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聪明人偏用笨功夫,这样的西贝你学不会!

 为赢 2016-02-25



  《万字干货长文:西贝打造品牌的系统方法》一文曾引发餐饮行业地震。11月21日,U味儿、红餐网等联合承办得中国餐饮O2O高峰论坛上,作为西贝、眉州东坡、新辣道等餐饮品牌共同的品牌顾问——胜加品牌咨询创始人樊娟,再次深度解读了西贝打造品牌的根本大法—— “聪明人”用足“笨功夫”。


  红餐网记者全程聆听了樊娟的分享,并根据演讲整理了本篇文章。



胜加品牌咨询创始人樊娟


西贝的品牌之道


  前几天我去上海,一位餐饮企业家朋友说,一定要跟我聊一聊。他告诉我,大概在一年多以前,他就非常关注西贝这个品牌。他觉得西贝的客单价并不低,但是每开一家新店都很火,店店都排队,因此就把西贝当作榜样来学习。


  很长一段时间,他天天琢磨西贝,除了去店里看和吃,还到处搜集有关的文章来看,但是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学西贝并没有学出他期望的效果来,“之前大家都学海底捞,后来有人出书说‘海底捞你学不会’;现在我很想学西贝,唉——,你说,西贝我是学不会呢?学不会呢?还是学不会呢?”


  这个事情对我的触动蛮大的。我之前讲西贝比较多,但是更多的是在讲西贝打造品牌的技术和方法。这位企业家朋友让我意识到,我可能忽略甚至是忽视了一股更为重要的力量,这股力量在西贝打造品牌的过程当中更为基础和关键。


  前两天我看了关于伏牛堂张天一到北大做社群的一篇文章。文章中张天一提到,有人问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为什么能创建3家市值10亿美金以上的企业。马斯克回答:“因为我是学物理的,我掌握了这个世界的一些最基本的道理。”


  我想说的是:西贝也是如此,除了技术和方法之外,西贝还掌握了另外一股力量——一些最基本的道理。正是这两股力量结合起来,最终成就了这样一个品牌。


  几个月前,贾总(贾国龙)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曾讲过这样一句话,他说:“西贝做品牌的方法是聪明人用足笨功夫。我觉得这句话非常准确地概括出了西贝的品牌之道。




什么是“聪明人”用足“笨功夫”


  何谓“聪明人”用足“笨功夫”?“聪明人”是什么意思呢,“聪明人”就是指“更聪明的做法”。


  在打造品牌方面,是有一些技术和方法的,这些技术和方法,经由一代又一代的商业精英们,通过商业实践不断沉淀和积累下来,又得以在互联网时代迭代升级,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率地打造品牌。那什么叫“笨功夫”呢?所谓的“笨功夫”,看字面就知道,意思就是下死功夫,死下功夫,没有捷径可走,没有巧劲可借,没有力气可省。


  今天,我就从“聪明人”用足“笨功夫”这个角度,跟大家深入地聊一聊西贝是如何打造品牌的。希望能对那些正在琢磨西贝的朋友们有所启发。


怎样用足“笨功夫”


1、产品至上:不仅更好,还要不同


  打造品牌,起点是产品,离开产品谈品牌,基本上属于耍流氓。今天不说耍流氓的事情,今天说产品。


  做产品更聪明的做法不是更好,而是不同。西贝做的是西北普通人家的家常吃食,千百年来从没登上大雅之堂,非常小众和边缘,它做的就是不同。


  举个例子来讲,西贝最早的菜单上是有水饺的,是羊肉水饺,那是我在北京吃过的最好吃的羊肉饺子。现在是莜面蒸饺,更准确地说,是莜面大蒸饺。相比羊肉水饺,莜面大蒸饺的差异化和独特性才是西贝所追求的。


  再举一个例子来说,如果乔布斯当年思考的是如何做一个比诺基亚更好的手机,那么肯定就不会有今天的苹果。




  做产品另外一个更聪明的做法,不是更多,而是唯一。做餐饮品牌,要追求唯一。如果你有一道菜,所有的顾客都通过这道菜来认知你的品牌,这个品牌就很完美。比如西贝,西北菜,西北民间菜,走了一大圈之后,现在回到西贝莜面村,为什么?因为要找到这样一个东西,用这个来链接顾客的认知。


  一个关于产品的更聪明的做法:不是宽泛,而是“有根”。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经常会希望更宽泛,我们本能地觉得更多更丰富才更安全。我曾经去过一家餐厅,从披萨到宫保鸡丁,从咖喱到水煮鱼,还都做得不难吃。我看着菜单是很惊诧的,好东西都拿来了,以为这样就可以做好。但是事实上在我们看来,包括这两年整个餐饮界最热门的话题,就是“根”的问题。


  与其更宽泛,不如把根扎下去。西贝的根扎在西北的民间饮食文化里,菜品研发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更不是从同行那里抄来的,都是从西北民间挖掘出来的。这些菜都是西北人家的经典吃食,道道都在民间流传和积淀了多年,老百姓的舌头和嘴巴早已经给这些菜投过票了,什么样的市场测试能比这个更牛呢?


  总之,打造品牌的起点是产品,而做产品有更聪明的做法:不是更好,而是不同;不是更多,而是唯一;不是更宽泛,而是有根。


  在西贝,“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这句话已经跟顾客在沟通了。这句话,是一个品牌承诺。西贝做大拌菜要用白醋,起先是想试试更好的白醋,比如日本的醋;后来发现用柠檬汁更好,再后来发现国内的柠檬不如进口的柠檬。其实,不同的柠檬最终呈现在大拌菜上,味道上细微的差别大多数顾客很难觉察到。但是,普通白醋和进口柠檬榨汁,这两者之间的成本差别却是巨大的。




  对于西贝来说,“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好吃这个事,西贝是玩真的。那么,你学西贝,只学了“更聪明的做法”,而没有学到这一点“笨功夫”,或者说,你其实根本也不想学这个,那么西贝你就真的是学不会!


  通常,“笨功夫”看上去都有点傻。西贝这样傻傻地做事,好处是什么呢?好处是我们真的在此点上开始发力,并且不断累积的时候,一个品牌就会拥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当西贝在“好吃”上不断投入、不断实践、不断提升,整个团队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时候,就会建立起越来越高的竞争壁垒,并最终,“活于他人想象之外”。


  总之,好吃对于西贝不仅是战略,更是信仰;不仅是一句承诺,更是扎扎实实一招一式的行动。用足笨功夫,讲的就是这一点。


2、体验为王:好服务不仅露牙齿,心里还有爱


  打造餐饮品牌,除了产品之外,体验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说到体验,之前我讲的比较多的是“体验有大招”。“体验有大招”怎么理解呢?具体来说就是围绕品牌的核心诉求、按照顾客旅程来设计体验。客人从等位到离开,在你的店里有一个完整的旅程,我喜欢把这个旅程比喻成一个包围圈。通过精心设计,客人从来到走,他能很完整地体验到你品牌的价值和魅力,然后他愿意再来,愿意带朋友来,这个就是外婆家的吴国平说的:“餐饮业留客比拉客更重要”。


  西贝在体验方面“更聪明的做法”,之前讲过大厨上菜,与食材和工艺的零距离接触以及全员自信营销。有位餐饮老板跟我说:“听了你的演讲,我恍然大悟,原来制服具有制伏的力量啊!”于是他回去就让店里所有人包括服务员都换上大厨的衣服:“帽子是专门加高了的”,




  他讲的时候很是得意。但我私底下是替他捏着一把汗的。世上之事哪有如此简单?穿上厨师服菜就能变好吃了?西贝的“好吃”是个系统性战略,层层相扣,环环相接,到了终端店面大厨上菜已经是冰山最最上边的一个小角了。学西贝从此入手岂能学得会呢?


  要学还要从“笨功夫”学起。就是贾总(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经常讲的:“诚心实意的西北人待客之道”。对待客人就像西北人家平时待客那样实诚、那样发自内心,贾总把这个称为“西贝的品牌驱动器”,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


  有的餐饮企业要训练服务员笑,甚至规定笑的时候至少要露出6颗牙齿,真是荒唐。试想,一个一肚子怨气的人,就算露着6颗牙齿跟你使劲笑,你会感觉舒服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