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识别与防范附佛外道

 amy7711 2016-02-15

如何识别与防范附佛外道

正法不立邪法兴,附佛外道是佛教衰颓的伴生物,也是反射佛教弊病的镜子。佛教应从这面镜子中发现自身的病症缺陷,从而针治弊端,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大力弘扬佛法,振作图强。这是佛教界防范、抵制附佛外道和邪教的根本途径。我以为,佛教界当前亟需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应在保持佛教精神特色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建立新的思想体系,提出符合众生根机的理念和修行方法,解答信众在生活中遇到的信仰问题和当今人类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应进一步完善人间佛教思想体系,以人为本,实现对佛陀创教本怀的回归。在适应社会的同时,应注意保持和维护佛教的出世性、神圣性品格。

2、应呼吁国家对佛教给予切实的法律保障和必要的政策扶持、引导。政府主管部门应对佛教依法实施监督和管理,但不宜对佛教的内部事务包办代替,或单纯为了政治、经济目的加以利用。因为这往往会使佛教严重异化,滋生宗教腐败,损害佛教应有的宗教功能和对广大信众的吸引力。

3、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弘法活动,扩充佛教的信仰空间,不给附佛外道的歪理邪说留市场。僧人的定位有重新审视的必要。应加强自律,以堪作信众修行的榜样;应不断提高宗教学识和文化修养,以堪作信众精神的导师;应在契机施教上大下功夫,说法应尽量通俗易懂,尽量契入民众生活,使广大民众容易接受,能从佛法中首先得到祛病健身、安和吉祥的实效。应尽量提高佛教徒的素质,提高信仰层次和佛学水平,积极弘扬充满智慧的佛教哲理,充分发挥富有伦理道德指导意义的佛教教义,发扬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以真实体现佛教的不朽价值。

4、应改进和加强寺院的建设与管理。寺院在我国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首先是宗教活动场所,应让四众弟子广泛参与各种修行活动;其次是弘扬佛法的场所,应经常组织学经讲经活动;第三是清净俭朴、禅意浓厚、品味高雅的场所,应懂得如何营造和维护。然而许多寺院往往有些本末倒置,如经忏佛事过多,鬼气、阴气过重;殿堂建筑及诸造像求大、求多、求奇,忙于旅游观光应酬接待,商气、浮华之气过重;管理理念与体制不够完善,缺乏民主作风与六和精神,佛教重戒、重德、重学、重修的传统得不到体现,官气、俗气过重。这就使有道之人只好遁入“深山”,广大有识之士难免疏远寺院、藐视僧人,广大信众也难以从寺院中学到佛法,往往停留于盲目、偏执、迷信等不如法的低层次信仰状态。

5、应加强佛教团体的组织建设,加强四众弟子间的团结,增强教团意识,切实维护佛教的合法权益。三大语系佛教间有不小的差异,各种宗派与修法亦多有不同,对此应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加强团结。对佛教内部的附佛外道,应予驱摈揭露;对误信附佛外道的人,应以友善的态度予以劝导,帮助他们弃暗投明。对教外的附佛外道,佛教界应向民众和政府有关部门揭露其假佛教旗号贩卖邪法的行径,批驳其邪说,揭示其祸害,以佛教团体的名义对其毁谤、伪托佛教的做法和助长附佛外道宣扬邪法的有关部门提出严正抗议,乃至通过法律程序维护佛教权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