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阳虚证

 春满庭苑 2016-02-21

折叠 编辑本段 病因

本证常由心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或由其他脏腑病证损伤心阳而成。

折叠 编辑本段 病机

心阳虚衰,推动、温运无力,心动失常,轻则心悸,重则怔忡;心阳虚衰,宗气衰少,胸阳不展,气滞胸中,故见胸闷气短;心脉痹阻,故见心胸疼痛;虚寒内生,温煦失职,故见畏寒肢冷;阳虚卫外不固,故见自汗;温运乏力,面部血脉失充,寒凝而血行不畅,故见面色晄白或面唇青紫,舌质紫暗,脉弱或结或代;阳虚水湿不化,故舌淡胖嫩,苔白滑。

折叠 编辑本段 辨证要点

心悸怔忡,心胸闷痛与虚寒症状共见。

折叠 编辑本段 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气短胸闷,或心胸疼痛,自汗,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面色晄白,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或代。

折叠 编辑本段 治法

益气温阳。

折叠 编辑本段 方剂

保元汤加减。

折叠 编辑本段 常用中药

人参、黄芪、肉桂、甘草、生姜。

折叠 编辑本段 常见病

虚劳。

折叠 编辑本段 预防调护

1.消除及避免引起虚劳的原因是预防虚劳的根本措施。

2.避风寒,适寒温。虚劳过程中,感受外邪,耗伤正气,通常是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而虚劳病人由于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又容易招致外邪入侵,故应注意冷暖,避风寒,适寒温,尽量减少伤风感冒。

3.调饮食,戒烟酒。人体气血全赖水谷以资生,故调理饮食对虚劳至关重要。一般以富于营养,易于消化,不伤脾胃为原则。对辛辣厚味,过分滋腻、生冷不洁之物,则应少食甚至禁食。吸烟嗜酒有损正气,应该戒除。

4.慎起居,适劳逸。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做到动静结合,劳逸适度。根据自己体力的情况,可适当参加户外散步,气功锻炼,打太极拳等活动。病情轻者,可适当安排工作和学习。适当节制房事。

5.舒情志,少烦忧。过分的情志刺激,易使气阴伤耗,是使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保持情绪稳定,舒畅乐观,则有利于虚劳的康复。

折叠 编辑本段 转归预后

虚劳一般病程较长,多为久病痼疾,症状逐渐加重,短期不易康复。其转归及预后,与体质的强弱,脾肾的盛衰,能否解除致病原因,以及是否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护理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脾肾未衰,元气未败,形气未脱,饮食尚可,无大热,或虽有热而治之能解,无喘息不续,能受补益等,为虚劳的顺证表现,其预后较好。反之,形神衰惫,肉脱骨痿,不思饮食,泄泻不止,喘急气促,发热难解,声哑息微,或内有实邪而不任攻,或诸虚并集而不受补,舌质淡胖无华或光红如镜,脉象急促细弦或浮大无根,为虚劳的逆证表现,其预后不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