信,你看下面。他前面明明说不认识悟空,可后来,却又向唐僧说了这么一句话:“道路不难行,试听我吩咐: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行来摩耳岩,侧着脚踪步。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最后四句话中说,“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说明,乌巢禅师非常了解悟空,怎么又说不认识呢?实际上,前面说的不认识,和后面故意激怒惹悟空去打,都是为了掩人耳目,让其他人看上去,是向唐僧传授“心经”而不是悟空?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其实,乌巢禅师和须菩提祖师是同一个人,五百年前,他告诉悟空:“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当五百年后,悟空与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千难万险,凶多吉少。如果不“见性明心”,可能“就此绝命”。但是,当年,须菩提祖师并没有向悟空传授“心经”,这一“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当然,也可能是当时时机不成熟。这次他变成乌巢禅师,向爱徒传授“心经”,就是为保他一路平安。有人说,这是胡扯!不急,再往后看,表面上,乌巢禅师是向唐僧传授“心经”,第二十回中的一篇偈子,甚至说“玄奘法师悟彻了《多心经》,打开了门户,那长老常念常存,一点灵光自透”。但原著在后面所有与讨论“心经”有关的情节,竟然都是说唐僧没有悟透“心经”,反而由悟空给他讲解,有一次讲解过后,八戒沙僧不服气,说悟空乱讲,结果唐僧竟然说:“悟能悟净,休要乱说,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下面,咱就把原著后面部分,与讨论“心经”有关的,找出两段最典型的,看看是不是如我所讲。

第八十五回“心猿妒木母 魔主计吞禅”中,师徒们别过钦法国王,又遇一座高山,这时,唐僧说:“我见那山峰挺立,远远的有些凶气,暴云飞出,渐觉惊煌,满身麻木,神思不安。”行者笑道:“你把乌巢禅师的《多心经》早已忘了?”三藏道:“我记得。”行者道:“你虽记得,还有四句颂子,你却忘了哩。”三藏道:“那四句?”行者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三藏道:“徒弟,我岂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行者道:“不消说了,心净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差错些儿成惰懈,千年万载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诚,雷音只在眼下。似你这般恐惧惊惶,神思不安,大道远矣,雷音亦远矣。且莫胡疑,随我去。”那长老闻言,心神顿爽,万虑皆休。

这一段话大意是说,唐僧听了悟空讲解“心经”之后,方才“心神顿爽,万虑皆休”,如果神通广大的乌巢禅师是要把“心经”传给唐僧,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怎么着也得“学不会免费再学”,“包教包会”才行,这说明,禅师的目的是要传给悟空,只要悟空懂了,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因此,便离巢而去。

第九十三回“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中,忽一日,见座高山,唐僧又悚惧道:“徒弟,那前面山岭峻峭,是必小心!”行者笑道:“这边路上将近佛地,断乎无甚妖邪,师父放怀勿虑。”唐僧道:“徒弟,虽然佛地不远。但前日那寺僧说,到天竺国都下有二千里,还不知是有多少路哩。”行者道:“师父,你好是又把乌巢禅师《心经》忘记了也?”三藏道:“《般若心经》是我随身衣钵。自那乌巢禅师教后,那一日不念,那一时得忘?颠倒也念得来,怎会忘得!”行者道:“师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师父解得。”三藏说:“猴头!怎又说我不曾解得!你解得么?”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声。旁边笑倒一个八戒,喜坏一个沙僧,说道:“嘴脸!替我一般的做妖精出身,又不是那里禅和子,听过讲经,那里应佛僧,也曾见过说法?弄虚头,找架子,说甚么晓得,解得!怎么就不作声?听讲!请解!”沙僧说:“二哥,你也信他。大哥扯长话,哄师父走路。他晓得弄棒罢了,他那里晓得讲经!”三藏道:“悟能悟净,休要乱说,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

这一段中,行者与唐僧再次讨论心经,八戒、沙僧笑话悟空,却被唐僧制止,说“悟能悟净,休要乱说,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佛教讲究“拈花微笑”的境界,从这一段看,悟空对“心经”的领悟,几乎已经达到最高层次,连唐僧也不得不叹服了。

综上所述,乌巢禅师实际上就是须菩提祖师,五百年前他传授悟空本领,知其五百年后必遭劫难,须“见性明心”,方可化解,因此,五百年后,在取经路上,再授“心经”,使其能够“见性明心”,直到取经成功,修成正果。说不认识悟空,又惹悟空去打,皆为掩人耳目。那么须菩提祖师为什么这么重视孙悟空?其实,在故事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当悟空到达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时候,须菩提祖师已然知道,并让童子出去迎接,显然,这一切都是预先安排好了的事情。还有,悟空走时,须菩提祖师嘱咐他不要说出自己的信息,否则,定不饶他,但原著中却故意似的,让悟空把须菩提祖师的信息透露给黑熊怪和一个老头儿,也没有见须菩提祖师惩罚悟空。

另外,若抛开原著,须菩提在佛教中是如来佛祖“十大弟子”之一,这十大弟子分别是摩诃迦叶、目犍连、富楼那、须菩提、舍利弗、罗睺罗、阿难陀、优婆离、阿尼律陀、迦旃延。其中,须菩提解空第一,因而,他给弟子起名悟空,非常容易理解,而乌巢禅师所传《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就是一部解空之经,主要内容是舍利子与观自在菩萨有关空的问答,佛出定后认可了这段对话。这也可作为以上观点的佐证。

以上推论,欢迎拍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