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BT导读]第十章 确认情绪 @《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

 大漠胡杨968 2016-02-15


导读:

>>学习认知行为疗法(CBT)需要读相关专业书籍。为了帮助大家阅读有关认知行为疗法书籍,我们邀请著名认知行为疗法专家郭召良博士撰写《CBT导读》,帮助大家更好掌握书中的内容。

>>本期导读书籍为Judith S. Beak所撰写的《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第二版),更多章节内容请在微信公众号“认知疗法学习中心”进入菜单“学习园地”获取。


《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导读


 第十章 确认情绪


一、本章结构


在认知行为疗法中,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在本章主要讨论如何对患者的情绪体验进行命名,并介绍评估情绪强度的方法,以及应用情绪强度来指导心理咨询的策略。



 

二、章节要点

 

“强烈的情绪负性情绪是令人痛苦的,如果妨碍了患者清晰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有效地活动或获得满足,这种情绪就是功能不良的。”(P179

“并不是所有患者的觉得烦躁不安的情境都需要讨论……通常,最重要的问题往往与高度的痛苦相联系,伴随“正常”水平痛苦的问题则往往是没那么重要。”(P179)因此,治疗师需要重点关注那些引起强烈情绪的情境和自动思维。

 

1 区分情绪和自动思维

 

“有很多患者不能清楚地理解他们的思维和情绪之间有什么区别。你需要设法去弄清楚患者的体验,并与他们分享你的理解。对患者混淆思维和情绪的情况需要保持警觉。”(P180)让患者明了想法和情绪的区别。

 

作者给患者解释说:“感受是指你情绪上体验到的——它们通常是一个词——像悲伤、愤怒、焦虑等。思维指的是你产生的想法,可以是几个词语,也可以是图画或图像。”(P181

 

2 区别不同情绪的重要性

 

有时候你可能会发现患者报告的自动思维与其情绪体验并不相称。这时候,你应该弄清楚患者思维、情绪和行为之间的联系。

 

当患者报告的情绪与他们的自动思维不相称时,你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也许是患者用错了情绪词汇,也许是患者没能很好地报告自己的自动思维。

 

3 命名情绪的困难

 

大多数患者能够命名他们的情绪,然而也有的患者不能准确描述他们的情绪,也许他们的情绪词汇相对贫乏。治疗师可以设计一张情绪图表,帮助患者更有效地学会命名情绪。

 

治疗师可以讨论诸如愤怒、焦虑、悲伤情绪的典型情境,并询问患者在那些情境中的自动思维,把这些情绪与典型例子(情境与自动思维)联系起来,并把这些制成一个清单(类似于图10.1,P184)。每当患者体验到某种情绪的时候,就可以对照这份清单,这将有助于患者更为准确命名自己的情绪。

 

当然直接给出一份情绪名称清单,让患者从中做出选择也是一个简单的办法,如果患者对情绪名称不确定时,治疗师可以做补充说明。

 

4 评定情绪强度

 

评定情绪强度对心理咨询的开展十分必要。你需要根据情绪强度的变化来确定认知治疗是否收到效果,以及据此作出是否维持当前咨询干预还是把咨询推进到下一步的决定。

 

另外,对特定情境下的情绪强度进行评估也有助于治疗师和患者确定是否需要对该议程进行讨论。情绪反应较弱的情境,其讨论价值就不如情绪反应强烈的情境。这是因为在后者患者重要的信念可能被激活。

 

情绪强度可以用0-100%的数字标尺来进行刻画。如果患者不习惯具体数字的话,可能用表示程度的5级词汇描述,如一点儿也不、有点儿、中等程度、非常和极度。

 

5 用情绪强度指导治疗

 

在这里,作者特别讨论了应用情绪强度评估来选择需要讨论的具体情境,以此来指导议程的选择。如果患者对某种情境中的情绪评估数值较低(如低于25%),这样的议程就没有多大必要讨论,如果患者对其他情境中的情绪强度评估值更高(如高于50%)的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