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导赤散理悟

 长空舞剑月如霜 2016-02-24
2015-11-15 刘新生 康美治疗中心

最近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教授吴雄志老师来多伦多讲学。其寒温、中西汇通,着重先辨中医之病,再定中医之主药,再由主药选主方,令人耳目一新。同时,提到抓独法、截断法等比较新的临床思路,很不错。比如截断法,过去姜春华教授主要是讲到温病治法上不必因循卫气营血传变的时序,要主动出击,将阻断疾病的纵深发展。而吴老师将之发展成为了伤寒、杂病一体的常规治法,并大大扩展了应用范围。

导赤散吴教授将其归于口腔用药法,治疗口腔溃疡、口疮一类疾病。因为吴教授工作在肿瘤医院,因各类毒性颇大的放化疗,导致口腔溃疡的患者很多。吴教授用导赤散,其加减法提到加用细辛,甚者附子,是一种少阴寒化表现,这与肿瘤患者多因放、化疗伤了正气同时有毒热稽留有关系。而导赤散本身治证传统说法是心火下移小肠。心主血脉,主行血,可以将血带到全身。血液系统更像是正邪共存的河流,不少毒物都在血中,就可以伤害组织,包括粘膜。小肠主液,心血热就可以将血带到小肠系统,影响小肠主液功能,引起小便不利,小便黄赤。其要点在于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渴喜冷饮。实际上,小便不利一条并非必见证。除了导赤散外,吴教授采用比象方法,将一些清灵药物组合来治疗粘膜损伤,效果也是不错。

我们知道,伤寒论中158条讲的是伤寒误治引起寒热错杂证,用甘草泻心汤来治疗。原文“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汉朝不少医生也像胡万林同志一样,不管什么病先一下了之,的确不少病用了下法,症状会缓解,但很多情况下会误治,引起变证蜂起。现代研究发现胃肠道有几类运动,比如蠕动、节段性运动、大幅度运动等,其运动完全是为了配合消化的需要。而不对证的大下之法等于破坏了这种自节律,导致运动紊乱,下行运动过快和逆运动同时出现,这就是后世讲的气机升降失常之一。结热,类似虚性亢奋,而胃中虚,客气上逆是其病机。胃气虚是由于大下之后,导致胃动力不足的表现,而客气上逆就是运动紊乱的一种表现。但甘草泻心汤的玄机却不止于调节寒热和升降紊乱。

我们看《金匮》中的论述:“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根据此条,甘草泻心汤用于白塞氏病(其实,应该叫狐惑病,因为仲景比西方发现得早多了)和口腔溃疡,特别是反复发作的。这个方子可以说是专病专方的。甘草泻心汤的组成很有意思,完全超过了这两种适应证,也给后世合方、寒热并用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有人说,甘草泻心汤是治疗粘膜、结缔组织损伤的方子。从胚胎发生学上看,肌肉、结缔组织和骨是同一个胚层起源,然后再分化。而筋膜呢,是填充在三大胚层之间的。消化道本身就有四层结构,包括肌肉和粘膜。因此,本方既可以治疗消化道平滑肌运动失常,也可以修复粘膜。中医来看,就是调节了中焦的枢机,也调节了半表半里的枢机。

总结一下导赤散、甘草泻心汤、三黄泻心汤治疗口疮、口腔i溃疡的要点(抓独):

1.导赤散:口舌生疮,渴饮冷饮,舌红脉数。可热化也可寒化,热化就合黄连和黄芩法;寒化就是细辛附子法。

2.甘草泻心汤: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完全是枢机的作派,半表半里。甘草泻心汤加生地,就有点合导赤散的意味了。

3.三黄泻心汤:口舌生疮,脉有力,大便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