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新童:中医之医法圆通中

 天一藏经楼 2018-08-06

现在有些说法,就是我只会伤寒的式法,我把其他的式法全部舍去了,这些方法对不对呢?我认为不太对,为什么呢?比如说古人在清朝的时候,所有的医典医集都汇集在那里了,刚开始有伤寒的、金匮的东西,后来又分了许多的科,为什么呢?因为全科有全科的思想,专科有专科的思维,全科和专科的思维相互配合,相互影响,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医学,我们在变易的征象中,领悟出不易之理,选用最简易之法解决,是谓三易,中医之道法术,亦复如是。因此我常常跟学生们讲,也跟同道们去交流,其实中医的理是非常非常复杂的,它是天地宇宙之理,而它的法是这些理对人体来说具体的运用指导原则,而具体的术呢,就是在法的统摄之下具体的操作的步骤,这个步骤应该是清晰的、明了的、简单的,而且反复重复的,这样才行。我们可以看看伤寒杂病论,"辨某某某病脉证并治",因此我们看病的顺序也是这样的,应该第一步叫观象,第二个叫识病,第三个是辨证,第四个脉法,最后面是治疗,这才一以贯之,理法方药一以贯之。望闻问切都是我们的切入点,临床运用的时候四诊要合参,这是最完美的,临床实际上从每一个门都可以入。

许多时候病人一进门,你就有种感觉,你一望就知道他想干啥,大体上是一个什么问题,我把这种方法叫做抓大象的方法;有些病人还没进门,听他说话的声音大致就可以判定他可能是什么样的问题,一听就知道;有些问题必须要通过问才能知道;有些时候说了半天,好多信息都是不正确的信息,干扰信息,你摸摸脉再体会一下,脉会告诉我们许多没有表达出来的、隐曲的东西。因此古人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这是医生的四个等级、级别,其实每一门如果说我们把它研究得透彻了,都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如果说我们检验自己的中医水平是不是很高呢?我们可以把古人这些神话故事,倒过头来看能不能在现实当中,把一些玄虚的东西去掉,能不能把它重复一下?如果说你能重复,反复能重复这些医案当中的经典的案例,那么你的境界大概就属于这个境界当中的人的水平。大家都看过电视《神医喜来乐》了吧?可能许多人都把这个电视当做中医故事来看,其实我看这个故事的时候呢,我反复在思索一个问题,它的中医的理、法是什么东西?其实他所表现出来的这些东西我们完全可以用传统中医的方法把它演示出来,应该能够完全用中医的理法来解释清楚的。

我始终认为中医不过五六之学,如果懂得了五和六,中医学得就很好了,至少在理的层面来说它已经很清楚了,中医是怎么去用五和六是可以来指导临床实践的。可以说,每天都在用五、六来看病,每天都在用阴阳、五行的学说来诊治疾病,可以说无时无刻都离不开啊,都说阴阳五行是玄虚的,但是在我这儿呢,不是玄虚的,它都可以有具体的实质,无论是判断疾病、预后、转归,包括它的取法、取象、用药,都是时时刻刻离不开的。刚开始我用伤寒的好多式法的时候,用伤寒里面的方子的时候,特别是在一些急性病,一些大病,重病当中用伤寒的方子的时候,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我在好多病案当中跟大家也交流过,许多的病人确实用上非常的神奇。但实际上我们每天在门诊中看的疾病,那种疾病是偏少的,反而一些内伤杂病是偏多的,特别是在门诊工作的人,大家可能会有深刻体会。这时候我们用伤寒的式法,你会觉得有点怪有些时候,有些时候它的速度不是那么的得快,大家有这种体会吗?我当时就归结为自己的水平太差,不会用这些方子,但是经过了十年、二十年,觉得体会越来越深刻,我觉得用许多的方子有些时候显得非常笨拙。倒过头来我又想外感法仲景,内伤是法东垣的,我又研究了东垣的东西,我又发觉一个特点,他的方子量很小但是味数多一些,它的靶点就比较多,用起来有些时候却每每有意想不到、能够补伤寒方的特点。这时候我又开始研究了东垣的一些东西,其实我说研究东垣的东西,我是一个临床医生啊,我就是反复用他的方子来临床当中反复去体会,用他的理,说太大了就是说大话了,就是研究他的方子临床当中上怎么去运用。反复体会,发现它里面隐藏了许多的秘密。反复体会他的方子,这个功夫反复地去锤炼,这功夫就长到自己身上了,就把它化了,你就自出枢机了。你可以用的方可能是仲景或者东垣的方,但是里面的具体运用是你在运用,这才是你的东西。

我觉得学医的人有些时候真的像修行的人,尽管不在庙里面,天天的病人围绕着你,当你解决不了病人的问题的时候,你就两个字:烦恼、苦恼。作为一个医生,不能为病人解除痛苦,叫什么医生啊!有些病确实不能解决,因此我们在临床上去判别哪些病是我们能治的病,哪些是不能治的病呢?因此,我有一些看法,分享给大家。

这就是我的一个体会:病分四类:不治而愈,能治愈,迁延难愈,死证不治的。不治而愈者,得天地和谐,人不妄治,自然就好了;能治愈者,得天时地利人和而已;我们怎么样把这个关系搞顺畅了,就可以了;迁延不愈者,是天地人三才不合谐,相互有一个冲克的问题;死证呢,天冲地克人力所不能及呀。

所以我们首先得有一个认识,我们的任何的诊断、任何的治疗是有边界的,不是无边无际的,不是像我们有些人说的、夸大其词的。体验可以理解,阐扬可以光大,只有深刻的去体会它,把自己放到和理法方药完全融合到一起,甚至看病的时候,此时的天地人、患者全部合一,拿起笔来写的时候如有神助,天地、阴阳四时、阴阳数术全在笔端,我觉得这样才能开出非常好的方子,才能开出神来之笔,才能开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方子,吃了药,就会得到应该有的效果。当我碰见一些非常危重又极难治愈的疾病的时候,我用了伤寒法的时候,发现有些力量仍然不够,这怎么办呢?我又回过来看了千金、外台,包括了深师和其他医家的东西,发现许多的疑难重症、死症,在千金、外台里面竟然都有答案,或者说很多都有答案,只是我们水平太低,根本看不懂古人在说什么,不理解他们说的病到底和现在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关联。因此我提倡,先说继承,先不要说创新。

我曾经非常狂妄,自以为在临床上取得了一些效果,创了一两百首方子,后面发现比起古人来说自己真是偶然获益,便自觉自己天下无敌啊,我觉得《大医精诚》里面说的就是我这号人。当时看了古人治疗的好多方案之后,叹为观止,用药的精准,无论从象数理气四个层面,一以贯之,我被折服了。太牛了!我们只有信受奉行、依法奉行,才能出现很好的效果。我们只有真信才能真学,才能真用,才能真效。许多的所谓的疑难杂症,我们身体力行去做的时候,有困惑、有顿悟、有超脱,等等方面,非此道中人难以体会。

当我用伤寒的式法,碰到湿温、暑温这类疾病的时候,经常我觉得不太会会看了,用药老是觉得不能丝丝入扣,老是觉得有画蛇添足的感觉。当我学习了温病的许多东西,《温热经纬》、《温病条辨》方面等方药的时候我豁然就开朗了,觉得它的理法方药一以贯之,用起来非常的方便。其实就是一个三焦的辨证方法,我认为是三焦的辩证方法,它可以和伤寒去通约、可以化约,但是它这个方法是非常简单的,简易之法。

就拿这几天来说吧,用的最频繁的、根据现在北京的气候,我门诊上病人来最多的情况:一、三仁汤,二、甘露消毒丹,三、东垣的清暑益气汤,无论是外感的,还是内伤的,用这三个药方用的频率是较高的。我们可以用五运六气来说,我们也可以从时气来讲,我们可以用病人的体质和气候之间的关系去切入,不管怎么切入,活在当下,当下怎么解决,这是我们临床大夫所必须要面对的,而不能痴谈空理。

其实我在临床上就体会,温病其实是伤寒的一个发展,它是对伤寒的一个有力的补充,它完善了伤寒当中许多或言不详的东西,而且有些东西确实又自出枢机,有它独到的地方,受伤寒的影响,而又自出枢机,确实如此,不能一概的否定。而用它的方子呢,非常好使,临床当中疗效也非常的好。我们是临床医生,以临床是否见效为标准,而不是空谈谁对谁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当我用伤寒的方子,比如说建中类的方子,小建中汤、大建中汤这一类的方子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当见了越来越多的病人后,用这些方子的时候,疗效会越来越降低,原因为什么呢?病情复杂了,绝不是那么一点点简单的式法所能解决的,所以要用更多的式法。正当我苦无对策之时,我发现了深师建中汤类的方子,使我别开眼界,又上了一个台阶。现在我把深师类的方子,建中类的方子发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深师十味建中汤:

黄芪四两、 当归二两、 桂心六两、

白芍四两、炙甘草二两、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附子一两、生姜一斤、

大枣二十枚

深师十五味建中汤:

黄芪三两、当归二两、  桂心二两、

白芍四两、炙甘草二两、人参二两、

附子一两、生姜六两、大枣二十枚、

茯苓二两、麦冬三两、生地一斤

厚朴一两、龙骨三两、饴糖半斤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甚至辅行诀中的大阳旦汤,全发上来,大家看一下。

小建中汤:

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

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饴糖一升

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加黄芪一两半

大阳旦汤:

黄芪五两、人参三两、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炙甘草二两、饴一升

十四味建中汤

当归、 白芍、 甘草(炙) 、人参、

麦门冬、川芎、 肉桂、 附子、

肉苁蓉、 半夏、 黄芪、茯苓、

熟地黄、各等分

不知道大家看了以后有什么样的感想,有什么样的体会?因为方子没用过,我用过了,我就想到当我们反复去考虑一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古人早在那里等我们了,见与不见他都在那里。我们是自出枢机去另闯一片天地呢,还是说向古人学习,在古人的基础上,肩膀上再往前走呢,而不是说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认为自己高明。这些问题呢,却在临床当中呢,实际效果会折服我们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