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舆情”首入政府报告不止于“进步”

 既然开始 2016-02-21
江南醉

    积极引导和妥善应对网络舆情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长期从事媒体工作的省人大代表屈凤丽看来,这是一种进步。在两会上,屈凤丽建议,应建立政府统一的民情诉求和反馈大平台,畅通民情表达渠道,完善政府应对方式。(《合肥晚报》219日)

毋庸置疑,“网络舆情”首次被写入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与当前国家层面强化网络管理、注重网络舆情不无关系,也离不开层出不穷、诉求不断的网络事件催化。其实网络舆情“积极引导和妥善应对”已成考验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综合反映,如何认识、把握并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级地方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高速增长,网络已经改变了我国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并形成了崭新的网络舆论场。安徽省将积极引导和妥善应对网络舆情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是一种进步,同时也深度意识到新网络舆论场的重要性,只有重视并主动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处理好的网络舆情,做到运筹帷幄,适时变“危”为“机”。若网络舆情一旦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到政府的形象,有时还会演变成公共事件,如青岛38元一只大虾事件、哈尔滨天价鱼等事件的发生引爆网络舆情。 运用得好,可以让网络舆情成为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面对网络舆情的“随风倒浪”,从全国暴露出来众多网络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个角色明显缺失,那就是地方政府舆情管理还停留在被动监督上,发现火苗再灭火,却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或者是控制燃点,日前发生哈尔滨天价鱼就充分说明政府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欠方法。面对网络舆情的瞬息万变,我们的舆情管理显得那么软弱无力。正如屈凤丽建议,省、市、县政府应建立统一的民情诉求和反馈大平台,畅通民情表达渠道,完善政府应对方式,研究不能将网络舆情管理分属网宣、公安、国安、信息等多个部门,整合力量,集中技术、人力,建立科学专业的舆情应对工作机制、专门的舆情研究人才、适当的舆情处置方法等,而不是“九龙”治水。

“网络舆情”写入政府报告不能止于“进步”,而应落到实处、形成效应。面对网络舆情,我们不是裁判,不需要进行简单的非黑即白的判断,发现舆情、引导舆情、控制舆情才是我们的舆情管理的核心所在。可以这么讲,有一块革命阵地叫做“网络”,我们不占领,“敌人”就会占领。直面网络舆情重要性、严重性,我们才不会缺位、被动。网络舆情引导与应对管理,我们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


http://bbs1.people.com.cn/post/2/2/1/154295241.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