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写荔枝的诗

 昆吾铁冶 2016-02-16


苏轼写荔枝的诗

 

南国六月,蝉鸣荔熟,一派欣欣向荣。荔枝是为岭南佳果,不得不拿来一说。历史上文人墨客对荔枝素有称颂,从京城贬官至惠州的苏东坡写荔枝的诗词更是在荔枝诗词中堪称极品。

苏轼以荔枝为题材的诗早已脍炙人口,广为传颂,除贾祖璋在《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引用的《食荔枝·其二》(又题《惠州一绝》)之外,还有两首,其一是《荔枝叹》,全诗如下: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1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贱血流千载。(2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3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4

君不见,溪边栗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5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6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休何陋耶? 洛 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7

【注释】

1 《史记》:田横至尸乡厩置。注:谓置马以传驿者。白居易诗:道旁堠,一双复一只。【今在“百度”中寻此诗句,见并非白居易之作,应为韩愈的《路傍堠》,全诗为:“堆堆路傍堠,一双复一只。迎我出秦关,送我入楚泽。千以高山遮,万以远水隔。吾君勤听治,照与日月敌。臣愚幸可哀,臣罪庶可释。何当迎送归,缘路高历历。”只因手头资料有限,无法查证。概不知闻人倓笺注的是否准确了。】

《交州记》:龙眼树高五六丈,似荔枝而小。

2 李白诗:谁能驾飞车,相从观海外。【闻人倓笺注这两句诗出自李白,显然是错误了。翻阅清人曾国藩编纂的《十八家诗钞》,这两句应该出自韩愈的《感遇三首·之二》,其全诗如下:“黄黄芜菁花,桃李事已退。狂风簸枯榆,狼籍九衢内。春序一如此,汝颜安足赖。谁能驾飞车,相从观海外。”P465

《兵书》:海鹘头低尾高,前大后小,如旗之状。

《海赋》:鱼则横海之鲸。王注:鹘横海,言船也。

又:起四句,言汉和帝时交州贡荔枝。下四句,言唐明皇时涪州进荔枝也。

3 自注:汉永元中,交州进荔枝、龙眼,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奔腾死亡,罹猛兽毒虫之害者无数。唐羌字伯游,为临武长,上书言状,和帝罢之。唐天宝中,盖取涪州荔枝,自子午谷路进入。

《方舆纪胜》:涪州有妃子园,当时以马递,七日七夜至。故杜牧《华清宫》诗云云也。王注:林甫为相,专事谄谀,无一言救弊。谢承《后汉书》:唐羌上书云:伏见交阯七郡,献生龙眼等,鸟惊风发,南州土地炎热,恶虫猛兽不绝于路;至于触犯死亡之害,死者不可生,来者犹可救也。此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寿云云。

4 《西京赋》:所恶成疮痏。

5)自注:大小龙茶,始于丁晋公,成于蔡君谟。欧阳永叔闻君谟进小龙团,惊叹曰:“君谟士人,何至作此事?”

6)自注:今年闽中监司乞进斗茶,许之。《寰宇记》:武夷山在建阳县北。梅尧巨《建溪新茗》诗:粟粒烹瓯起,龙文御饼加。【全诗为:“南国溪阴暖,先春发茗芽。采从青竹笼,蒸自白云家。粟粒烹瓯起,龙文御饼加。过兹安得比,顾渚不须夸。”】《武夷山记》:山产茶如粟粒者,初春芽茶也,品最贵。范仲淹《斗茶歌》:年年春日东南来,建溪水暖冰为开。溪边奇茗(原引为“花”)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原引为“亲手栽”)。又: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7 自注:洛下贡花,自钱惟演始。按:钱俶以太平兴国三年举族归朝,卒,谥曰忠懿。苏公集有《表忠观碑》。《埤雅》:牡丹之名,以姓著者,姚黄、牛黄。姚黄者,出姚氏。此花之出于今,未十年。姚氏居白氏司马坂,地属河阳,而花属洛阳,一岁不过数朵。钱思公尝言:人谓牡丹为花王,今姚黄真为王,而魏紫乃后也。

     “此诗先言汉唐进荔枝故事,然后联系当代丁谓、蔡襄贡茶,钱惟演贡花,时代不同,贡品不一,但谄媚取宠的本质是一样的。苏轼此时正远贬惠州,对于当代大巨如此抨击,甚至批评皇帝耽于享乐,其浩然正气,于此可见。”“揭露官僚的谄媚邀宠,皇帝的骄奢淫逸。”(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下册·P53

  另一首为《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1):

南村诸杨北村卢,白华青叶冬不枯。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子为先驱。(2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3)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4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5)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6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虬珠。(7)似开江瑶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8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9)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注释】

1)《荔枝谱》:四月熟者,生岭南火山;佳者,六月方熟。《寰宇记》:火山荔枝,四月先熟,核大而味酸。

2)“南村诸杨北村卢”,自注:谓杨梅卢橘也。“白华青叶冬不枯”,《临海异物志》:杨梅,其子大如弹丸,正赤,五月中熟。《群芳谱》:卢橘皮撮,味酢,多至夏熟。土人呼之为壶酒。

3)蔡襄《食荔枝》诗:绛衣仙子过中元,别叶空枝去不还。《唐书·舆服志》:凡祀天地之服,皆白纱中单。《演繁露》:古之法服、朝服,必有中单,正如今之背子。

4)杜牧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5)《左传》:叔向每曰:夫有尤物,足以移人。

6)《梁溪漫志》:福州至于海南,凡宰上木,松桧之外,杂植荔枝,取其枝叶阴覆。《礼记》:楂梨钻之。《庄子》:其(木且)梨橘柚耶,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

7)韩愈《柿诗》:燃云烧树实骈,金乌下啄(赤贞)虬卵。

8)自注:予尝谓荔枝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鳐柱、河豚近之耳。《江赋》:玉珧海月,土肉石华。《能改斋漫录》:绍圣中,诏福唐与明州岁贡车鳌、肉柱五十斤,俗谓之纸密丁。即东坡中所谓红鳐柱也。《艺苑雌黄》:河豚,水族之奇味。《本草》:吴、越人春月甚珍贵之,尤重其腹腴,呼为西施乳。杜甫诗:遍劝腹腴愧年少。

9)《晋书》:张翰见秋风起,思吴中纯羹、鲈鱼脍,即弃官归。

    这首诗极言赞美荔枝。首句以杨梅卢桔(即金桔)来烘托荔枝,接着便写荔枝的壳和肉的颜色,其中“红纱中单白玉肤”便暗用了白居易《荔枝图序》的句子:“壳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一“红”一“白”,对比鲜明,写出了荔枝鲜美的颜色。“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用的是唐代诗人杜牧《过华清宫》诗中的典故:“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相传杨贵妃非常喜欢吃荔枝,但荔枝很难保鲜,所以唐玄宗命令官差日夜兼程从四川飞马运送新鲜荔枝到长安。苏东坡在这里用“倾城姝”这幽默、双关的语言来赞美荔枝的“风骨”美。接着,东坡还极赞荔枝的味美:“似开江瑶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东坡在此诗句中还自注:予尝谓荔支,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唯江鳐柱、河豚鱼近之耳。你看,苏东坡对荔枝的赞美已达到极致的程度了。他认为,在所有食品中,江鳐柱、河豚鱼的味道是最好的,只有荔枝才可以和这两类食品相匹敌。更为巧妙的、意味深长的,还是结尾那两句,它暗用了“莼鲈”的典故:晋代张翰,见秋风起,想起了吴中家乡的莼菜、鲈鱼,便辞官回乡。以后,人们便以“莼鲈”指代乡味或乡思。但,苏东坡在这里却反其意而用之。竟然说:这样好的荔枝,如果我不是被贬谪到惠州,怎能吃得到呢?苏东坡的旷达思想和谐谑性格,由此可见一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