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行股的高息“陷阱”

 绿色的原野ldq 2016-02-24

  昨日提到,我有一位姊妹在过年前,以52元左右的价格,买了少许汇丰(0005),因为她认为,汇丰股价已很低残,息率又吸引!


  这位姊妹后来WhatsApp我,提到汇丰的预期息率已高达7.5厘左右,以她的买入价计,就算股价实时跌了,但至少有7厘以上的股息作为Buffer(缓冲),照计衰极有限,问我是否如此。

  很多姊妹都因为内银股,及近期汇丰和渣打(2888)等大型银行股的股价回落,被它们的息率吸引了而吸纳。我明白这些确实都是大型股票,风险应比其他二三线股为低,而且,有大约7至8%的股息“垫底”,就算股价下跌,确实可用股息补偿一下。但有两点我想提醒一下。

  首先,大家在大利市机见到的股息率,大部分都是往绩息率,即以2014年的实际派息除以股价得出来的(绝大部分公司尚未公布2015年全年业绩)。这些股票的股息率愈来愈吸引,是因为它们的股价大幅回落,即是分子不变,但分母小了,除出来的股息率便提高了。

业绩倘转差 派息额度下降

  但最大问题是,为什么这些股票的股价会大幅下跌呢?大部分原因都是它们的业绩有机会转差,如属实,它们就未必可以派回2014年的股息,更何况是增加派息,所以这预测的息率绝不可靠。

  就算你看到的,标明是预期息率,我认为也未必可完全作准(当然会比往绩息率好一点),因为所谓的预期息率,主要是由分析员根据最新的经营情况,调整了他们对公司的派息预测而得出。不过,到底这些预测又有多准确呢?(大利市机显示的,都是不同券商预测的中位数)。万一某公司的经营真的很差,它们真的可不派息,上次渣打的情况就是如此(而且还要供股),所以入市前,必须有心理预备。


  另外,就算真的有7至8厘的股息率,就安全吗?这当然比没股息好点,但却非绝对没有风险的,内银股就是最好的例子。过去几年,内银股的股息率普遍都有5%以上,但它们的股价跌幅,又岂止每年5%呢?

  我挑选了4大内银股和4只本地大型银行股跟大家说明一下(见附表)。




  本地银行股中,过去一年跌幅最大的要算渣打。以上周五的收市价对比该股的52周高位(下同),跌幅高达63.6%,但它也是表内8只银行股中,预期息率最高的一只,达到9.4%。

憧憬经营改善 等待长线回报

  但渣打在去年11月公布了2015年的第三季业绩后,便宣布不派2015年的末期息。以渣打2014年每股合共派息86美分(折合约6.7港元),并以上周五收市价44.65元计,往绩息率高逾11%(每股派息因为供股令发行股数增加,从而令每股派息减少),实在非常吸引。

  而2015年渣打的预期息率仍有9.4%,我相信,这个预测数字并不准确,因为2015年上半年,渣打的派息只得14.4美分,比2014年同期减少了一半(2014年的中期息是28.8美分),由于渣打已决定不派2015年的末期息,因此,渣打的2015年每股派息就只有14.4美分,折合约1.1港元,预期息率其实只有2.5%。

  当然,如果你是看长线,2017年渣打的经营情况有改善,也有机会回复全年派息的,但这个要等到明年才有机会出现!所以,就算是其余的银行股,大家如果要买,也必须有心理准备,要持有一个较长时间才可有回报呢!

  作者电邮: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