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不需要奖赏的人

 江山携手 2016-02-18

时间显示,上午10:21小蜗牛发过一条微信:王老师,知道吗?我们的儿童诗经岁月的努力,唤醒了班里的一个智障孩子,她竟然写了一小节诗。这是两年来她第一次用汉字书写,看着那几乎无法称为汉字的汉子,我的泪就不听使唤了。其实,就在她发微信给我的同时,我正在给老师们讲她的成长故事。若不是因为讲课过程中关了手机,也许就可以接到这条微信,并直接把这条微信读给老师们听。

小蜗牛是安徽省的一个乡村教师,宁静、执着是她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因为一次活动,我和她有过短暂的交流,知道她在做儿童乡土诗歌课程,并且做的有声有色。后来,我看过她的一个关于课程的汇报课件,虽然都是提纲性的东西,但是透过这些纲目,我还是发现了她的课程最打动人的部分——让儿童作诗。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做儿童阅读的人很多,做儿童诗歌课程的人也很多,做乡土儿童诗歌课程的人也还有不少,但是这些课程大都以阅读为主要内容,真正让儿童阅读并习诗的人为数不多。

因为阅读是一个很显性的东西,可以即时开展即时得到回报,比如开展了什么样阅读,学生读了多少本书,背诵了多少首诗歌……也正因此,做诗歌课程的人往往会选择以阅读为主要内容,简单易行且收效快。我也曾经问过小蜗牛:为什么做“写诗”这样一个长线的课程?读诗的效果来得多快呀!小蜗牛的回答很简单,我需要的不是家长和领导的掌声。

1021,《中国教师报》对她的课程进行了半个版面的推介。直到昨天,我们聊起来后我才知道,她竟然没有收到样报。我主动提出来可以替她向编辑再要一份样报,好留个纪念。小蜗牛说不需要,过去的就过去了,没有必要去留下印记。这就是小蜗牛,只知道做事,不预设未来的小蜗牛。现在已经小有名气的她,有很多个机会可以到县城的学校工作,我也多次动员她找个更好的平台。而她告诉我,自己做的是乡土诗歌课程,就应该在乡村来做,只要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愿意一辈子就待在乡村。

这就是小蜗牛,一个坚守却又不渴望得到的人。以至于,我曾经开玩笑说,小蜗牛是一个不需要奖赏的老师。今天,她的微信告诉我,她也需要奖赏,只不过她所需要的奖赏,不是我所理解的奖赏。也许,在她看来,这个智障孩子的那一小节诗,每一个孩子在诗歌中获得的微小成长,就是对她的最好奖赏。

要不,她怎么会为了这节小诗而流泪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