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之术·黄开泰讲中医养生篇

 琴诗书画情 2021-10-14

生命事实,是自然的事实,是天地时空、社会人事关联性的事实,是个体真实的事实,是历史延续的事实,只存在于天地之间,社会人事之中,要获得具有生命真实性、客观可靠性的认识,只能以活生生的人的生命现象以及天地寒热气化、社会苦乐人事等为依据。

生命的认识是开放的认识,是多维关联性的认识,是动态变化的认识,是以人为本的认识。思维,禁锢在显微镜逻辑之中;认识,偏离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得不到生命的认识。

养生是有为的,需要文化有为,需要个人有为。有为,要人文精神的主导,有“我命在我”的智慧,遵循“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原则。

最重要的养生有为,是个人的理性有为。若人人知生命之道,有生命之德,有养生之为,人类就能拥有和的生存关系,维护生机,就能够活得好、活得久。

个人养生有为,为在顺应自然以合乎天道,日常生活不悖逆自然规律,物质生活适可而止,情感生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精神生活“我为人人”。

养生,是养活生生的生命体,生物多样性为基础。有了生物多样性,地球有生机,人类生存有保证。生物多样性的状况,不在生物本身,细菌病毒,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无不以天地气交气化为生存条件,只要天地气交气化维持在适宜范围内,生命没有生存压力,物种就能活下来,多样性就有了保证。

人的养生有为,主要是养我之生,维护好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

我命是动态变化的,内外息息相关的。外,与生存环境相联系,有家有国;内,五藏阴阳为一体,有生有克,所以真正的养生,要尊重天地自然,尊重我自己的生命,要有家国情怀。

没有“我命在我”,养生是空泛而虚伪的;没有天人相应的生命理论,养生是盲目的;没有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养生是有限的,不能持久。

养生不是疾风骤雨,不是山崩地裂,而是和风细雨,是润物无声,是积跬步以至千里,聚细流以成大海。

物理法则的文化力量强大,即能疾风骤雨,也能山崩地裂,短程效应极其明显,十分辉煌,在自然能移山填海,改天换地,在社会能战火硝烟,血流成河,在人用“生化武器”杀灭细菌病毒,对抗式、替代式、补充式、拆卸式等医疗方法,替代人自身的抗病力、愈病力

疾风骤雨、山崩地裂之后,与生存关系、生存环境、生存状况等息息相关,生物多样性、人类可持续发展和个人健康的根本问题——天地气交气化的阴阳,逆乱了,寒热极端化了,生物多样性被破坏。面对积重难返的生存危机、健康问题,物理法则的文化似乎黔驴技穷。

“以'病原实体的清晰化和发病定位的精确化’为前提'研制出相应的对抗性药物’,由于线路清晰,定位准确,作用简洁而收到了立竿见影的即时效果,这在追求急功近利的工业化时代受到人们的追捧和欢迎,也暂时遮蔽了'长程效应’的种种弊端和致命缺陷,最终出现了三大难以回避的问题。其一,对于病原和病机相对简单的细菌性疾病只能起到'扬汤止沸’的效果,而难以起到'釜底抽薪’的治本之道,这一点已经被近二十年来细菌的抗药性弄得焦头烂额、新老传染病不断出现的事实所证明。其二,对于病因错综复杂的代谢性疾病,这些'对抗性药物’更加力不从心,致使当代医学的治疗终端频发'生存危机’而陷入到严重困境。其三,'对抗性思维’和'对抗性药物’带来极为严重的药物毒副作用问题,已成为当今医学的毒瘤而使人们深恶痛绝。”钟飞.步入涅槃还是走向终结?.医学与哲学,2005,26(10):10~12.

天花消灭,迎来了艾滋病;结核病一时退却之后,以更加迅猛之势卷土重来,还有了超级耐药、无法治疗的新的结核病。非典过后,禽流感、埃博拉,来势更加凶猛的新冠肺炎席卷全球。

据网上2021年10月初的消息,印度、美国有了三种可以消灭新冠的“化学武器”,有望短期内控制住疫情。

问题是,文化之道错了,与大自然对抗,孜孜汲汲于功利,不和于自然以维护地球生机,不和于社会以维护人的五藏阴阳,继续追求奢华的物质生活,天地气交气化持续逆乱,大概率,以后会一如既往,出现比新冠肺炎更可怕的病毒、细菌,甚至灭绝人类。很多爬行类动物因为借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跨地域传播的细菌病毒,早就绝种了。

养生的目的是什么,养什么?吃得更好、穿得更好、用的更好,物质生活蒸蒸日上,住豪宅,开豪车,花天酒地,钟鸣鼎食?

养生的最终目的,是人类的生生不息,活得好,活得久,最大价值就在地球生机;养生最实在的意义,最现实的好处,是我自己的气化活动保持“阴平阳秘”的因应协调性。

在文化、地球生命的整体层面看,文化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类理性有为的价值究竟在哪里?是社会财富的增长,是经济利益的发展,是物质生活的奢华,还是维护地球生机,营造祥和社会,防止胜王败寇、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成为社会法则,避免力量公平的野性之争祸害人类,循天道行人道,而有自然公平、生存公平、生命公平?

在个人、活生生的人的小我层面,养生养什么?是养肌肉之形,还是生命之神,生命之气,是让肌肉健硕还是维护“阴平阳秘”的气化活动,保证生命之和,让我之命,能够顺应自然、适应社会,因应生存环境的变化?

养生,在个人是养生命之神、生命之气,保持和于自然、适应社会的因应协调性,使自己活得好,没有病痛之苦;在文化精神是维护地球生机,营造和谐社会,实现人性之善的人类文明,使人世间没有野兽、原始人那样的野性之争。

野兽、原始人没有养生。养生是文化之术,是在获取物质利益的“术”进步到一定程度,有生命觉悟的文化开创者奠定了以人为本的文化根基,确立了天人合一的文化方向,由一代一代的圣贤们沿着这样的文化方向、理论路线,拥有了深刻、丰富的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规律的认识,把握住了生存关系之和的阴阳根本之后,才有了养生之术。

养生之术是文化主导的理性有为之术,与文化精神、个人观念密切相关。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尊重生存关系的文化是养生的文化,“我命在我”,有生命之德的人有养生作为。唯物唯利、为我唯争,个人中心、功利价值的不会养生。

形态医学以人之形——肉体的物质成分和结构为认识对象,分开人的心理与生理,分开人的器官组织,讲营养素,讲营养保健,不讲养生,不讲修身养性,使人们以为,只要营养素、锻炼肌肉就能强身,就能防病。

养生需要自己有生命理性,有合于天道、适于我命的养生作为。西方文化是物质利益、倡导竞争的文化,我们要有正确的养生观,有合理的养生作为,只有依从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认同天人相应的中医理论,有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观念理性之后,我们才知道什么是养生,才会有养生的作为。

文化有人道,科学等文化之术维护地球生机,维护万物和谐共存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况,能够为人活得好、活得久保驾护航。个人有生命之德,能克己复礼,恬憺虚无,就不会“以身发财”,透支生命之神,耗伤生命之气,用健康换取物质财富、名誉地位。

把自己物质化、功利化,也没有顺应自然的观念,不修养“恬憺虚无”之德,你争我夺,斤斤计较,不可能养生。

养生,文化极其重要,我们依从的文化错了,认同的客观错了,地球生机会有危险,个体健康很难保证。

人是观念性动物,理性有为是观念主导的,物质观念、形态观念,用实验主观阉割自然客观,所以仅仅数百年,生物多样性破坏了,天地气交气化紊乱了,生活方式的疾病如排山倒海般扑来。

养生,“法于阴阳”是正确道路,“和于术数”是实践路线,尊重自然、尊重活生生的人则是基本的要求。

“术”为人服务有人性,争物质利益有野性。人掌控“术”,“术”为人服务,相反“术”掌控人,人则被“术”的奴役。

数学是术,物理是术,化学是术,商业是术,金融是术,医学是术,政策、法律、管理是术,心机谋略、军事是术,……,林林总总,都尊重生命,有人文精神的统一,人在“术”面前才有生命尊严,“术”才会有生命意义、养生价值。

世界文化之道有两条,一条是物理法则形成的物道,物质精神为核心;一条是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人道,人文精神为主导。

人道之“术”,以人为本,其发展和运用,谨守生存关系之和的生命底线,不破坏生存环境,不增加生存压力,践行补不足、损有余的天道。物道之“术”,以物质利益为目的,功利价值为重要,个人主义为中心,走崇尚野性之争,走胜王败寇、弱肉强食的兽道。

物道之术是野性之术,与野兽的尖牙利齿没有本质的区别,越是发展,人世间的争斗就越惨烈,自然环境就越糟糕,弱势者生存压力就更大,颠沛流离、无处为家的人道灾难就更普遍。

西方文化,“术”就是道,没有生命理性,没有人文精神。“术”,更高、更强、更有效益,却没有生命笼头,没有“和”的规范,没有生存关系之和的协调平衡。自然生存关系崩溃了,空气、水源、食物失去了原本的自然属性;人类社会没有文明,不是这里战火硝烟,就是哪里游行动乱,恐怖袭击。

物质阉割生命,主观决定客观,经济利益的增长、野性之争的力量,成为人们的是非与价值标准。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术”的各种知识,多如繁星,充斥手机、电视、报刊,乃至于街头巷语,其中有很多养生的知识,生活的知识,医疗的知识。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若没有以人为本的文化依从性,没有“我命在我”的客观性认同,我们就会晕头转向,把谬误当真理,把物质当生命,把自己套在标准规范之中,失去“我命在我”的客观性。

有生命之适的“术”,才是养生之术,适合我自己的方法,才是使我“形与神俱”的养生方法。由于没有以人为本,不知“我命在我”,昏昏然,物道之“术”现在拥有了不可动摇的权威性,我们没有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观、养生观、医疗观,被物道之术控制住了。

知识是“术”的文化载体,能够维护地球生机,对活生生的人的生命之和有好处,有生命价值、人文价值。物道之“术”的先进发达,不是文明的象征,只有“术”循天道、走人道,能和能安,客观上能维护生物多样性,营造祥和的社会,不成为野性之争的武器,人类才有文明的希望,生活才可能幸福。

新冠防疫,中医疗效远远超过了西医,中医热起来,中医的知识风行起来,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寒热,五运六气,中药性味等等,这是大好事。但我们必须把握一个根本,就是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把人当人的问题。若还是迷信实验,奉物理法则为真理,一时的中医热后,依然会持续衰败。

人不是尸体,生命不是肉团,天地不是实验室!养生要尊重自己生命,顺应自然,养生命之神、生命之气;治病要把人当人,实事求是,没有门户之见,不拘泥成方成法。

这是运用中医理论养生和治病的立足点,也是中医“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基本点。

中医是人的医学,是生命医学。学习中医目的在用,运用中医不外养生与治病。有了活生生的人这个根本,有了天人相应这个客观,我们就能避免机械还原论,摆脱显微镜逻辑的困扰,将中医理论运用到活生生的人。

中医理论是活泼泼的生命理论,辨证论治是活泼泼的临床方法,运用中医理论养生和治病,需要发散性的思维,需要开放性的思维,需要整体关联性思维,需要灵活的动态思维。把局部之形,个人之命,放进时空大背景中,与四时气候、社会人事联系起来,由表及里,我们才可能学好中医理论,用好辨证论治。

中医理论唯生命,唯客观,唯自然。无论何时、何地,遵循《黄帝内经》之道,按照《伤寒论》辨证论治的临床模式,养人之生,治人之病者,才是中医。

人是自然完整性的人,是多维联系的人,阴阳一体,五藏相关,气血互生,所以中医不能分派别、分门类。滋阴、扶阳之用,汗吐下之攻,先天后天之补,绝不能在临床死搬硬套,只能“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人是活的,病机是变的,实事求是运用中医理论,中医之术才能发挥养生、治病的作用。按照循证医学的逻辑,中医理论无法在现实之中运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便不可能实现。

人是差异性的人。生命的差异、多维联系的差异,是生命诞生以来就存在的客观。尊重这样的客观,中国文化发明创造出阴阳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在动态变化的差异性中,把握住了生命共性的根本。

中医在阴阳思想的引导下,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展出了枝繁叶茂的各家学说。各家学说是当时的中医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辨证论治的临床总结,是中医“与时偕行”的反映,是现代化的例证,是中医历史的进步。

我们运用各家学说的病机理论,必须和这些中医前辈先贤们一样,“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否则滋阴就可能是雪上加霜,助阳就可能是抱薪救火。

天地之气,有六淫之化;社会情态,有苦乐之变。人,无不受当时的天地气交气化、社会生存状况的影响。

养生的关键在个人,正心修身,顺应自然,适应社会;治病的关键在医生,实事求是,尊重就诊病人。唯理论、唯标准、唯数据,活生生的人放在了一边,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放在了一边,能养生、能治病吗?

我是现实之中的生命,与现实的天地、社会、人事相联系,情感有喜怒之变化,生活有劳逸之苦乐,四季之寒热,昼夜之冷暖,无不是动态变化的,无不是自我感应的。

活人活在命,命乃天地规定,多维联系、自然完整。养生把自己当人看,治病把别人当人看,这就是中医。

人的生命是因应、能动、自和的生命,是开放的、与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生命。生命的开放,不只是物质的开放,而是在维护自身存在,在形态相对封闭的条件下的开放,所以五藏六腑各有所主、各有所养而不乱,卫气营血精津液等的气化活动如环无端而不散。

生命的开放,有呼吸之出入,饮食二便等有形的开放,也有寒热之感应,苦乐之情感等无形的开放。有形、无形相互关联,千丝万缕彼此相关,和于阴阳,应于四时,成就活生生的人。

生命的开放,既开放于外——自然、社会,而有“阴平阳秘”的因应协调性;又开放于内——五藏六腑息息相关,而有相生相克,升清降浊,经络营运输布的联系。

生命开放的基本形式,就是升降出入。因为升降出入,活生生的人与外在自然、社会形成生命关联,自身的藏腑形态形成关联性的整体,生命之气就周流于身而不息,又能获得天地自然的补充而不绝。

天地气交气化是升降出入的气交气化,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泰,地球生机不绝。人的生命气化是升降出入的气化,在上的下降,如肺气之肃降、胃气之和降;在下的上升,如脾气的升清、肝气的生发。

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水火既济,阴阳平衡。

升降出入的生命气化,只存在于活人,存在于自然完整性的生命体。解剖形态、物质分析的客观对象,不是活人,不是自然完整性、多维联系的生命体,懂不起气化活动,懂不起阴阳五行。

活人有气化活动,自然完整性的生命体有气化活动。但气化活动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我命在我”的,有我命的特殊性。因此不同的人,气化活动有所不同。

《黄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篇》:“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气化活动个体差异。这就是现实之中,同样生存环境,同样生活条件,有的人健康长寿,有的人多病夭折,有的耐寒“能冬不能夏”,有的耐热“能夏不能冬”;有的在某个时间、某个环境少病,在另外时间、另外环境多病的原因。

人文精神,人性医学,不强求理论对人的统一,在养生和治病,反对一刀切的标准规范。

寒热虚实是气化活动的基本情况。在正常情况下,“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没有极端化的反常,天地之气寒热温凉的转换守其实、有其度,五藏阴阳寒热虚实的变化中正平和,没有有余不足之过。

可能有人认为,寒热虚实是病机,是疾病状态,其实病机、病态是生命之常的异常,并不是在生命之常之外、在另外的客观基础上生出来的异常。

阳,热也;阴,寒也,有盛衰之变化。其盛衰变化,失去了“阴平阳秘”的常度,寒热虚实就成为了病机。常是生命,异亦生命,寒热虚实不过是阴阳之变。

生命阴阳消长,盛衰变化,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有余之变则实,不及之变则虚。健康的人没有不变的阴阳,也没有极端变化的阴阳。“阴平阳秘”,阴阳的寒热变化是生机不是病机,如同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交气化为正常的气候一样,属于生命气化活动的常态。

升降出入适可而止,循环往复,寒而热,热而寒,无过无不及。升降出入失其度,无其节,阴阳寒热的动态平衡出现异常,才转化为病机,才生成疾病。

气化活动,天人相应,四时阴阳,人应于天,同步协调。天地之气升,我命之气升,升有其度;天地之气降,我命之气降,降能有节,生得养,体能健。

天道、人道、物道无不阴阳。阴阳是天人合一的文化灵魂,是天人相应的客观规律,是维护生机和养生、治病的总纲领。

人道的文化有为,不离阴阳;养生治病有为,顺应阴阳;物道发展和生产,节于阴阳,则地球生机不绝,人类可持续发展,活生生的人健康长寿。

  • 不看此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