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拯救孩子,请先拯救教师

 江山携手 2016-02-24

读了网友如云写的一篇博文,说是在他们学校的期中考试成绩分析会上,学校要求教学成绩排名靠后的老师做表态发言。于是,几位教学成绩不佳的“罪人”依次进行了忏悔,有的甚至是声泪俱下。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情很沉重。没有想到,在现代文明照耀下的教育领域里,竟然还存在这样野蛮、荒唐、无耻的管理方式。由此也可以看出来,极个别的学校管理者无知、独裁、专权到了何种地步。我真的想告诉这些自以为是的管理者们,忘了自己是人不要紧,千万别忘了被他们伤害的都是人,都是有尊严、有生命的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有努力,也有付出,也有汗水,即使他们成为分数竞争的失败者,也未必就是他们自身的错误。如果教育是艺术,那么这些生长灵魂的艺术怎么能用分数来衡量?如果教育是产业,那么你能不能保证你提供的原材料(学生)具有同样的品质?如果教育是数字,那么你有没有办法把十个数字都排成第一名?

其实,教师的劳动很难进行量化,教育的成果也很难在短时内呈现。一个倾力于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老师,可能不如逼着学生强记硬背课文的老师“挣”来的分数多;一个善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老师,可能不如搞题海战术强化训练“得”来的分数高;一个着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老师,可能不如杀鸡取卵、强取豪夺的分数来的及时。但是,素养、能力、习惯这些人生最为重要的品质,不可能在两个月一次的“期中”考试中考出来,也不可能在半年一次的“期末”考试中体现出来。

让我说,能让学生考高分的老师未必都是好老师,教学成绩排后的老师也未必就是孬老师。但,说归说,毕竟素质是无法考出来的,它只能在学生的一生成长中慢慢显现出来。能考出来的,只有分数,所以分数就成了教育追求的目标,就成了教师优劣的标准,现在分数又成了惩罚教师的依据。

由此,分数成为老师喜好、惩罚、评价学生的依据就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事了。所以,也就有了按照分数给学生排名的老师,也就有了千方百计撵成绩差的学生回家的老师,也就有了因为分数而体罚学生的老师,也就有了在考试中帮助学生作弊的老师……继而,就有了高分低能的学生,就有了高分无德的学生,就有了因为分数而自杀的学生,就有了因为分数而杀害别人的学生,就有了因为分数而带来的种种悲剧、闹剧和丑剧。

分数,一旦被当成追逐的目标,教育就没有了灵性可言;一旦被当成评价的手段,教育就没有人性可言;一旦被当成管理的方法,教育就没有了成功可言。强权,具有传递性,并会被以疯狂的方式叠加。学校以强权压制了教师,教师必然会以更加有力的强权压制学生,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最让我们担心的悲剧。

拯救教育,请先拯救孩子;拯救孩子,请先拯救教师,拯救教师,请先放弃那种用分数包裹的强势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