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机

 供需相应 2016-02-27

病机-中医临床规范·病机的四层次·基本病机之一

 

病机-中医临床规范·病机的四层次·基本病机之一

2.2 基本病机


基本病机,指在疾病过程中,五藏“神机”的因应调节和藏腑“气立”的因应变化的最一般规律,是对疾病的病机过程的总体认识和把握形成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理论,是天、地、人在以疾病为基点的整体异常协同规律的一般性认知,是“阴阳神气”疾病观的具体体现。

基本病机在理论上是高度概括的,在临床中是具体实在的,把握了过去、现在、未来的带有根本性的疾病本质,是阴阳动态变化在疾病状态下的具体体现,既具有跨时空的普适性,又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临床疾病之中,可简单概括为四个字:寒、热、虚、实。

宇宙分阴阳,日月为阴阳,四季因阴阳,昼夜含阴阳,阴阳是地球生命之根本,地球上所有的自然变化、万物联系、生命活动等无不从属于阴阳规律。天地气化是先于生命的阴阳活动,天地阴阳气交、气化诞生了生命。生命诞生,感应天地气交、气化,顺应天地气交、气化,才在地球上扎下根,不断进化,才有了生物多样性,有了人。生命之应是所有地球生命的内在根据,有感应性和反应性的区别,以感应性为前提,反应性为作用,在“应天之动,应地之静”的基础上,形成了顺应天地阴阳动态变化的因应协调性(参见《中医之和》第一章,第三节“天人相应的生命客观”)。

在地球上,被生命感知、感应的不外寒热。太阳热而月夜寒,夏天热而冬天寒,在地球的调节下总在生命适宜的范围内波动。寒热的动态变化,基本形式是太过之盛和不及之衰,太过之盛则为实,不及之衰则为虚,无太过无不及则为平。中医临床,无论外感内伤,无论久病新病,都必须求其寒热,责其虚实,有了寒、热、虚、实的分析和判断,“随证治之”就有了基本方向,不会发生寒性病机用寒凉药物,热性病机用温热药物,实性病机反攻,虚性病机反补的医源性伤害。病有寒热虚实、升降出入之机,药有温凉补泻、升降浮沉之性,而寒热虚实、升降出入是“辨症求机”之纲,温凉补泻、升降浮沉为“随证治之”之领,抓住纲领,无论哪个地域、哪个时代的人的疾病,都能治得到治疗。

寒热既是天地阴阳的基本内容,也是生命之应的根本所在。从天地自然来说,寒热是日地相对运动的结果,具有动态稳定性,通过气(如洋流、季风等)的交流、变化,发生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昼热夜寒的规律性变化,为世间万物的生、长、化、收、藏提供保证。内在生命因应春夏秋冬、昼夜更替的阴阳寒热,发生和调控着生、长、化、收、藏的气化活动,既具有生、长、壮、老、已的必然性,又存在病、衰、康、复、亡的或然性。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根本就在阴阳寒热。从《黄帝内经》到《伤寒论》,都特别强调阴阳的寒热变化,突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的生命互补性。

寒热是生命之应的,和物理温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温度计读数反映温度,是物质化转换后的数据形式,和生命的寒热之应有本质区别。气温读数和体温读数是统一的、标准的,寒热的生命感应是差异的、个别的。相同温度的气温,有人感应到寒冷,有人没有寒冷感应,有人感应到炎热,有人没有炎热感应;相同温度的体温,有的厚衣厚被而仍寒,有的赤身裸体而仍热。中医的寒热,生命之应才是真实的。没有阴阳神气观,离开生命之应,就不知道什么是中医的寒热。需要区别的是,生命感应的寒热属于现象的寒热,或是疾病现象,如发热恶寒,或是自然气候,如冬夏之寒热,病机的寒热则是“辨症求机”的结论-疾病本质的寒热,是对活生生的人的生命状况的理性把握。

经典理论中的寒热,语义很丰富,有生命感应的寒热、反应的寒热,有气候气化的寒热,有病机性质的寒热,既表达了感知感应的寒热现象,又表达了理性把握的寒热病机。从认识论角度分析,生命感应到的和反应出来的寒热,都属于现象的寒热,是外在的,可感知。病机的寒热,则是五藏阴阳因应调节和因应变化的异常本质,是疾病现象经过病机的逻辑加工获得的结果。

寒热变化是地球的基本规律,反应了天地气交的具体状况,是万物生生杀杀的根本因素。中医立足生命之应,把所有的寒热归结到活生生的人,就构成了以自然之气的寒热为基础,生命感应和反应的寒热为途径,万物荣枯为表现形式的“阴阳应象”关系,认识到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气化活动规律。从自然的寒热,到感应的寒热,再到反应出来的寒热,活生生的人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的因应调节和因应变化,当这种变化超过了因应协调的中和状态,就发生疾病,就有了病态的寒热感应和寒热反应。

不管什么样的寒热,都可以归纳为阴阳,概念内涵各不相同,有疾病现象、气候感应、病机性质、药物四气等之别。辨证论治需要从疾病现象的寒热、气候感应的寒热,到病机性质的寒热,为方药四气-寒热温凉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阴阳应象思维是中医的基本思维模式,从寒热之象到寒热之本是“治病必求于本”的基本内容。明白中医文献中的寒热的具体语义,知道其寒热属于“象”,还是属于“本”,有利于临床从寒热之“象”中求证寒热之“本”的“辨症求机”思维。

疾病是多维联系作用的结果,没有外因不会形成,没有内因也不会发生。外因有天地气交的自然关系,有社会状况的文化关系,有人际交往的情感关系等等,内因有个体禀赋、性格修养、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等。外因与内因,包括了天、地、人的多维因素,有的其来也渐,如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因应协调性的影响,有的其来也急,如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影响、意外伤害、突发过激情志等。这许许多多的致病因素,导致“阴平阳秘”的因应协调性失常,或偏于阴的失常,阴盛则寒而实,阴虚则热而虚;或偏于阳的失常,阳盛则热而实,阳虚则寒而虚。寒热之多少,是阴阳盛衰的生命实在化,离开寒热,阴阳就可能失去生命内涵。阴阳的疾病之本,集中反映为寒热虚实,把握了寒热虚实,就能抓住治疗之根本。《素问玄机原病式》:“观夫医者,唯以别阴阳虚实,最为枢要,识病之法,以其病气归于五运六气之化,明可见矣。”

疾病的发生,皆因为阴阳的失调。天地自然影响生命阴阳,生活方式同样影响生命阴阳,都会导致寒、热、虚、实的病机之变。一般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病机的重点在虚、实,六淫、瘟疫所伤导致的疾病,病机的重点在寒热。生活方式“以妄为常”,熬夜者,元气多耗,渐渐亏虚,病多难愈,甚或突发暴病,根由在虚;以酒为浆者,酒能耗气,过辛伤肝,湿热停滞,而成痞满、臌胀,根由在实;饮食失节者,增加水谷气化活动负担,当出不能出,当藏不能藏,则可能又虚又实……,诸多病情,都因为贪图物质享受的生活观念,形成了不良生活习惯,伤害了“阴平阳秘”因应协调性。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实也;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虚也。实者泻之,有寒热的不同;虚者补之,有温凉的差异。疾病虽然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而有在表在里、在气在血、在藏在腑、在经在络等病位的区别,有风、寒、暑、湿、燥、火和痰饮、瘀血等病邪的差异,有外感内伤等病种的不同,有无形、有形等病形的变化,有深重传变、好转向愈等病势的趋向,但总不外阴阳盛衰之变,归属于寒、热、虚、实的病机性质。

参考文献略

注:原创作品,请尊重作者劳动,若有收藏、转发,请注明作者,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