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藩镇割据

 非往 2016-02-23

藩镇割据(fān zhèn gē jù)是指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这是由于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私有性所造成的固有矛盾。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唐代中央政府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此局面延续近两个世纪,有唐一代,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成为两大顽疾。至北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结束。后代史家把这种局面统名之为“藩镇割据”。藩镇割据的问题对唐代、五代乃至北宋都产生重大影响。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藩镇割据

外文名 :A buffer region regime

开始时期 :公元755年(唐朝安史之乱

结束时期 :公元961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关键人物 :李隆基安禄山

朝 代 :唐朝

基本简介

唐朝中叶以后,一部分地方军政长官据地自雄,不服从中央命令的政治局面。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这是由于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私有性所造成的固有矛盾。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唐代中央政府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此局面延续近两个世纪,至北宋初结束。后代史家把这种局面统名之为“藩镇割据”。藩镇割据的问题对唐代五代乃至北宋都产生重大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