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市民营造宜居宜业美好环境看贵阳南明区如何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城市形象

 A探索者 2016-02-27


   近年来,贵阳市南明区围绕“告别棚户危房,共建美好南明”目标,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突破口,改建棚户区为小广场、小花园,建立与公园城市相适应的城市环境,坚持“条专块统”,创新城市道路保洁方式,推行社会化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大大提升了城市形象。

       统筹调度  形成合力

       南明区成立了区城市管理委员会,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容秩序环境卫生督查考核办法》等制度,建立健全“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双月调度,分管领导一月一研判工作机制”,由区委专职副书记统筹负责城管工作,加强区委对全区城管工作的统筹领导和指挥调度。建立区级领导包保制度,明确区四大班子成员对联系点的城管工作进行包保帮扶,共同推进全区城市管理工作。

       按照“只拆不建”和“多拆少建”的原则,短短5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蟠桃宫、米市巷等8个非成片棚户区改造,新增绿地4588平方米,新建休闲、健身广场4754平方米,900余户5000多百姓从中受益。 2011年至今,南明区先后完成了彭家湾、五里冲等15个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改造面积477万平方米,城市空间得到扩大,城市形象大幅提升。

       建立区、乡(社区)、村(居)扁平化管理工作机制,下沉232名城管队员到各乡、社区,区级保留一支40—50人的应急执法队伍,夯实基层执法力量,强化社区管理职责,并进一步落实管理责任,划清责任区域,在全区形成以网格化为日常管理主体、以应急执法队伍为力量补充的工作体系。

       属地管理  权责统一

       突出抓好乡、社区对辖区城市管理工作日常保洁、管控的属地责任,解决好乡、社区有权、有钱办事的问题,量化、细化对乡、社区的考核奖罚标准,使乡、社区在城市管理中做到权责统一。区里投入资金900万元,每月向居委会拨付5000元专项工作经费,解决基层单位有钱办事的问题。对乡、社区城管工作进行量化,建立考核奖罚措施,将城管环卫部门、社区服务中心、保洁公司和居委会责任一体化。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组建40人的城市综合执法应急机动队伍,集中执法力量及时对辖区的重要区域、重点节点进行集中整治;投入3000余万元,由市政所负责对全区市政道路的破损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对青云路、市南路、解放西路等31条市政道路进行提升改造和修复。

       抽调人员组建4个城市管理专项督查组,每天对各乡、社区和城管部门的城管工作进行督查考核通报,已督查出比较突出的问题300余起,下发“整改令”13份,“督办令”1份,目前全部督促整改完毕,督查考核工作日益常态化。

       理顺体制  市场运作

       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条专块统”的工作思路,理顺区政府、区城管局、社区和部分乡的城市管理工作体制,“责、权、利”相协调,实现“政事分开、管干分离”,改变政府“大包大揽”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双重角色,集中精力当好“服务员”、“裁判员”,充分发挥社区、乡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作用。2015年起,全面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在试运行的基础上,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对中华路、瑞金南路、遵义路等的21条主干道和39条各乡、社区服务中心的背街小巷,实行市场化投标管理保洁,全面推开环卫作业市场化管理。

       全面启动样板街工程。以瑞金路、中华南路清扫保洁工作作为带动其他路段清扫保洁工作突破口,以样板街和“创卫”工作为标准,全面提升责任路段清扫保洁工作标准。2015年上半年,共计组织5000余人次,清洗遵义路、瑞金南路、中华南路、宝山南路等主、次干道30余次,清洗面积10余万平方米。规范门面延伸占道2246起,取缔违章占道经营10250起,销毁经营性煤火炉灶682眼,拆除各类不规范广告牌378块(面积1460平方米),收扣销毁野广告20300张,查处人行道违停车辆226辆,查处夜间非法洗车行为208处(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