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自: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 王宪衍 教授的课件 六大类常用降压药: 1.利尿剂。 2.β-受体阻滞剂。 3.钙离子拮抗剂。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5.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6.α-受体阻滞剂。
一、利尿剂 · 50年代临床应用。主要是噻嗪类。我国常用氢氯噻嗪。 ·降压机制: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细胞外液容量缩减,总外周阻力下降,血管对升压物质的敏感性降低。 ·缺点: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糖和血尿酸升高。HDL-C,血钾降低。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减少剂量(<25mg>天),不良反应会减少。 ·优点:价格便宜。基础治疗的降压药。联合用药时往往少不了它。对骨质疏松症有利。ALLHAT:降低血压和减少并发症的效果与CCBs,ACEIs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他利尿剂: 呋塞米:氮质血症或尿毒症时应用。 氨苯喋啶,氨氯吡咪:多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 安体舒通:合并有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选用。
二、β-受体阻滞剂(BBs) · 60年代临床应用。 · 品种很多,降压效果基本相仿。 · 选用心脏选择性和长效品种。 · 有内在交感活性的品种:对血脂,心率影响小。 · 支气管哮喘,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禁用。 · 嗜铬细胞瘤:不能单独应用。 · 常用品种:阿替洛尔,美多洛尔,比索洛尔等
三、钙离子拮抗剂(CCBs) · 70年代临床应用。 · 没有代谢和电解质方面的不良反应。 · 降压机制: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内,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下降,血管扩张,总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第一代代表性的药物分3大类: 1、苯烷基胺类。 维拉帕米:抑制心肌收缩及传导。降压效应不如二氢吡啶类。对室上性心律失常有效。 2、苯噻氮卓类。 地尔硫卓:抑制心肌收缩及传导较维拉帕米为轻。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好。 3、二氢吡啶类。 ·名称结尾都有“地平”。 · 硝苯地平:降压疗效肯定。有人认为会引起心肌梗死增加,未公认。 · 品种很多:尼群地平,尼卡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拉西地平等。 · 用长效品种。 · 尼卡地平有注射剂,用于急症。
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80年代临床应用。 · 咳嗽是主要的不良反应。是不能应用这类药的原因。 · 合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者,首选。 · 品种多,降压作用,不良反应相仿。各药有药理学,药代学特点。 · 肾动脉狭窄(双侧狭窄或孤立肾狭窄),高血钾,准备妊娠妇女禁用。 · 多数是前体药。肝中转化为活性产物才有降压作用。 · 品种很多,名称结尾是“普利”。 ·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赖诺普利,倍朵普利,西拉普利,福辛普利等。 · 依那普利拉是依那普利的活性产物。是注射剂,用于急症。
五、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 最新一类降压药。 · 第一个是氯沙坦。1995年美国FDA批准上市。 · 应用指症和禁忌症与ACEIs相同。 · 它的优点是没有咳嗽的不良反应。 · 新品种不断出现。
六、α-受体阻滞剂 · 酚苄明,酚妥拉明:嗜铬细胞瘤的内科治疗。 · α1-受体阻滞剂: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乌拉地尔等。改善脂代谢和前列腺增生。降压效果不理想。有立位低血压(首剂反应)。 · ALLHAT试验有1组用多沙唑嗪,中途终止。 · 乌拉地尔有注射剂,用于急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