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精彩寿山石资讯尽在先锋石讯

 蚌之沙 2016-02-26


中国的篆刻艺术始于秦朝。秦定小篆为文之后,于是篆文便成为印章印面所雕刻的内容,以后世代相袭,成为独特的一门雕刻艺术。但古代篆刻皆以玉和金属为材,直至元王冕始以花乳石材刻印。于是也就揭开了寿山石篆刻的历史。寿山石石质晶莹,硬度适中,易于奏刀,因此其篆刻就比金、玉容易,而且画面活泼,更难能可贵的是,金属篆文沾上含汞的丹砂、印泥后,日久朱文渐成黑迹,黯然失色,而寿山石刻篆文其朱文永远都是灿烂新鲜的。

自古至今,篆刻艺术为上自帝王将相,中有  文人雅士,下至庶民百姓所推重。历代皇帝的玉玺和御宝都是以篆文刻成的,如乾隆皇帝的“田黄三联章”,就是篆书,分别刻有“乾隆宸翰”、“乐  天”、“惟精惟一”等3枚。明代泉州人南京刑部  主事、云南姚安知府李贽,他的印文“李贽”、“卓吾”也是篆书,今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泉州博物馆,成为寿山石篆刻最早的收藏品。清末民族英雄、福州人林则徐的私人印章“臣林则徐”4字,也是篆刻。

篆刻分为阳刻和阴刻两种。阳刻即白底朱文,笔画往往纤细流利;阴刻即朱底白文,笔画粗犷苍劲,更富有原始铭文的韵味。阳刻和阴刻成双结对地采用,相得益彰,特别耐人寻味。

篆刻特别要讲究篆书。篆书有大篆、小篆等20多种,此外还有“变篆”。要采用哪一种篆书,都要根据印面的布局需要,以朱白相间,出神人化者为妙。因此篆刻者都应该有很好的篆书功底,同时应该熟悉书法的章法。雕刻时同样要审石、打稿、开雕等程序。但为了保留古朴、有力的刀法,可以不必修光,反见生动和自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