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是一种关系

 江山携手 2016-02-19

在最近举行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有几节课引发了我对课堂的思考。

第一节课,执教的是一位中年教师。因为是借班上课,他在导入环节开始与学生“套近乎”:“我早就听说咱们学校的学生素质特别高,很多老师说在咱们这里上过课就不想回自己的学校了,今天我得看看同学们的素质到底高不高。”我猜测,这位老师的本意是夸一夸学生,然后用个激将法激起学生的热情,以便完美地配合他完成这节课。出乎预料的是,学生似乎对这番夸奖并不领情,更不愿意配合老师抛过来的“激将法”。学生既没有同声附和,也没有热血沸腾,气氛显得平平淡淡。在讲课过程中,老师几次要求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但只有少数几个人回应。见此状况,老师明显有些着急,带着情绪的话语脱口而出:“都说你们素质高,原来也不过如此而已呀!”话一出口,本来还有些温度的课堂一下子冷下来,以后的时间里再也没有学生愿意回答问题。自然,整节课也就陷入了尴尬和冷清,最后的结束也显得有些不愉快。

第二节课,执教的是一位青年教师。她的语言柔和温婉,对感情的表达也起到好处。但是,我总感觉课堂的氛围有些僵硬,似乎有些看不见的陌生和距离横亘在师生之间。听课的过程中,我一直在仔细寻找问题的原因何在,最终也没有找到答案。下课后,我随机询问了一个学生,想知道学生对这节课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回答说:“老师讲得挺好的,就是有点冷!”细问之后才明白,学生所说的“冷”,并不是气温上的高低,而是心理上的感受。原来,整节课,这位老师始终保持着这样一种姿态:左手下垂,右手扣在左肩部,在与学生交流时身体上部也总是微微后倾。就是这种排斥的姿势,让学生感受到的是拒绝和不亲和,师生之间的情感通道受阻,课堂进行的自然也就极不顺利。

这两位老师的课,无论是从普通话等个人基本素质上来看,还是从课堂设计的精巧等方面来说,都算得上是出类拔萃。但是,这两节课的效果却不令人满意,至少师生的交流上出现了障碍和阻隔。原因何在?或许,第三节课能够给我们一个答案。

第三节课,执教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教师,长期在农村中学任教,他的普通话和我的普通话一样普通。课堂上,他拿出自己剪好的图案让学生尝试拼图。根据预设,学生应该是无法完成任务,然后教师顺势引出要合作来完成,以便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没想到,他确实低估了这所名校学生的能力,他的纸片一发下来,学生几乎在瞬间便完成了拼图。这样的结果让他一下子慌了神,站在学生中间喃喃自语:“你们真是太厉害了,这可怎么办,你们应该是拼不出来的呀!”然后,他迅速跑到黑板的一侧,拿出剪刀和一些纸,拖着乡音说:“我再剪,我再剪,看看能不能难倒你们!”因为紧张,他连本就不标准的“普通话”也抛到了一边。我开始担心,他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粗糙,会不会让这些城里的孩子心生轻视。但是,所有的学生都善意地笑了,静静地等着老师慌乱地递过来刚刚剪出的新图案,然后开始认真地拼图。这一节课,这位老教师始终处在一种笨拙状态,而孩子则始终进行着愉快的学习。特别是师生之间的那份融洽和默契,让听课的老师无不动容。

在很多时候,我们来评价一节课的优劣,大多关注的是教师的临场表现和技能技巧,我们希望一种高大上的顺畅与流利浸润整个课堂。而我,则从这位老教师看似粗糙的课堂上,看到了另外一份力量,那就是师生关系。一个充满着信任和宽容的课堂,一个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足以满足学生智慧和生命的快乐成长。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堂是一种关系,师生之间知识、情感相互交融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