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干日记】交往的艺术(一)

 用心8eps43omib 2016-02-25

交往的艺术(一)

 2015-1-24    

 

1992年,我8岁,那时我和家人住在半山腰,学校在山脚下,要去学校需要走三四个小时,每天来回跑肯定不可能。

 

为了上学,家人把我寄送到姨婆家,他们家离学校很近,我在那里读了半年书,老师上课用得是铃铛,老师说上课就敲一下铃铛,老师有朋友来可能一早上都不上课。

 

当时四个班在一个教室上课,老师上完一年级课就上二年级,早上去学校我随身带一个酒瓶,下午放学后,我就去田间捉泥鳅,一天能捉几十条,吃不完的就用盐拌一下晒干,配上酸菜和辣椒爆炒,味道真可口,姨婆很喜欢我,像心疼自己孙子一样照顾我。

 

在姨婆家当寄宿生,我属于外乡人,按理说会被当地同学欺负的,刚去的我胆很小,别人让我干啥就干啥,慢慢地我就和同学们玩到一起了。

 

现在还略有记忆,老师的女儿也在一个教室,长得挺漂亮的,我挺心动的,不过那时我还小,懵懵懂懂的。别以为我是开玩笑,我说得是真的,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对异性强烈的喜欢和渴望是生命的本能,如果9岁都还不对异性心动,这一生很难成事……

 

现在,我每天早上都要逗儿子笑,让他兴奋,毫无压抑地去绽放,我经常跟媳妇说:“等儿子八九岁后,遇到心动地女孩就要去追求,最好就去追求班上最漂亮的和最有钱的,没什么早恋不早恋的,引导好方向就可以了。”(具体引导方法我会在以后的日记写)

 

我在那里读了半学期,半年后我就转学了。

 

1993年,我到县城姑妈家寄宿,又换新环境了,同学也变了,以前同学都是农民子弟,现在同学父母好多是机关单位的,当然也有像我这样的土鳖。

 

我家里比较拮据,要不也不会住山上,我穿得衣服都是别人送的,都是80年代的中山装和西服,穿在身上很老土,同学老笑话我,我憋着劲努力学习,插班没几天,我的作业满分被老师表扬了,老师号召同学向我学习。

 

那时候,和现在有点不一样,学习好是很受同学欢迎的,我这人活泼好动,没过多久,我就融入到新环境中去了,也有人不喜欢我,因为我穿得在太土了,他们老是嘲笑我,我也毫不示弱,经常跟他们单挑。

 

那时候几乎天天打架,瞅着放学,就去和那些嘲笑我的人约地点,我经常脸上被抓出几条血印,有时扭打摔在地上,弄得满身都是灰,姑妈问我怎么回事,我从不承认跟别人打架的事,都说是体育课摔的。

 

从小生活我在山上,爬树摘果、掏鸟窝,赶着一群羊在山上跑来跑去,虽然我很瘦,但力气还是蛮大的,很快我打遍班上无敌手,有的人被我打怕了,就不嘲笑我了,他们开始和我和好了,有的还请我去他们家里玩,有的带吃的不忘给我一份。

 

不打不相识,也不能光靠打,同学有帮助我都会主动帮忙,虽然我穿得很土鳖,周边的人还是挺喜欢我的。一个人要想别人喜欢你,你得有能力、有本事,没人会尊重,喜欢弱者。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班里有一个女生,现在我脑海里还残存有零星记忆,她常穿一身白色的裙子,眼睛大大的,皮肤白里透红,我看到后好心动,可惜同班一学期后,她就转学了……

 

10年后,我还去过那个女孩子家附近转了转,希望能遇到她,结果很遗憾,什么都没碰到,据过去一个同班的同学说,她父母调动工作,早就搬走了,后来偶尔还会在梦中梦到她,我是真的心动了吗?

 

1994年,我们搬家了,从山上搬到了镇上,我又回到镇上读书了,小学我换过4个学校,几乎不到两年就换一个学校,我要不断地去适应新环境、新同学,如果不适应就被同学边缘化了,因为大部分人都有一个劣根性——喜欢欺生。

 

相信大家都会有同感吧?

 

不断地换环境,慢慢就形成了我后来的性格,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源自先天造化和后天环境影响,尤其受13岁前的环境影响。一个人只要持续沐浴在一种观点、一种氛围、一种风俗中,久而久之就会演变成一个人的性格。

 

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每个人都在编织一件看不见的外衣。这件外衣时刻都紧随着我们,不管你在吃饭、走路还是睡觉。虽然我们看不见它,却可以从一个人说话、做事的方式中感受到它的存在,这件神奇的外衣就是我们的性格。

        

性格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从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看到它折射出的光彩。性格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微信关注实干日记我的人际关系一直非常和谐,上学时我就有上百人的合作伙伴,我觉得自己太NB了,根本不把旁人放在眼里,性格中骄傲、自负、主观等行为方式不断冒出来,接着我和上司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有段时间我对他咬牙切齿,真想狠狠揍他一顿。由于和上司对抗,我的工作和事业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

 

到底是谁的错?

 

现在回想,根本没有对错,只怪那时我太年轻气盛了,根本不懂人际交往之道,我满身都是刺,像个“刺猬”,不但伤到对方,还把自己也折腾的伤痕累累,那一跤摔得真是鼻青脸肿,跌得头破血流。

现在我和他早就“化干戈为玉帛”,相处得非常和谐、融洽。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失败,除了能力欠缺外,最核心的是人际关系中的细节失误造成的,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不是天生我才必有用,而是天生我才没地方用,可悲不?

 

最近和读者交流,很多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到处碰壁受阻真的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根本不懂与人处事的基本技巧。做事是立世之本,做人是发展之本。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人际交往障碍,已然成为很多人生活和工作的“拦路虎”,如果不拨云见日看清人际关系的本质,必定会阻碍一个人的发展。

 

从今天开始,将会分享《交往的艺术》系列,破译人际交往存在的各种难题,我曾调侃“水都能滴穿石头,你咋就搞不定客户呢?”这其实不是调侃,后面我会分享一些我个人的案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一个修炼的过程,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交替感悟成长,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是,当你领悟人际交往的精髓后,无论在工作和生活中,必定会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另:《执行力》系列安排在春节后再写。

 

今天我们就交流到这里,明天继续。 

  

 

 

稻盛和夫《活法2》(十八)

 

大家都有考试前熬夜苦读的经历。时间不够了,想到即将 面临的考试,不禁沮丧。既然考试的时间和日期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如果想要取得好成绩,一定要尽早准备。但是, 我们还是常常临时抱佛脚。

 

我们要随时假设已经没有时间和空间供我们挥霍了,在真 的被逼到尽头之前,就要使出全身的力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